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
当代思潮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一些国家在抗击疫情不力的情况下,为了推卸国家责任、保全政治形象,以歪曲事实、嫁祸中国来转移视线。面对这种舆论环境,中国的抗疫努力与成果不但容易被忽视,甚至有可能遭到别有所图的个人乃至国际势力詈夷为跖、指皂为白。在这种情况下,理性分析疫情国际局势、聆听民众呼声而非为政客之鼓舌摇唇所摆布、客观判断抗疫战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需要做好疫情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让国际对中国的疫情应对措施理解更加立体多面化,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下面的调研将视野投射到国际,运用多种科学调研办法,客观分析国际媒体与民众对于中国抗疫国际形象的认可程度,并对中国的抗疫成果以及中国的国际援助行为进行探究。
调研简介调研背景
中宣部
中国在这次疫情中表现出了优异的疫情防控能力,获得了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的赞赏。作为最先爆发疫情的国家,我国集中调度发挥中国特社会主义优势,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之下,借鉴“非典”经验,
充分运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并及时高效进行数据公开,种种抗疫举措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其他国家和众多媒体的赞赏。此外,中国对其他疫情爆发国的友好援助颇受好评,充分展现出中国的大国责任与大国担当。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从一开始就及时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开展国际合作。中国向多国捐赠医疗物资、拨派医疗救援队的举措,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体现出中国强烈的国际社会责任感
调研设计及调研方法1. 查阅文献2. 查阅视频资料
3. 实地调研:采访与问卷调查问卷数据分析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tf2o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积极援助海外各国,为国际社会抗疫提供大力支持,我国的国际形象也相应发生变化。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疫情期间中国国际形象提升的看法,本小组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研,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
对中国在疫情中对国际社会开展的援助的了解程度,有58%的徐丹阳
(首都师范大学燕都学院 北京 100000)
摘 要: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击战”,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国际舞台上备受瞩目的“大国”,中国发挥制度优势,运用高新技术,在国内抗疫形势
好转后,积极向国际伸出援手,得到了国际媒体和民众的一致赞誉。本次调研采用查阅文献、观看视频资料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在疫情期间中国的对外援助与国际对中国的评价,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国际形象
同学“比较了解”,18%“非常了解”,占总人数的大多数,体现出大学生对我国对国际社会援助的关注。问卷中认为中国援助抗疫效果“非常明显”“较明显”者超80%,中国的对外援助得到人民众的认可与支持。
在我国对外援助原因上,问卷参与者认为“中国作为世卫组织成员国,应积极配合其工作”“中国在抗疫中积累的经验应向他国传授”“国内疫情爆发多国援助中国,我国应投桃报李”“援助中国是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从外交、国际组织、大国担当等方面对我国对外援助做出解释。
调查中认为中国形象提升较大及以上的看法占78%,但非常大的仅占有27%,因此对于形象提升大部分持肯定但态度比较保守。而提升的方面主要是医疗卫生水平、政府办公效率和人道主义精神,而且提升的方面比较多,政治经济医疗等都有所涉及。疫情间中国形象提升的原因主要集中于政府的官方援助和国内防控较好,对民间自发行为也有所肯定。被调查者普遍认为中国的影响力提高,话语权增加,更有益于开展合作与外交。
中国的对外援助
采访显示,具有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对外援助是受访者对中国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国际形象持积极看法的首要原因。中国在疫情当中的对外援助惠及全球,着重从中日韩三国联防联控案例进行探讨分析。
2020年3月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到达总攻阶段,各地区开始复工复产。但日本、韩国新冠疫情却愈演愈烈。1月16日,日本国内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病例,1月20日,“钻石公主号”的照常出发使病毒大范围传播。如今日本疫情步入高峰期,截至4月10日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003例,死亡113例。韩国疫情扩散更为迅速。1月20日韩国出现首例确诊病例,此后大邱“31号患者”即“超级传播者”和新天地教会聚集的出现正式宣告疫情在韩国本土肆虐。疫情迅速以大邱为中心向四周和社会各界蔓延。截至4月10日,韩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450例,死亡208例。 中国抗疫初级阶段,部分疫区出现医疗物资短缺情况,日本和韩国此时向中国提供口罩、防护服等物资并强调尽力帮助中国。日本和韩国提供的帮助可以说是及时雨,缓解了当时中国的难题。如今日本、韩国疫情升级,中国感同身受,愿“投我以木
当代思潮
桃、报之以琼瑶”。
2月20日,中国政府首次援助日本,宣布向日本无偿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2月27日,中国向日本提供部分其他医疗物资,首批运抵日本。3月29日,中国表示着眼日本疫情发展现状,计划再次对日本提供第二批政府援助。另一边,中国援助韩国的物资于3月11至16日分三批交付。11日8万只N95口罩和1万套防护服运抵韩国,13日2万只N95口罩运抵韩国,16日10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抵韩。除去物资援助,中国也与日本、韩国专家及时举行电话会议,就疫情防控策略,特别是病毒传播途径、不同地区与人防控措施、抗病毒药物筛选等内容进行交流,还有旅居日本、韩国的中国公民在异国街头免费赠送口罩,以不同方式回馈日本、韩国民众的友好情谊。
公安机关中级执法资格考试在进行各类援助的同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月26日表示,当前中日韩三国都处在全力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中方愿同韩日双方一道开展联防联控。此后,应中国倡议,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20日同韩国外长康京和、日本外相茂木敏充举行中日韩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视频会议。三国外长就共同应对疫情、促进三国务实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重要共识,展示出三国携手应对全球重大挑战、维护正常交往合作的坚定决心和积极意愿。
在中日韩联防联控下,日本疫情现阶段虽未见明显好转,但从采访中看到日本民众可以在商铺买到中国进口的口罩,中国的援助有效缓解了日本物资短缺情况;韩国如今已基本控制住疫情,中国通过建立健全与韩国的卫生、疾病防控等对口部门沟通交流机制,在复工复产后向韩方捐赠大批物资,帮助韩国迅速建成韩国版“火神山”等,为韩国开展疫情防控、药物疫苗研发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中方“雪
中送炭”、韩方经过艰苦努力终于迎来疫情好转,成功将病例数减少至零头。
由此,韩国媒体在《中央日报》发文感谢中国:韩国有句话叫“雨后地更坚”;日本有众自发街头献唱感谢中国;韩国外长康京和、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在中日韩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视频会议上感谢中方就抗击疫情向两国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中日韩三国为一衣带水之邻邦,又同属人口密集国家,三国之间的疫情动向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在物资、技术等方面对日韩两国即时施以援手,不仅巩固了自身抗疫成果,而且展现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友好睦邻态度和大国胸襟。日韩官方及民间对中国的形象认知也随之向好发展。
世界对中国的评价
中国积极有效的抗疫行动和对世界各国的慷慨援助客观上具有积极影响中国国际形象的必然,而最直观的对中国国际形象提升与否的反映应取自世界对中国的评价。
中国以世所罕见的领导力和组织动员力展现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联合国、世卫组织、欧盟等世界组织对中国控制疫情的能力及援助他国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及感谢。
2020年2月24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瑞士日内瓦表示,中国人民为尽量减轻新冠肺炎疫情造成
的负面影响,实施严格的防控措施,以牺牲正常生活的方式为全人类做出了贡献。他想向所有在中国被剥夺了许多正常生活的人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感激。因为正是这些被剥夺了其他人正在享有的积极生活的人做出牺牲,疾病才得以被阻止传播,他们是在为人类作贡献。他还表示,从二月初以来,中国新冠肺炎病例数量开始下降,中国人民的奉献避免了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帮助了全人类。3月20日,联合国秘书长南南合作特使、南南办主任豪尔赫·切迪克发表关于应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公开声明,目前,中国已经向包括伊朗、伊拉克、意大利、菲律宾、塞尔维亚和西班牙等很多国家捐赠了医疗用品,并派遣医务工作者。这样一系列举措可以帮助这些国家应对疫情所带来的资源挑战和能力缺口。同时,中国也在分享其遏制疫情扩散的经验。我们要感谢中国做出的贡献和榜样。
2020年2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在日内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感谢中国武汉民众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做的一切。他表示,有武汉人民的这种团结精神,病毒终会被战胜。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谭德塞说,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武汉乃至湖北人民付出很多。“我对他们表示感激,感谢他们的合作,他们所做的,不仅是在保护自己国家的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其他地方。我之前访问了北京,也曾希望能去武汉。我向武汉人民保证,一定会去看望他们,并希望这一天很快到来。”谭德塞说。“就在我讲话的这一刻,我感觉到自己实际上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我的心和他们在一起,也和那些抗击病毒的人们在一起”。他表示相信有武汉人民的这种团结精神、有为彼此着想的心,我们终会战胜这一病毒。
theyoungfamily
2020年3月18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分别以英文、法文、德文录制视频讲话,感谢中国为欧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支持。冯德莱恩在讲话中说到“中国没有忘记在今年一月疫情爆发时欧盟给予的帮助。当时我们迅速捐助了50多吨防护物资。如今,欧洲处于全球疫情的中心,现在我们自己也需要防护物资。我们正努力提高产能,改装新的生产线,但这需要几周时间。在这期间,我们感谢中国的支持,我们高度重视,并感谢中方的支持。”近期,欧盟处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震中”,尽管欧盟及时做出生产调整,但生产与供给改良仍需要不少时间与精力。在欧盟加强自身生产建设期间,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国准备提供20万只N95口罩、200万只外科口罩和5万个检测试剂盒,并将立即运往欧洲。对此,冯德莱恩表示“我们感谢中国的支持,对此表示高度赞赏、十分感谢。”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中国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以慷慨无私的奉献和坚决有效的行动,向世界展现了大国责任与担当,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中国对“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坚持在全球范围内为抗疫争取时间和效果、为民众谋得安全与健康。中国在此次疫情当中的国际形象,亦是中国所秉持的内政外交之原则的缩影,是对新时代大国担当的生动诠释,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注脚。
人类共处一个世界、只有一个地球,面对席卷全球的疫情,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独善其身。在这个充满艰难险阻但仍需奋力挺进的时候,世界的安危、人民的康健不应让步于意识形态的角力、资本力量的博弈。在常态化防疫深入全球生活、“共克时艰”即将转为一触即发的持久战,世界各国之否泰将
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才能获得最后的决胜。
参考文献
[1]虞向军.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J]中国日报,2020(03):8-13
[2]王立祥.战“疫”尤徐国际集智[J]人民周刊,2020(03):63-63
[3]贺熙琳,杨晨曦.APEC:为抗击疫情国际合作注入正能量[J]中国报道.2020(05):54-55
[4]马晓伟.深化抗击疫情国际合作 共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J]健康中国观察.2020(05):8-10
[5]狄英娜,高天鼎.中国人民“正在为全人类做贡献”——抗击疫情海外观点[J]红旗文刊.2020(05):42-47
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