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结肠8.1 结构脉络图
8.2 本章要点详解
一、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
(1)国民党的新闻统治
大革命失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在全国取得统治地位,国民党在全国的新闻统制也随之建立。这种统制表现为:
①在全国组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络。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形成了一个全国性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络。该网络以《中央日报》、“中央社”和“中央广播电台”为核心,集中在南京、上海、北平、汉口等大城市和各省会城市。 ②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国民党的地方党报系统、地方广播电台系统和军队报刊系统也建立起来了。 ③制定与实施反共反人民的新闻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的共同点是,将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定为非法,予以取缔。其实质是维护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剥夺人民的言论与出版自
由。
④设立新闻控制机构,推行新闻检查制度等。国民党当局实行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由事后追惩改为事先审查,图书杂志要原稿送审。1933年5月起,在南京、上海、北平、天津等城市建立新闻检查所,1934年9月10日国民党中央成立新闻检查处,新闻检查逐渐在全国推广。
(2)《中央日报》
《中央日报》,1927年3月22日在汉口创刊,国民党中央机关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顾孟余兼任社长,陈启修(陈豹隐)任总编辑,中文版和英文版各日出一大张。《中央日报》在形式上成为独立的法人,独立经营实际上更便于蒋介石直接控制。
(3)“中央广播电台”
“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开始在南京播音,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呼号为XKM,发射功率500瓦。1932年11月建成新台,呼号改为XGOA,发射功率扩至75千瓦,为亚洲之冠。
2.共产党报刊的艰苦斗争
(1)《布尔塞维克》
深圳a股
《布尔塞维克》于1927年10月24日在上海创刊,至1932年7月出版第5卷第19期后停刊。《布尔塞维克》由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郑超麟等组成编辑委员会,瞿秋白任主任,后又增加蔡和森、张太雷、、周恩来等21人为编委。其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出版的,介绍了列宁的党报思想。kappa系数
(2)《红旗日报》
《红旗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1930年8月15日在上海创刊。由《红旗》与《上海报》合并组成。1930年10月30日,《红旗日报》又增出独立的副刊《实话》,主要刊
载论述党的路线和革命策略的文章,每5天出一期,随《红旗日报》发行。《红旗日报》于1931年3月8日停刊。
《红旗日报》的发刊词写道:“在现在阶级社会里,报纸只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在中国新闻史上,这是对“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观点的最早的明确表述。
(3)党的“地下”报刊建设积累的经验
①建立党报委员会,全面负责党对报刊的领导。
②发展通讯员,加强同众的联系。
手拉手网③建立发行网,扩大党报影响。
在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人和思想文化界的进步人士联合开展了革命文化运动。运动的中心在上海,主要阵地是报刊,最早的倡导者是创造社、太阳社和鲁迅支持的社团与刊物。
(1)革命文化运动中的报刊
①创造社是一个文学社团,曾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等刊物,提倡“新文学的建设”。1928年1月15日,创造社在上海创办《文化批判》,它是一个综合性月刊,有社会科学论文,也有文学作品。
②太阳社也是一个文学社团,1929年1月在上海创办《太阳月刊》,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2)鲁迅的报刊活动
鲁迅始终在上海率领文化大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报刊是他的主要阵地。他主编或支持了多种刊物,撰写了大量的杂文,其中不少是传世名篇。他开创了独特的杂文风格,使杂文在中国报刊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得以牢固确立。其支持的社团与刊物主要有:
①《朝花》,1928年12月6日在上海创刊,后改名《朝花旬刊》,1929年9月末停刊;
②《未名》半月刊,1928年1月10日创办于北京,1929年5月停刊;
③《萌芽月刊》,1930年1月1日在上海创刊,自第3期改为“左联”机关刊物,第6期改名《新地》,仅出一期即停刊;
④《奔流》,1928年6月5日在上海创刊,1929年12月出至第2卷第5期停刊;
鸟的祖先⑤《语丝》,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创刊,1927年10月被查封,1927年12月在上海复刊并由鲁迅主编,1928年12月改由柔石主编,1930年3月出至第5卷第52期停刊。
(3)左翼作家联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左联”是影响最大的革命文化团体,它先后出版了《萌芽》、《拓荒者》、《北斗》、《文学导报》、《巴尔底山》、《前哨》、《十字街头》等机关报刊。
二、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1.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1)红中华通讯社
简称“红中社”,是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CSR(Chinese Soviet Radio),每日发稿一两千字,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还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参考消息”(曾用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供中央机关参阅。1934年10月随红军长征,途中新闻广播中断,但抄报未停,1935年11月在陕西瓦窑堡恢复新闻广播。
(2)《红中华》报
1931年12月11日在瑞金创刊,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也是我国在人民政权下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报纸。1934年10月3日出版第240期后,随红军长征暂告停刊。史称这一时期该报为《红中华》瑞金版。瑞金版发行量初期为数千份,后来超过10000份,最多时达40000份。《红中华》报和红中华通讯社是同一个机构,担负出版和通讯工作两重任务。负责人先后有周以栗、王观澜、杨尚昆、李一珉、沙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