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及之前德意志名将盘点与介绍!第9位堪⽐中国的孙武
1弗朗索⽡.欧根---萨伊伏亲王,⾼贵的骑⼠
弗朗索⽡.欧根出⽣于1663年,⾃幼其貌不扬,⾝材矮⼩。在1683年其因为⾝材矮⼩被路易⼗四拒绝为其效⼒的请求。同年他在维也纳城下遇见了奥地利的皇帝利奥波德⼀世,由于皇帝对他的知遇之恩,他发誓⼀⽣效忠奥地利。在随后的⼗⼏年中他积极的为帝国出⼒尤其是在1697年的森塔战役中他以急袭的战术打垮了奥斯曼⼟⽿其的10万⼤军,这⼀战也使其在欧洲名声鹊起。1700年在西班⽛王位继承战争中他⼜⼀次使⽤奇袭活捉了法军元帅维勒鲁伊。6年后他以⼀次出乎世⼈预料的强⾏军,出⼈意料的赶到都灵城下并在都灵战役中击毙了法军统帅马尔森元帅为王位继承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极⼤贡献。其后他⼜在奥⼟战争中击败⼟军,堪称奥地利的⼀代军神。战后他⼀直担任内阁会议的⾸席,直到1736年4⽉21⽇去世。 2卡尔·路德维希·约翰·洛伦茨---抗法名将
卡尔出⽣在意⼤利佛罗伦萨,从法国⾰命战争时开始其戎马的⼀⽣。在战争中他多次挫败法军的进攻,还在意⼤利钳制了拿破仑的进军,指挥莱茵河战线时先后击败了法军将领儒尔当和马塞纳。之后不久他就因为皇帝弗朗茨对其功绩的不安⽽被解职。1806年才再次出任最⾼军事委员会主席。1809年在奥法战争奥地利处于极为不利时,他⼒挽狂澜在阿斯伯恩-埃斯灵会战中挫败了拿破仑击毙了法军4万余⼈。此 英国资本主义革命后因与皇帝不和他辞去职务,潜⼼研究军事,这也是他从⼀位名将的⾏列中跨⼊了军事家的⾏列。这位奥地利英雄最终于1847年4⽉30⽇安然离世。
3格布哈德·列博莱希特·冯·布吕歇尔---前进元帅
布吕歇尔1742年出⽣于罗斯托克,14岁时就同兄长⼀同参与了瑞典军队。1760年其与普鲁⼠军队交战时被俘,随后在亲戚的劝说下加⼊了普鲁⼠军队。好景不长1773年由于袒护⼀名牧师布吕歇尔愤尔向腓特烈国王提出辞职并因此得罪了这位国王,在后来的⽇⼦中⼀直不为其所⽤。直到1787年腓特烈国王去世他才得到了新国王腓特烈.威廉⼆世的起⽤。但是在接下去的军事⽣涯中他败给了拿破仑并成为了法军的俘虏。这位命运多⾇的元帅直到1813年才达到了其⼈⽣的巅峰,在卡茨巴赫战役中他击溃了法军元帅麦克唐纳德的军队,2个⽉后⼜在穆科恩⼜击败了奥古斯特·德马尔蒙元帅,之后他⼜参与进攻法国本⼟的战争最终逼得拿破仑退位。2年后正是他在滑铁卢及时的出现帮助威灵顿彻底打败了拿破仑结束了这位皇帝的复辟之路。布吕歇尔最终于1819年9⽉12⽇去世。 4.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总参谋部的奠基⼈
沙恩霍斯特1755年出⽣在⼀个农民家庭。1802年他就担任了柏林军事学校的校长,开始谋划军队的改⾰问题,改⾰普军的军事体制,然⽽普鲁⼠国王并未同意其⽅案。1806年他担任普军总司令的参谋长。后来与布吕歇尔⼀同遭到拿破仑的俘虏,在被释后再次积极推动普军改⾰。1813年第六次反法战我不是塑料袋
争时担任布吕歇尔的参谋长,在吕岑之战中负伤后仍然尽忠职守,最终在1813年6⽉于布拉格因⾎液感染去世。
在他去世后他的弟⼦格奈森瑙元帅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进⾏改⾰,最终使得普军的战⼒⼤⼤上升。
5.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奇---剑的指挥者
1800年10⽉26⽇,⽑奇⽣于梅克伦堡易北河畔的⼩城帕希姆,在经过多年的奋⽃,经历了各种部队和军衔后,⽑奇于1858年9⽉被任命为总参谋部参谋长,此时的⽑奇已经有58岁了。他在担任总参谋长后积极的谋划和扩⼤参谋部的职权,在60年代,总参谋长与⾸相和军政⼤⾂已经平起平坐了。⽑奇的军事策略与俾斯麦的政策紧密联系。他作为总参谋长策划了普奥和普法战争,并为这两战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德意志第⼆帝国成⽴的功⾂之⼀,于1891年4⽉24⽇病逝。
6.腓特烈·卡尔---⾎亲王
1828年出⽣的腓特烈.卡尔是威廉⼀世的侄⼦,是德国统⼀战争中最著名的野战将领。他最著名的⼀战便是在梅斯要塞
1828年出⽣的腓特烈.卡尔是威廉⼀世的侄⼦,是德国统⼀战争中最著名的野战将领。他最著名的⼀战便是在梅斯要塞周围的⼀场骑兵混战,为了阻⽌法军突围双⽅骑兵战成⼀团,⼀天之内总计有3.3万⼠
兵倒下。2个⽉后梅斯要塞中的法军被迫投降,腓特烈.卡尔也以此战中的冷酷⽽赢得了⾎亲王的绰号。其后他⼜在卢⽡河消灭了残余的法军,迫使法国战败。战后于1885年6⽉15⽇在柏林附近的克莱因格利尼克桥死去。
7.奥古斯特·冯·马肯森---死亡轻骑兵
1849年出⽣的马肯森参与了⼀战中东线德军⼏乎所有的进攻1914年8⽉,他在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联合指挥的古姆宾嫩和坦能堡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他随后乘胜追击,参加了于9⽉9⽇开始第⼀次马祖⾥湖战役。之后在波兰战役中马肯森的发挥出⾊,这为他赢得了蓝⾊马克斯勋章在担任德奥第11集团军司令时,他利⽤骑兵的机动⼒连续三次发动冲击俘获了12万俄军,消灭了俄国第3集团军最终⼀路推进到了巴哥河畔,这为他赢得了突破战术⼤师的美誉。其后他⼜被调到巴尔⼲半岛参与对塞尔维亚的进攻亦有所斩获。在⼀战结束后参与政治并于1945年10⽉8⽇以96岁的⾼龄去世。
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
8.保罗·冯·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完美搭档
兴登堡出⽣于⼀个普鲁⼠军官家庭,因此他也从军开始军队⽣涯。1859年到1866年,进⼊军事学校。1866年,以中尉的军衔参加普奥战争。1870年,以军官⾝份参加普法战争。1903年,晋升为上将,1911年退休。三年后第⼀次世界⼤战爆发,兴登堡重新⼊役,被任命为东⽅战线第⼋军的司令官。1914年,击败俄罗斯军队,也就是著名的“坦能堡会战”。这为他带来了许多荣誉,并晋升为德国陆军
赖继秋
元帅。这次胜利后来成为他的名声和传说的基础;但与其共事的⼈都认为他只是⼀个傀儡⽽已,真正运筹帷幄的是埃⾥希·鲁登道夫将军;。1916年8⽉,继冯法尔根汉成为陆军最⾼指挥官。1918年,试图为了营救德皇,劝威廉⼆世逃离德国。并与新政府合作,试图平息德国内部的动乱。1919年7⽉凡尔赛和约签署后辞职。兴登堡在战后于1934年去世⽽鲁登道夫于1937年离世。
9 克劳塞维茨---西⽅兵圣起凡左慈
真正将战争变为⼀门学问的《战争论》的作战克劳塞维茨,克劳塞维茨出⽣于1780年,参与过反法战争,担任普军少将。然⽽他最有成就的还是归属于其不朽的巨作《战争论》,其中的“战争⽆⾮是政治通过另⼀种⼿段的继续,是⼀种政治⾏为。”等语句⽆不被西⽅的将领,统帅们奉为经典,他已经脱离的⼀个将,⼀个帅的范畴,⽽是⼀个真正的⼤家,堪⽐中国的孙⼦。
10 .阿尔弗雷德·冯·
出⾝于容克贵族家庭的施利芬家学渊源,最初他专攻学习法律,20岁时参加了军队并在之后参与了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负责指挥普军的正是施利芬的偶像⽼⽑奇,施利芬在这两次战争中深深受到了⽼⽑奇集中优势兵⼒作战和实⾏速决战的战略战术的影响同时也给他之后制定施利芬计划提供了⼤量的实践经验。1891年担任总参谋长后他就着⼿策划施利芬计划经过10年的斟酌他才完成了这⼀计划。然⽽遗憾的是1913年1⽉4⽇施利芬就不幸去世再没有机会看到他付诸⼼⾎的计划得以实
声纳原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