六龄童章宗义作者:***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10期
摘 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范围的扩散,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中也包括文博机构,全球各地的博物馆接连宣布暂时关闭。这场疫情无疑给全球博物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也迫使博物馆行业对未来的发展及时进行调整与改变。抗击疫情将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应该思考,应如何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与生机。
中图分类号:G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0)10-0114-05
1 疫情对博物馆的冲击
疫情期间,全球博物馆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球各地的博物馆接连宣布暂时关闭,8.5万家博物馆曾闭馆,占到全球博物馆总数的近90%,全球近13%的博物馆可
能永久关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今年五月推出了《全球博物馆应对新冠疫情报告》,统计了各个国家及地区博物馆疫情下的状况和它们为了防卫所实施的政策等。根据报告中数据显示,很多国家由于博物馆闭馆,文化旅游急剧减少,不仅导致博物馆的财政收入停滞,一些大型博物馆更是每周亏损就达到百万美元。
另外,博物館闭馆所带来的冲击也涉及博物馆相关职业从事者。国际博物馆协会发布了《博物馆、博物馆从业者和新冠疫情的调查报告》,这是疫情发生以来,针对全球博物馆及博物馆从业者最全面的一份调查报告。报告对107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座博物馆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博物馆和工作人员所受到的影响。报告称,疫情严重冲击下,83%的博物馆将大幅度地缩减相关活动项目;30%的博物馆表示将有裁员计划,博物馆中的临时员工的合同可能会存在无法续签的情况;13%的博物馆由于资金问题,可能会永久关闭。
港口法 如今,疫情变成了持久战,这对博物馆行业的打击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深远。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仅仅是闭馆一百天,就损失了上千万欧元。并且在以往
的游客中超过三分之一都是来自其他国家,如今进入长期防疫状态,就算博物馆重新开馆,国外游客也会急速下降。卢浮宫的面积巨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然而卢浮宫开馆后规定每天最多只能接待4000名至1万名游客。这导致2020年开始到至今,卢浮宫所接待的游客数量仅为2019年夏季的20%到30%。这急剧下降的客流量,恐怕还需要三年甚至更久才能够恢复。在网络暴力中捍卫自己
我国博物馆虽然大部分资金由政府扶持,但是仍然受到波及。很多早已筹备好的展览不能进行,讲解费用、文创收入都受到影响等等。我国的故宫同样经历了3个月的闭馆,于今年5月1日起有序开放,实行预约、错峰、限流参观。每日只限5000人进入参观,这对于以前每日近十万的人流量来说甚少,文创及纪念品的消费也会随之急剧减少。与国有博物馆相比,私立博物馆在疫情之中更为脆弱。它们都面临着现实难题,也都期盼着重新开张后能缓解生存压力。
2 疫情下博物馆新的生机
线下的博物馆处于危机,线上的博物馆却绽放了光彩。为了能在疫情闭馆期间让观众足不出户的“云观展”,全球博物馆开始积极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发起了一系列的线上活
丁二酸酐动。
上文提到的《博物馆博物馆从业者和新冠疫情的调查报告中》,超过一半的博物馆表示,在闭馆后,使用线上展览、虚拟博物馆的用户比以前增长了很多。我国作为疫情第一线,为了控制疫情,国家迅速发布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导全国各级文博机构做好防疫工作,采取临时闭馆措施。并且发起倡议,鼓励各地的文博机构积极利用网络数字资源,联合社交媒体的力量,开启博物馆的新数字时代。
其实早在2016年开始,各地的博物馆就展开了线上活动,只是平时大多数博物馆的运营重点在线下,线上的展览或活动更多地是为了使展览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也为了能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发展。新冠疫情这种特殊情况发生后,才体现出线上活动的重要性。
2月15日,大英博物馆也在国内网络平台通过直播形式出现,这场国际文化交流直播吸引了上百万的观众,很多观众表示“足不出户就能参观外国博物馆,这是以前从未想象过的”;2月20日,“云游敦煌”小程序上线,透过屏幕,我们就能看到石窟中的壁画;上海博物馆开启了二十多个数字博物馆专题,包含新春特辑、多媒体网展、三维展厅等,展示的藏品
超过500件。
如此多的博物馆都开展了线上活动,故宫博物院在清明小长假的三次直播则是博物馆线上直播中最受瞩目的。故宫博物院直播,全网总览量超过4.3亿,其中总播放量约1.9亿,话题讨论总量约2.4亿,与此同时,故宫直播相关话题连线两天登上微博、抖音的全国热控榜,其中微博平台上“故宮2020年首次直播”“故宫的花开了”等话题讨论量约1.84亿[1]。三场直播分别是介绍三条不同的游览路线,沿西、中、东各路,分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向观众们展现故宫春日的静美。讲解员们是《我要去故宫》系列书籍的作者,专业知识牢固,讲解经验丰富。向观众解说故宫中文物的特、建筑的功用、宫廷的礼仪等,直播过程既有深度又有趣。这次直播过后,腾讯平台根据后台的用户大数据表示,“云看展”的中小学生的比例增加了很多。
为了鼓励博物馆线上活动,国家文物局在政府网站“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上增加了一系列在线展览内容,并且不间断地向公众推送。数据显示在3月之前,就已经有上物馆以该平台作为媒介,向公众推出了四百多场线上展览。这些展览各不相同,大放异彩,不管是历史文化方面还是现代艺术方面,都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需求。线上直播最大
的特点就是能够实时互动交流,不仅是与专业讲解员、文博工作人员互动,还能与一同在线看展的各地观众交流。和这样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讨论历史与文化,能够增强文化教育的深度,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与学习。
除了在线展览,更多博物馆将已有的资源通过各个网络平台进行展现。虽然之前很多博物馆就在微博、都有自己的官方号和,但是除了大型博物馆,其他博物馆的活跃度和开发力度并不是很大。现在不仅将原来的官方账号活跃起来,还扩展到很多新媒体平台中,例如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网站等。将展览场景、影像资料、文化意义,通过网络讲解互动,带领公众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精髓。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建立了更多的平台,积极整合、开放、共享文化资源。腾讯博物馆是一个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它与博物馆等文博机构联合,将文物、博物馆的信息服务整合到线上。据了解,目前腾讯博物馆开放平台已经服务400多家国内外博物馆及机构。包括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巴西国家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等,已将馆藏珍品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了三维文物互动展示。
bl系统np加敏感度
博物馆如今的新数字时代已经到来,开发与利用好网络资源,能够丰富文物展现形式,
加强用户互动方式,推动文博产业进一步发展。
3 目前博物馆线上活动存在的问题
跟据调查统计,我国目前已登记在册的文物点约有35万处,每年还有大量的文物出土,收藏于各类博物馆当中的文物达1200万件。但是由于受到时间、空间以及保存条件、保护技术等诸多限制,能够展出和提供研究的文物仅占极少部分。疫情之前,我国只有少部分博物馆推出虚拟博物馆的服务,疫情发生后,国家文物局提供了近200家网上博物馆服务。但是据2019年统计,我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已达5354家,这说明仍然有大量的博物馆缺失网络服务。另外,一些博物馆在进行线上展览以及其他网络活动时,也会有不足之处。
3.1 数字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我国博物馆的数字建设水平并不均衡,一些大型博物馆数字化发展得较为完善,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就已经在网络平台上活跃,开设了虚拟博物馆、线上展览等服务功能,并且微博官方账号以及都在积极进行本馆的宣教活动。这使得在新冠疫情发生
后,即使线下闭馆,也能从容地利用已有的数字资源进行网络活动,及时更新和增添线上展览的相关内容。
部分省级博物馆和中小型博物馆在疫情之前,缺少对数字化建设的重视,较少更新甚至停止更新数字资源。甚至在36所中央及省级直属博物馆中,仍然有3所省级博物馆未开通官方,占比为8.33%。还有部分博物馆过于依赖自身的,没有充分利用当地政府系统、政务等平台的宣传辅助功能。在导致此类博物馆在疫情发生之后,闭馆的影响巨大,在慌乱中开启博物馆数字化之路。致使民众不能够及时地、有效地接收到博物馆服务信息更新,造成对接不畅等问题。
新冠疫情期间,国家文物局先后推送了六批共300个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项目,其中,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官博物院和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湖南省、河北省、山西省、吉林省直属博物馆获推荐项目在5个以上(含5个),而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直属博物馆并无获推荐项目,精品在线展览资源相对薄弱。
3.2 线上功能不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博物馆全景展示、VR、AR等数字化技术,让民众在观看线上展览时,可以尽可能地全身心感受真实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品和场景。然而,一些博物馆在开设虚拟博物馆的时候,只将所拥有的线下资源以数字形式简单显示出来,仍然有很多功能需要改进。因为线上展览的性质,缺乏多元化的呈现以及更深度的互动,没有办法做到与观众更多的交流。使观众们不能提起兴致,从而降低流量。
此外,由于部分博物馆在建设虚拟博物馆、线上展览、网络浏览时,分辨率较低,会出现卡顿、模糊的情况,这也会影响观众的体验感。
3.3 缺少专业技术团队
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凭借的是技术手段,但是最终依靠的是数字化人才,只有通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才能实施数字化建设。博物馆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更好地开展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培养一支专业性强、工作能力突出的数字化人才队伍是博物馆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障。
部分博物馆缺乏具备数字化技术、新媒体等专业基础和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导致在
建设虚拟博物馆、线上展览或直播讲解的过程中,能力不足,创新不够,无法准确地满足当代社会需求。现在是互联网快时代,很多视频平台数据显示,观众对于视频、直播的耐心只有5分钟上下。如果博物馆的线上展览或直播缺乏创意和新鲜感,观众难免会觉得无趣,难以增加网络流量,发挥不出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
4 疫情下对博物馆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将博物馆的大门关上,又开了一扇窗”,我们不应该将这次博物馆线上的百花争艳看作只是疫情之需,应该借此机会加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开发利用数字资源,拓展博物馆的业务范围,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