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军事生涯的巅峰之战,恩格斯说:“只要还有战争,这一仗就不会被忘记!”

阅读: 评论:0

拿破仑军事生涯的巅峰之战,恩格斯说:“只要还有战争,这一仗就不会被忘记!”
回复「揭秘」,看欲罢不能,闻所未闻的野史奇谈
(图)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达维特(绘)
作为受到无数后人追捧的伟大战略家和军事家,身为欧洲四大军神之一(其余三位是凯撒、汉尼拔和亚历山大)的拿破仑留下了无数震烁欧陆的煌煌战功。这其中,发生于1805年的奥斯特利茨战役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役。在这场关乎欧洲命运的大决战中,拿破仑以他无与伦比的指挥艺术与妙算谋略横扫强敌,从而奠定了法兰西第一帝国辉煌霸业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场至今仍被后世兵家们奉为经典的战役。
箭在弦上
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与欧洲老牌帝国不同的是,拿破仑的帝国
奉行法国大革命的原则和精神,是一个老师的味道资产阶级帝国,承认出身平等和契约精神,平民通过努力也能成为贵族。这些“鹤立鸡”的特点,使其被欧洲各国视为异类;而英国出于“大陆均势”政策,也不允许法国强大。于是1805年,拿破仑的龙椅还没坐热乎,英国便拉拢了奥地利、俄罗斯这两个大兄弟,以及一帮小兄弟如瑞典、那不勒斯、葡萄牙等,组成十二月党人第三次反法同盟,准备把拿破仑赶下台去。
面对强敌,拿破仑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认为,反法同盟的核心是英国,只要欧洲各国和法国开战,挑头的一定是英国。如果打服英国,则反法同盟不攻自破。于是,拿破仑组建了一支庞大的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打算用它吸引英国皇家海军进行海上决战。文化大繁荣英军一旦上钩,那么在英吉利海峡岸边枕戈待旦的12万大军就立即出发,登陆英伦。
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还没等英国人出手,奥地利率先发难了。1805年8月,马克将军率领的奥军抵近巴伐利亚,而库图佐夫将军率领的俄军也紧随其后。巴伐利亚若失,则法国本土就将面临威胁。没办法,拿破仑只好改变计划,命令准备登陆英国的大军迅速调转方向,驰援巴伐利亚。双方箭在弦上,大战一触即发。
急转直下
9月,法军经过40天的急行军,徒步跋涉1200公里,以几乎“飞”一般的速度赶到巴伐利亚,与奥军展开激战。奥军原以为法军会从正面展开进攻,不想拿破仑根本就不和你这么玩。他指挥法军克服疲劳,向奥军侧后进行迂回包抄。等奥军反应过来,自己已被团团包围。惊慌失措的奥军仓促应战,很快败下阵来。10月,3万奥军在乌尔姆(位于今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投降。法军获胜后,立即大举进发,直奔已无兵防守的维也纳。几天后,法军兵不血刃占领维也纳,并继续追击奥军身后的俄军。可笑奥地利向别人宣战才几个月,就把首都给丢了。
然而,占领维也纳并没有给拿破仑带来好运。就在乌尔姆战役后的第二天,法西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被英国皇家海军尽数歼灭。受到英军胜利的鼓舞,普鲁士也准备参加反法同盟。而库图佐夫率领的俄军成功摆脱了法军追击,并在摩拉维亚(今捷克东部)与奥皇率领的奥军残部会师。很快,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率俄军主力赶到摩拉维亚。联军合兵一处稳住阵脚,军心重新恢复起来。一旦普鲁士出兵,那么法军就将陷入普军与俄奥联军的腹背夹击之中,后果凶多吉少。
(图)亚历山大一世·帕夫洛维奇(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I Павлович,公历:1777年12月23
日-1825年12月1日),罗曼诺夫王朝第十四任沙皇、第十任俄罗斯帝国皇帝(1801年3月23日—1825年12月1日在位),保罗一世之子。
形势对法军来说急转直下,怎么办?按常理,拿破仑此时应该撤军,让已经很疲劳的部队得到休整,等来年春天再战。但如果等到来年,普鲁士肯定早就出兵了,联军的兵力优势会比法军更大;其次,那些在法国与反法同盟之间摇摆的国家会不会在俄奥英的外交努力下加入反法同盟?如果这样,法国就真悬了。所以,拿破仑决心:必须在普鲁士出兵之前彻底击溃俄奥联军,然后掉头迎战普军,粉碎反法同盟。
巧施妙计
由于必须安排足够的兵力防守维也纳和保护补给线,此时拿破仑手中只有5万多人,而他面对的俄奥联军则超过8万。于是,除去必须的看护部队外,拿破仑急令贝尔纳多特元帅和达武元帅率本部兵马火速来援,使法军总兵力达到73000人。同时,针对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性格特点,拿破仑大打心理战,主动派人与联军和谈。亚历山大一世当时还不到30岁,是一个既好冲动、又热爱虚荣的年轻人。本来,联军的总司令是俄军上将库图佐夫。此公老谋深算,极具韬略,是拿破仑的一个劲敌。但沙皇却自以为是,经常绕开库图佐夫直接
向部队下达命令,搞瞎指挥。鉴于此,拿破仑在谈判中一再示弱:他故意让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官兵去迎接联军谈判代表;谈判时,他总是以吞吞吐吐的口吻拒绝联军的提议,表现得十分懦弱;在联军代表面前,他经常瘫坐在椅子上,展现出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这些“组合拳”一经施展,获得了巨大成功——它使沙皇坚信此时拿破仑和法军已经疲惫不堪,如果开战,法军必败无疑。同时,沙皇对拿破仑调集援军一事还一无所知,认为联军至少有3万人的兵力优势,这种情况下还不去和拿破仑干一仗,那岂不是太丢人了!
为此,沙皇提出,联军要主动出击,苏格兰风情将法军就地歼灭。此话一出,立即得到复仇心切的奥皇的支持。但库图佐夫却认为,拿破仑一贯的风格是绝不轻易向对手服软,这厮一定有诈。目前,联军应当继续后撤以进一步消耗法军,并将其补给线拉长。等到普鲁士加入反法同盟,10万骁勇善战的普军杀过来,联军再转入进攻。然而,亚历山大一世对此完全听不进去,否决了库图佐夫的提议,将这位联军统帅闲置起来。库图佐夫无疑是那个时代能够和拿破仑一争高下的名将,此后领导俄国在1812年战争中通过焦土政策和坚壁清野打败拿破仑的就是他。但是面对急于求战的两位皇帝,老将军又能做些什么呢?
就在这时,拿破仑又下了一步大胆的棋:命令法军主动放弃了普拉岑高地。普拉岑高地是
横亘在法军与联军之间的一个突起小山包,是当时战场上唯一的制高点。俗话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阻远近,上将之道也。”(《孙子.地形篇》)高地可是两军争锋中必须要占据的绝佳地势,现在法军主动撤出高地,是不是他们已经无意一战?看到法军的举动后,沙皇欣喜若狂,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大战开始
法军撤出后,联军迅速跟进,占领普拉岑高地。夜幕降临,双方基本完成战前布置。两军成南北对峙之势:法军大本营背靠小镇布尔诺(今捷克境内),北线部署有拉纳元帅的第五军和贝尔纳多特的第一军,其后方不远处隐蔽配置着缪拉元帅的骑兵军和拿破仑的近卫军;而在南线,法军只配置了苏尔特元帅第四军的一个师,该师后方5公里处,则隐蔽配置达武元帅的第三军作为预备队。
钢铁钒钛拿破仑之所以重北轻南,为的就是让联军主动进攻他的南线,这样他就能够以少数兵力牵制住南线联军,先腾出手来集中兵力消灭北线联军,化整体劣势为局部优势,扭转局面。而联军则完全按照拿破仑的设想做出了部署,他们背靠奥斯特利茨(今捷克境内),在南线投入主力,由布克斯盖弗登将军指挥,计划以优势兵力消灭南线法军的一个师,而后迅
速北上攻占布尔诺,切断法军撤往维也纳的道路;北线联军负责牵制住拉纳和贝尔纳多特的部队,待南线部队完成截断法军后路的任务后,两军便前后合击,再吃掉法军北线兵团。康斯坦丁大公指挥的俄国近卫军则作为预备队跟在两支俄军后面,另外联军在普拉岑高地上还部署一个军,以随时支援各处。

本文发布于:2023-06-28 02:34: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94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拿破仑   法军   联军   法国   帝国   维也纳   部队   北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