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血腥厮杀——日俄战争中的旅顺203高地之战
荧屏错别字
沙皇俄国对于中国东北垂涎已久,早就想占为己有。1900年,沙俄以剿灭义和团为借口,出动十七万大军杀入中国东北,一举将东北全境占领。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沙俄却赖在东北不肯走,想要吞并东北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与此同时,俄国还向朝鲜渗透,利用朝鲜王室对于日本的恐惧,竭力拉拢,试图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深入到朝鲜境内。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俄国的这些做法对日本来说都是不可容忍的。双方经过几次谈判没有结果,一场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了。1904年2月,日俄战争正式爆发。下面就给大家讲述一下这场战争中最为引人瞩目的血战——旅顺之战的详细经过。 (一)
战争爆发前,俄国的朝野上下都充满了对日本的轻蔑与漠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俄国击
败日本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日本根本就没有获胜的机会。然而,真正开打之后,俄国人才吃惊地发现,战况远不是那么回事。
市政道路工程
实际上,俄国根本就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而且俄国内部存在极其严重的问题,使得俄国外强中干,真实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同类相食驻扎在中国东北的俄军全靠着漫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来提供后勤补给,但是这条铁路在贝尔加湖附近却还没有修通,货物要重新装卸一番才可以运过来。这就使得铁路的运输效率极为低下。用驻东北俄军的陆军总司令库罗帕特金的话来说:“我们夏季需要的雨衣要到冬天才能运到;而冬天的皮衣却要等到夏天才行。”
在东北的俄军虽然数量可观,但是各级军官中,从上到下充满了尸位素餐、滥竽充数之辈。而且,俄军的腐败已经深入骨髓,吃空额、扣军饷、倒卖军用物资等行为早已司空见惯,和十年前的大清军队相比其实也没有多少差别。
而日军则完全不同。日本对于当年“三国干涉还辽”的往事恨得牙根痒痒,早就把俄国视为了假想敌。他们为了这场战争已经准备了十年的时间,如今可谓是兵精粮足、士饱马腾,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就等着和俄国决一死战了。 1904年2月4日,日本海军突然偷袭旅顺口的俄国太平洋舰队,战争就此爆发。战争爆发后,旅顺就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即便是外行人也能一眼就看出来,这个地方的得失乃是胜负的关键之所在。俄军必须全力保卫旅顺才行。
稍微懂得一点历史的人都会想起十年前甲午战争时,日本在辽东半岛登陆,从背后包抄旅顺口,并且一举将其攻占的往事。因此,对于俄军来说,在辽东半岛防备日军登陆应该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然而,俄国驻东北的总督阿列克谢耶夫在事先制定的作战计划中,竟然完全没有考虑日军在辽东半岛登陆时该怎么办。他只是制定了一个在鸭绿江北岸阻击日本过河的计划。实践证明,这个计划也完全是空谈,日军在十年前甲午战争时相同的地点,而且用相同的方式强渡鸭绿江,俄军的表现居然还不如当年的清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逃,日军比上一次还要轻松地渡过了鸭绿江。
5月初,日本第二军由军长奥保巩大将指挥,开始在金州的貔(发音为“皮”)子窝(今天的大连市普兰店区皮口街道)登陆。第二军由四个师团组成,总兵力六万余人,拥有有二百多门火炮。
登陆进行得异常顺利。第二军随即就向着旅顺方向杀去,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金州城。
(二)
俄军好像根本就不知道十年前有过一场甲午战争似的,竟然基本上没有考虑旅顺的后路该怎么防守。从普兰店到金州的广阔地域之间,俄军没有任何设防。日军一直杀到金州都毫无阻拦。
5月下旬,日军已经来到了金州城外的南山,在这里,他们才真正地遇到了俄军的抵抗,而且是一口咬在了石头上。
在整个金州地区,只有一个俄军的第四师。第四师也只是派出了一个团的兵力来坚守南山阵地。不过,南山阵地拥有两样令日军从此以后胆寒魂落的法宝:马克沁机和铁丝网。
5月26日,奥保巩指挥着日军发起了对南山阵地的进攻。让他们吃惊的是,日军在机与铁丝网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无数的士兵惨死在铁丝网之前。日军拿手的“万岁冲锋”在机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奥保巩没有办法,只能是拼命地炮轰俄军阵地。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日军打出的炮弹数量竟然超过了整个甲午战争的消耗量!
当代舞经过了11个小时的血战,日军终于攻克了南山阵地,而敌人的大部队还盘踞在金州城里。此时的日军已经付出了三千人阵亡的代价,这让奥保巩不寒而栗,他不禁想到:照这么打下去,金州城还能攻下来吗?
关键时刻,俄国人自己送来了神助攻。驻守在旅顺的俄军司令斯捷塞尔将军给第四师师长福克发来电报,命令他放弃金州,全军回撤旅顺防守。这样一来,日军就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金州。
接下来日军就要考虑攻打旅顺的问题了。对于日军来说,旅顺是必须要攻克的地方。因此,日本方面又组成了一个第三军,由乃木希典大将担任军长,全面指挥旅顺战役。为什么要乃木来指挥呢?因为在甲午战争中,就是乃木指挥日军仅用一天时间便攻克了旅顺。日本有关方面觉得乃木希典对旅顺的情况熟门熟路,所以就再次启用了他。
乃木希典
而在俄军方面则是乱作一团。俄国海军龟缩在军港之内不敢出击,就连日军登陆貔子窝的时候,也是坐视不理。陆军司令斯捷塞尔中将则是一个庸碌无能的胆小鬼,他竟然下令要俄军放弃旅顺到金州的所有外围阵地。同时,这个人不禁无能,而且嫉妒心极强。东北俄军陆军总司令库罗帕特金对斯捷塞尔不放心,电令斯米尔诺夫将军接替他的位置。但是斯捷塞尔竟然扣押了这份电报,导致斯米尔诺夫在战争结束后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一片混乱之中,俄国人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还有一位真正的杰出人才,他便是旅顺城防司令康德拉琴科少将。康德拉琴科堪称整个日俄战争中,所有俄国将军中唯一的亮点。正是由于康德拉琴科的坚决反对,所以俄军才没有完全放弃旅顺的外围阵地,对日军进行了一些迟滞性的抵抗。
康德拉琴科
旅顺在北洋水师时代就修建了坚固的防御阵地,俄国霸占旅顺后,又进行了精心的加固。旅顺外围的各个山头都修建了堡垒、战壕。各个山头之间都有通道相连,可以互相支援。阵地前则设置有铁丝网和防步兵壕沟以及成片的地雷阵。
旅顺的俄军总兵力达到五万人,各种火炮六百多门,机63挺。同时他们还储存有足够吃一年的食物,旅顺城内还有自来水厂,供水不成问题。因此,只要俄国人自己敢打,要守住旅顺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三)
乃木希典被任命为第三军军长之后,经过一番筹备,他就挥军向着旅顺发起进攻。在日军的进攻下,俄军节节败退,一步步地靠近了旅顺要塞本身,到了八月中旬,日军已经杀到了旅顺城下。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问:集结在沈阳一带的俄军主力为什么不南下解救旅顺呢?为什么要坐视旅顺被围攻呢?
陈吉龙是怎么回事俄军当然很想南下解救旅顺,远在圣彼得堡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以及众多的俄国“键盘侠”们成天催促在沈阳的陆军司令库罗帕特金挥师南下,痛击日军,可是库罗帕特金有苦难言,他实在是臣妾做不到啊。
库罗帕特金作为尼古拉二世心目中的俄国陆军头号“名将”被派到遥远的中国东北充当救火
队员,俄国上下都对他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然而,日后的实战表明,库罗帕特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也是个十足的庸才。
不过,库罗帕特金还算有点自知之明,他到了东北之后,发现这里的俄军根本就不是对外鼓吹的那么回事。纸面上,俄国有十万大军雄踞东北,但是扣除掉吃空饷的,以及充数的老弱残兵,能打仗的部队实在是不多。而此时进攻的日军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万人,库罗帕特金哪里还敢抽调兵力南下啊?
库罗帕特金把胜利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国内的援军上面,无奈这西伯利亚大铁路犹如便秘一般不给力,运来的援军稀稀拉拉,缓不济急。
这一边,尼古拉二世又不停地催促。库罗帕特金没有办法,只好勉强拼凑了一个军的兵力南下解救旅顺。6月14日,俄军在瓦房店与日本第二军相遇,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此后,日本出动了大批兵力北上,直接威胁辽阳和沈阳,库罗帕特金就再也抽不出兵力去救旅顺了。
另一边,乃木希典指挥日本第三军逐渐杀到了旅顺城下,在他们的面前是由旅顺城外的几座高地构成的防线。
乃木希典先礼后兵,首先派人送去劝降书,要俄军投降,但是俄军表示拒绝。于是,8月19日,乃木希典指挥着日军向旅顺发起了第一次进攻。
(四)
8月19日凌晨,日军的所有火炮都向着俄军阵地开火,雨点般的炮弹覆盖了所有的山头。随后,日军兵分三路,潮水一般呐喊着发起了冲锋。
进攻的日军首先就被密集的地雷阵挡住了去路。当时没有探雷器、爆破筒这些扫雷器材,要扫雷除了用大炮轰之外,就只能是纯手工操作。手工排雷速度缓慢,日军工兵为了争取时间,很多人竟然不惜舍身滚雷,用血肉之躯给步兵开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