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赤忠李诚
【编者按】本栏目取名“记录(就是想约请各位学者和读者将自己知道的、看到的和听到的各种艺术掌故、艺术史料记录下来,交与我们发表,以便和更多人分享。
南京长江路,总统府大门处,游人如织!一如往常。对面东侧是几幢灰大楼,为江苏省美术馆新馆。 2012年8月16日至9月3日!一场关于民国美术的作品展正在馆内举行,刘海粟、徐悲鸿、高剑父、于右任、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大师闪烁,精品云集,吸引了众多观众。
几百米处,总统府西侧!一街之隔,则是江苏省美术馆旧址一一民国时期的国立美术陈列馆。这里则是另一番景象,大门紧锁,罕有人至。
它是中国近代第一座国家级美术馆,距今已有近80年历史。
大师们的梦想
国立美术陈列馆的成立,是民国时期大师们的梦想0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13年,鲁迅曾在《拟播布美
术意见书》中提到「当就政府所束腰
在地,立中央美术馆(呼声最强
烈者,当属徐悲鸿。他在《学术研
究之谈话》中,提到自己生平志
愿,其一为“建设画品陈列馆(此
后还提到“国家唯一奖励美术之
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道,乃在设立美术馆”。
为了满足心愿,徐悲鸿甚至一度自筹资金,想要建一所美术国立美术馆旧址,
现为江苏省美术馆旧馆
国立美术馆旧址大楼
国立美术馆旧址大楼门前的路灯和石狮馆。尽管无数人为此奔走呼号!旦因时局动荡,无法实施。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首都建设如火如荼。1934年,中国美术会成立,主席为张道藩(留学英国伦敦大学,时任交通部次长)。次年2月24日,中国美术会举办第一次年会,其中一项议程就为“备文呈请中央设立中央美术馆”。在诸多名流的推动下,国民政府成立筹备委员会,于右任、孔祥熙、陈立夫、居正、孙科等政要悉数在列。 中央美术馆终于开始筹建,一起动工的,还有旁边的中央戏剧音乐院(后为“国民大会堂(0地点选在了国府路(今长江路)石板桥钟南中学,共10.78亩,计25000元。
美术馆由建筑师奚福泉设计!陆根记营造厂用37万元中标,负责承建。1935年11月29日,美术馆举行奠基典礼,次年8月竣工。至
今,馆内格局几乎未变,宛如建成之初"
进入立柱式三楹大门,是一个宽敞庭院,笔直大道直通主楼。主楼坐北朝南,主体四层,两翼三层,
左右对称。主体墙面,高大的玻璃窗上,镶嵌着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的“国立美术陈列馆”七个金字。大楼建成后,历经岁月沧桑。
1937年,南京沦陷。南京保卫战时,日机轰炸南京,大楼附近也遭
664
到袭击,幸运的是,大楼只是玻璃全部震破!其他无损。抗战胜利后!它被立法院、国民参政院秘书处占用。
解放后,国立美术陈列馆大楼一度成为南京市人民法院所在地,1960年更名为“江苏省美术馆(沿用至今。
民国艺术史的盛事
国立美术陈列馆自建成后,直
至解放!只举办过一次美术展
览一一1937年4月的“第二次全国
第一次全国美展1929年于上
超生反应海举办。
第二次全国美展举办的原因!
就是为了庆祝国立美术陈列馆的建
成。1936年12月27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布了《第二次全国美展筹备委员会组织大纲》。筹备委员会的成员有:何香凝、傅斯年、徐悲鸿、潘玉良、叶恭绰、刘海粟、高剑父、齐白石、常书鸿……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此外,特地聘请了林森、蒋介石、蔡元培为名誉会长。会长是教育部部长王世杰。
1937年3月31日,第二次全国美展的预展日。当日一大早,林森、蒋介石、何应钦、陈立夫等一大批高官政要前去参观。蒋介石应邀题词)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央日报》报道)参观者极为踊跃!国府路上,竟日车水马龙。”
4月1日正式开展,观展者平均国立美术馆旧址大楼门前雕有精美花纹的石狮底座
国立美术馆旧址大楼正门
国立美术馆旧址指示牌“每日数千人”。4月4日是星期日,观展者竟达1.1万余人,为了满足人们的渴求,展览时间延长至晚上10点。资料记载:当时共分为6个陈列室,第一至第三陈列室在戏剧音乐院,第四至第六陈列室在国立美术陈列馆"
第一至第三陈列室的展品都是稀世珍宝—
—殷墟的甲骨,故宫的西周颂壶、《四库全书》……而国立美术陈列馆,则是书画、雕塑的大本营。
近代的刘海粟、徐悲鸿、潘天寿,古代的王羲之、颜真卿、关仝……让观众大开眼界。整个展览持续20多天!于4月23日落幕。这是抗战爆发前,民国艺术史上规
模最大的一次盛事。
一个月后,这里举办全国手工艺品展览,再次引来观者如潮。这也是民国时期国立美术陈列馆的最后一次展会。
解放后,它迎来新生,见证了江苏艺术的腾飞。2010年,美术馆新楼建成,这幢大楼开始重新装修。据美术馆一位副馆长介绍,大楼将成为“江苏
省名人名作美术馆(集中展示大师的作品。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从民国走进新中国,国立美术陈列馆经历风雨沧桑。围绕它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悲欢离合、潮起潮落,见证了特定时代五味陈杂的人生。
徐悲鸿・师生恋
1937年4月,第二次全国美展在国立美术陈列馆举办,名家画作云集!
观者如潮。其中一幅作品,为油画《石子工》作者孙多慈一一徐悲鸿的高
666
徒。她和徐悲鸿曾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师生恋。
孙多慈为安徽寿县人,祖父孙家鼐是清末重臣!一手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01930年!酷爱丹青的孙多慈前往南京,成了中央大学美术系的旁听生。那年!
徐悲鸿在中央大学教授美术,因忙于教务忽视家庭,与妻子蒋碧薇的感情出现裂缝。
孙多慈的画作,让徐悲鸿眼前—亮。1931年7月,孙多慈以第一-名的成绩,正式考取了中央大学美术系。两人关系迅速升温。
1933年,徐悲鸿远赴欧洲举办巡回展览,两人书信不断,互诉衷肠。回来后,两人突破师生关系,成为恋人。这段恋情,在校园内被传得沸沸扬扬。蒋碧薇得知后,冲到徐悲鸿画室,迎面就是一张孙多慈的画像,她冲上去撕掉画像,并声称要去孙多慈°
孙多慈中断学业,回家乡安庆女子中学任教。徐悲鸿曾数次悄悄前往安庆,看望这位女弟子。这段感情!遭到孙家的反对!他们将女儿嫁给了许绍棣------位倾慕她才华的官员。结婚前,孙多慈写信给徐悲鸿:我后悔当日因为父母的反对!没有勇气和你结婚,但我相信今生今世总会再看到我的悲鸿。
许多年后,徐悲鸿与蒋碧薇离
孙多慈照片
孙多慈肖像(徐悲鸿作)孙多慈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