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外诊断产业链现状:上游原材料依赖进口下游肿瘤应用市场增长潜力较大 体外诊断即IVD(In Vitro Diagnosis),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料供应商,中游包括体外诊断试剂制造商及外诊断仪器制造商,下游为医院、体检中心、防疫站等需求市场。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产业链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动向研究》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包括抗原、抗体、诊断酶、精细化学品等。原材料质量直接决定体外诊断试剂的质量和稳定性,因此上游属于技术壁垒环节。此外,上游环节的产值占整个IVD行业产值的10%左右,毛利率高达90%以上。因此,上游原材料也属于产业链中的核心利润环节。
体外诊断产值占比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动向研究》
体外诊断行业毛利率占比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动向研究》
目前,国产原材料在性能以及品质稳定性上与国外尚存较大差距,我国IVD企业所需的主要的原材料品种,例如抗原(原核、真核重组抗原和天然抗原)、抗体(单抗、多抗)、诊断酶等对国外进口依赖度强。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产业链中游包括体外诊断试剂及体外诊断仪器。其中体外诊断市场份额较高。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市场份额达95.31%。
2015-2019年我国体外诊断产品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动向研究》
体外诊断试剂又可分为免疫诊断试剂、生化诊断试剂、分子诊断试剂、微生物诊断及其他试剂。其中免疫诊断试剂占据主要市场。2018年,我国免疫诊断试剂、生化诊断试剂、分子诊断试剂、微生物诊断及其他试剂市场份额分别为38%、19%、15%、28%。
2018年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动向研究》
与上游相比,中游产业较为成熟。但国外厂商依靠品牌、市场和渠道优势,依然占据主要国内外体外诊断主要市场份额。国内生产厂家众多,市场供应充足,竞争激烈,价格波动不大,企业盈利能力稳定。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主要参与者基本情况
证券代码 | 证券简称 | 上市日期 | 省/市 | PE-TTM | 2017年收入 | 2017年归母净利润促进就业法 | 电工周裕民刘芳第三次毛利率(%) | 细分行业 |
300685.SZ | 艾德生物 | 2018.08.12 | 福建省 | 92.19 | 3.30 | 0.94 | 167.5 | 分子诊断、原料 |
200642.SZ | 透景生命 | 2017.04.21 | 上海市 | 45.34 | 3.03 | 1.27 | 80.6 王冶平简历 | 免疫、分子 |
300639.SZ | 凯普生物 | 2017.04.12 | 广东省 | 48.21 | 4.79 | 0.93 | 83.6 | 分子 |
300633.SZ | 开立医疗 | 2017.04.06 | 广东省 | 74.83 | 9.89 | 1.90 | 68.3 | POCT |
603658.SH | 安图生物 | 2016.09.01 | 河南省 | 50.31 | 14.00 | 4.47 | 67.5 | 免疫、微生物 |
300463.SZ | 迈克生物 | 2015.05.28 | 四川省 | 35.43 | 19.70 | 3.74 | 53.8 | 生化、免疫 |
300439.SZ | 美康生物 | 2015.04.22 | 浙江省 | 34.94 | 18.05 | 2.14 | 46.2 | 生化 |
300396.SZ | 迪瑞医疗 | 2014.09.10 | 吉林省 | 37.77 | 8.68 | 1.67 | 64.3 | 生化 |
300289.SZ | 利德曼 | 2012.02.16 | 索爱mp4北京市 | 54.42 | 0.00 | 0.71 | 267.5 | 爱真三生化诊断 |
002022.SZ | 科华生物 | 2004.07.21 | 上海市 | 31.07 | 15.94 | 2.18 | 41.3 | 生化、免疫、分子 |
| | | | | | | | |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动向研究》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产业链下游为需求市场。总体来看,体外诊断试剂是一次性消费品,存量市场需求不会萎缩。同时,在消费升级、城镇化和新医改背景下,我国体外诊断产业的需求端将有较快增长。康普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