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自行高炮“铠甲S1”弹炮合一系统

阅读: 评论:0

铠甲 S1”主要技战术指标(俄军自用型)
乘员:3
导弹备弹:12
炮弹备弹:1400
杀伤区:
导弹杀伤区远界:20000
导弹杀伤区近界:1200
导弹杀伤区高界:15000
导弹杀伤区低界:10
高炮有效斜距:200—4000
高炮有效射高:0—3000
系统反应时间:4—6
典型目标的最大飞行速度:1000/
每分钟打击目标最大数量:8—12
目标搜索雷达模块
目标探测距离(雷达反射面积2平方米,截获概率0.9):36公里
目标速度范围:3—1000/
雷达扫描范围
方位角:360
高低角:0-60;0-30;40-80;0-25
雷达扫描每转周期:2—4
可同时跟踪目标:20
工作波段:S波段
高炮导弹跟踪制导雷达模块
工作范围
方向射界:±45 高低射界:-5~+85
最大目标探测距离
目标雷达反射面积2平方米:24公里
目标雷达反射面积0.03平方米:7公里
跟踪目标的飞行速度
高炮打击目标:10—1100/
导弹打击目标:30—2100/
同时跟踪目标数量
高炮:3 导弹:4
工作波段:K波段
57E6E导弹性能
全弹重:94公斤
弹体重:74.5公斤
战斗部重:20公斤
弹径
助推级:170毫米 战斗部级:90毫米
弹长:3160毫米
最大飞行速度:1300/
平均飞行速度:
射程12公里时:900/
射程18公里时:780/
2A38M高炮战斗性能
口径:30毫米 炮管数2X2
炮长:3478毫米
弹丸重:0.97公斤
初速:960/
理论射速:1950—2500/
炮重
不含冷却水:195公斤
水冷系统加水量:28公斤
后坐力:62千牛
供电系统:24
补弹:手动
1990年,苏联军队发现,西方的空袭武器80年代电子技术进步而飞速发展,精确制导武器开始在战争中大规模应用。虽然以往各司其职的野战防空体系还算严密,但在高技术空
中打击下防卫效果不佳。遂提出以通古斯卡为基础研制一种更加现代化的末端防御武器。能够部署在战略导弹、C300地空导弹和重要指挥中心等固定阵地的末端,作为防御现代攻击机、无人机、以及精确制导的最后手段。
尽管第二年苏联就分裂解体了,但过去苏联军工技术基础还在,研制进行的很快,从1990年提出方案,到1994年图拉工程机械厂就制造出第一门弹炮结合防空系统的样车,被命名为铠甲 S1”1995年在茹科夫斯基市举办的莫斯科航空航天展上,铠甲 S1”72B6式原型车首次露面,引起了极大轰动。

1995年型的铠甲 S1”采用模块化设计,整个武器系统安装于乌拉尔-5323.4全地形8×8轮式底盘上,采用260马力的卡玛斯洁净度检测-7406发动机,全系统重量仅20吨,相比通古斯卡大幅度减轻,可进行长距离战略机动空运。武器系统最大的改进是采用了包括搜索雷达、跟踪雷达和光电火控装置在内的先进火控系统,可对多个目标全自动作战。目标和导弹跟踪制导雷达是费佐顿公司根据仪器仪表设计局要求用战斗机火控雷达改进而成(费佐顿公司当年曾向中国提供过若干祖克8II”火控雷达,用于改进歼8D战斗机),型号为1Л36-01,绰号罗曼,采用锥形雷达罩,工作体制为厘米-毫米波双波段。
9M311型导弹被改进型9M335导弹所取代,数量由8枚增加到12枚,导弹增大了助推器口径,达到90毫米,仪器舱和战斗部舱直径保持不变,仍为76毫米,离散杆战斗部的重量增加到20公斤。射高增加到8000米,射程由8公里增加到12公里。制导体制改为雷达或红外跟踪-雷达无线电指令传输,在90度扇面内可同时打击2个目标。

电视剧漂亮的事该系统采用没有继续采用通古斯卡2A38高速自动炮,使用了两门BMP-2步兵战车上的2A7230毫米单管自动炮取而代之,可进行双向供弹,火炮重量比较轻,后坐力比较小,该炮对空性能较低,射速350/分钟,只有2A38炮的三分之一,并非防空武器的最佳选择,这使得初期研制的铠甲 S1”看上去更像是一套地空导弹系统。

铠甲 S1”的研制初衷并非是为了取代通古斯卡,俄军总结1991年海湾战争苏制武器惨痛经验教训,发现北约部队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每出击3000架次才被防空火力击落1架,防空效率仅及越战的四分之一,但仍然对通古斯卡的野战防空能力抱有信心,认为其略加改进即可应付2000年以后的近距空中威胁。而铠甲 S1”以后方固定阵地末端防卫作战为主,不装备陆军野战部队,要求系统重量轻,性能适中,造价相对低廉,对越野能力要求
较低,但持续作战和多目标能力较强,战略机动性好,用于保卫重要的战略军事目标和工业目标(机场、军事基地、通信枢纽和经济设施)。
1995年,在卡普斯京亚尔靶场试验中,2A72火炮表现不佳,俄军私下评价这种火炮几乎没有防空能力,只能用来对付地面目标。但俄国防部负责装备的官员们却并不在意,他们把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如何提高铠甲 S1”的导弹性能上,至于火炮,能打响就行。这种错误思路在随后的出口推销中遇到了极大问题,外军发现铠甲 S1”所配备的导弹,不论是9M335还是最新的57Э6Е,尽管射程成倍增长,飞行速度也大幅增加,但其助推-无动力的二级导弹体制,使得导弹在发射-达到极速-助推器脱落的大约1.5公里范围内只能直线无控飞行,毫无作战能力,2A72火炮低下的防空能力又不足以对付1.5公里内的精确制导弹药。使得铠甲 S1”处于一种远距离不如纯地空导弹,近距离比不上纯高炮的尴尬地位。在用户面前碰了钉子以后,图拉仪器仪表设计局改进了设计,又重新采用了线粒体dna2A38M高射速火炮。
正当图拉仪表设计局雄心勃勃的准备以铠甲S1”为主打防空武器开拓国际市场的时候,俄罗斯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俄罗斯人民因为休克疗法变得一贫如洗,俄军也跟叫花子似
地,仪器仪表设计局资金链断裂。加之该武器系统不能行进间射击,导弹的无线电指令性制导体制在远距离制导时精度不足等一系列原因,不能够让俄罗斯陆军满意,作为跨军种的唯一近防武器系统的推销努力也宣告失败,研制工作被迫停止。拯救铠甲S1”的是财大气粗的阿拉伯人,20005月,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与俄罗斯签订了采购50铠甲 S1”武器系统的合同,总值高达7.34亿美元,其中一半由俄罗斯拖欠阿联酋债务抵顶,另一半由阿联酋直接支付现金。阿联酋预付了1亿美元的研制费用,要求图拉设计局在2002年完成武器系统的研制,至2005年分三批交付24辆轮式和26辆履带式铠甲 S1”
全新的出口型被命名为铠甲 S1-O”,其中“O”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俄文缩写的第一个子母(ОАЭ, Объединенные арабские эмираты)。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使用轮式和履带式底盘,火炮重新采用2A38M,导弹采用了最新式的57Э6Е型。雷达火控分系统仍交给图拉仪表设计局的传统伙伴费佐顿公司,为了克服罗曼”1Л36-01雷达的缺点,费佐顿公司为铠甲 S1-O”重新设计了一套双波段雷达火控系统1РС2-Е“头盔,提高了分辨能力、目标指示精度和武器引导精度、抗干扰性以及系统的可靠性。但头盔雷的发展并不顺,不但耗时太长,而且样机性能没达到图拉设计局的技术要求。为了不影响武器交付,图拉仪表设计局决定踢开费佐顿公司,自行研制多功能相控阵火控雷达。2005年,没完成研制进度
的图拉仪表制造设计局向阿联酋提出更改合同期限,理由是为了客户考虑重新制定了新系统方案,研制它需要更长的时间。按照新的时间表,第一批应于2006年交付,至2009年全部交货任务。

铠甲 S1-O”的战术技术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例如,安装新型多功能毫米波相控阵跟踪雷达,在受到无线电对抗时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能够同时消灭的目标数量从2个增加到4个,截获目标距离为200-20000米,高度为0-15000米(以前是1-10000米)。允许目标速度可达1000/秒。模块化的战斗舱设计可以适用于GM352M1E履带式底盘或MZKT-7930、卡玛斯-6350等轮式底盘。

2006年中期,铠甲 S1-O”弹炮结合防空系统在卡普斯京亚尔靶场成功地进行了试验。阿联酋又一次延长了交货期限,这一次似乎很顺利,2009年交付了14套,全部系统采用MAN公司的8X8轮式底盘。随后这种配置便成为出口型的标准配置,型号仍称之为铠甲 S1”,1995年面世的第一代产品相比, 铠甲 S1”可以被看作是使用了57Э6Е型导弹和电子设备的通古斯卡的改进型。20073月, 2010年,叙利亚和阿尔及利亚与俄罗斯签署了5亿美元购买35套和40铠甲 S1”的合同,2009年首批交货,至今尚未完全交付。
2009年,俄罗斯国防部进行了一次近距防空武器系统的对比试验,以决定俄军未来自用型末端防御系统的型号,在卡普斯京亚尔导弹靶场分别对道尔地空导弹和铠甲 S1”防空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道尔低空导弹系统在机动中命中了所有靶标,而铠甲 S1”则在相同测试条件下以耗弹量低于前者17个百分点胜出。至此,tm2007铠甲 S1”赢得了军方的肯定,俄军随即提出了20套的采购合同,2010318日,首批10天堂419草坪套铠甲 S1”正式交付俄罗斯空军,并于59日为庆祝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的莫斯科红场大阅兵上亮相。

本文发布于:2023-06-28 02:11: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93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系统   目标   导弹   武器   防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