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至的新冷战——乌克兰局势浅析

阅读: 评论:0

不期而至的新冷战——乌克兰局势浅析
作者:暂无
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4年第20期
权益资本成本>新疆艾滋病事件    白云居士
    根据最新消息,有消息人士声称,乌克兰东部武装在俄军支持下发起反攻已经完全改变了战局,乌克兰政府军损失惨重,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与之相比一个更具标志性的事件是,乌克兰总理提出要乌克兰结束之前的不结盟政策,转而谋求加入北约,结合之前美欧领衔的西方世界对俄罗斯日益加深的经济制裁,可以认为一场新的不同于上次的冷战事实上已经开始了。
    恍若隔世的国际形势
    回顾十几年前,那时的俄罗斯表面上正在和西方世界建立起越来越紧密的互动关系,俄罗斯成为了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第8个参与者,这事实上是承认了俄罗斯作为西方体系大国的地位,而美国也放心地和俄罗斯进行着相当深度的技术交流,比如出钱和俄罗斯联合将RD180火箭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发完成,并配发给本国“宇宙神”5型火箭,欧洲国家放心地增加着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那时对于美欧来说,
俄罗斯的能源供应至少要比动荡的中东安全。回想一百年前,那时的俄罗斯不就是西方帝国主义链条的一环么,沙俄是英法的盟友,沙皇和英国国王和德意志皇帝还有血缘关系。那么告别苏联后的俄罗斯逐渐走回西方大家庭似乎是个顺理成章的事情。江都市实验小学
    而现在呢,整个西方世界都被动员起来参与到对俄罗斯的谴责和制裁中,一个又一个纽带被斩断,双方再次像冷战时那样怒目而视剑拔弩张,要想搞清楚这个剧烈的转变,我们还是先从1994年说起。我们知道,苏联解体时有4个加盟共和国领土上还部署着核武器,那就是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但是要想维持住苏联那种技术和规模的核武库是需要很大代价的,不止是庞大的资金,还有严格的保护和完备的技术支持,对于不具有足够能力的国家来说,核武器更像是烫手的山芋。当然,核武器毕竟也是一笔不小的资产和有力的武器,到底怎么处理颇让人纠结。就在此时国际社会介入了,全世界当然都很担心这些散落的核武器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保护,而落入恐怖极端组织手中。前苏联范围内只需要保留一个核国家就够,于是国际社会说服和鼓动这些小国放弃核武器,其境内的核武器都转入俄罗斯等其它核大国内实施销毁。至于这些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由这些核大国来保证,于是1994年12月5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英国首相梅杰、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库奇马签署了《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涉及苏联前加盟共和国无核化问题,这份备忘录主要关注乌克兰无核化,以及“尊重乌克兰现有领土的独立和主权”、“避免使用武力等方式威胁乌克兰”。也正是在这个协议的麻痹下,乌克兰这20年的军备基本废弛掉了,加之经济低迷,到2011年时,
其军费不到GDP的2%,军队总数只有13万人,其中陆军7万多人,而且冷战时期形成的军事部署面向西方的态势并没有花太多资源去调整——反正东西方向都不构成威胁,军队放哪里也都无所谓。
    而此次自从乌克兰政府更迭后,俄罗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之势夺取了克里米亚半岛,然后派出雇佣军和特工人员,在乌克兰东部的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两州组织起当地武装和乌克兰当局对抗,同时开始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勤物资供应和人员补充,当这些雇佣军和民间武装坚持不住时,就向这两个州派出所谓救援车队,乌克兰政府不同意也不行,俄罗斯说你们的两个州有人道灾难需要这些物资。而等到8月底,这些雇佣军和民兵以已经不足以顶住乌克兰军队的攻势时,有媒体称俄军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开始成建制的开进乌克兰,并对乌克兰政府军发起凌厉攻势,歼灭了很多乌克兰部队并打死打伤大批乌克兰士兵。虽然至今俄罗斯也没有承认出兵进入了乌克兰,但这一系列组合拳可以说将全世界都打蒙了,当然不是因为俄军有多强大,而是因为这等于直接踩在布达佩斯协议上。当然,普京在3月份就表示现在的乌克兰不再适用布达佩斯协议,但一个各方签署的协议说作废就作废,这做派显然会让周边国家胆战心惊,也让整个国际社会不再抱什么希望,这也是这次事件俄罗斯基本上被孤立的根本原因。尽管俄罗斯以利比亚或叙利亚等地的事件辩解,但终究情况不同,完全失去秩序的发生人道灾难的小国,和乌克兰这样的完全可以自己行使政府职能的大国是不可能等同的,因此俄罗斯的做法等于告诉其周边小国,任何国际协议都不可能真正让其避免俄罗斯的直接军事干涉,那么回过头来看乌克兰急匆匆的要求加入北约也就不难理解了。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可以说这次乌克兰事件使得整个欧洲的战略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整个东欧和高加索的小国都必须面对这个抉择,真正的中立是不可能的,要么彻底倒向西方,要么彻底倒向俄罗斯,不会再有第三条道路。
   
    乌克兰周边军情及战争走势
    作为这次新冷战中的热战场,读者们恐怕对于介入乌克兰战局的各方军事实力都比较感兴趣。先说俄军,俄罗斯沿袭其重军事的传统,军费占GDP的比例一直是比较高的,达到了4%多,加之经济规模远超乌克兰,其军事优势相当的大。当然,现役俄军毕竟不比当年,其总兵力不超过百万,陆军约30万,但要守备万里疆域,此次乌克兰事变后,俄军在面向乌克兰方向集结了大约15万兵力,不过这些是包括空军、防空部队、陆军等在内的各军兵种力量,而真正屯集在俄乌边境的俄军地面部队大约一直保持在6、7万之数。
    作为这场战乱直接受害者的乌克兰,经过20年的自废武功,其军费在2012年时甚至只有约20亿美元,大部分只能用来用于基本的人员经费,采购新武器是根本不用指望,连老武器的维修保养都不足,幸好之前苏联解体时遗留在乌克兰境内的武器装备数量庞大,坦克都有几千辆,乌克兰可以装备一部分,其余的放在仓库提供零件和备用。但这些装备随着时间流逝显然都在逐渐过时和老化,而训
凌立如练严重不足更使得乌军操纵这些过时武器作战的能力近乎废弛。因此7万乌克兰陆军里,具有基本作战能力的也就是半数,这支力量如果是打击东部两州的分离武装还是可以胜任的,但一旦和俄军主力交手就显然会遭遇挫折了。乌克兰现在最缺的不是基本的坦克、装甲车和火炮等装备,而是有技能、有士气、有组织的军人,以及充足的经费和后勤补给物资。因此当被严重挫败后,就不得不将残存主力收缩,转入防御,等待本国的继续动员和国际援助。
    而乌克兰可以等到的援助暂时还不会是来自美国,现任奥巴马政府是美国战后最软的一届政府,当然也可以说是过分谨慎,直到现在依旧站在后台。冲在一线支持乌克兰的首先是东欧国家,比如最积极的波兰,从基辅广场革命开始波兰人就坚决站在乌克兰人一边,现在更是通过决议,直接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可见波兰人对于当年曾被苏联控制的历史记忆是多么深刻。从苏联分裂出来的波罗的海三国,军事力量聊胜于无,更是必须依靠北约的保护,没有外部保护的话他们很可能会像重蹈二战前被苏联轻易吞并的覆辙。因此前不久奥巴马在参加北约会议之前,专程前往爱沙尼亚做了访问并发表了谈话,再次确认其对这几个小国的安全保证。至于更靠后方的德法等国实力强大,暂时不会担心俄罗斯的现实军事危险,他们所要考虑的是如果不得不投入到俄罗斯周边地区的战乱,需要多少兵力和资源。一段时间以来,这些欧洲列强一直表现出来的犹豫不前,主要原因就是在国内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不被逼到墙角他们都不愿意拿出更多的资源。当然我们也看到了,随着局势的发展,如果再没有足够的援助进入,乌克兰现政府和军队随时面临崩溃,那么这场战争对于乌克兰究竟会造成什么样的前途呢?
    被“打出来”的新乌克兰
    要说这次发生在乌克兰东部地区战乱的影响,很多读者可能会比较关注克里米亚被并入俄罗斯,从而使得塞瓦斯托波尔等重要军事基地落入俄罗斯手中,或者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这两个有着重要军工企业和众多人口的州是否能保留在统一的乌克兰内等问题。但事实上这些具体的细节问题虽然重要,但却并不是此次乌克兰事件的决定性影响所在。
    抛开表面的具体利益得失,可以说此次战争真正的最大的成果是:一个具有比过去更强的内部凝聚力的新乌克兰将要初具雏形了。我们知道,乌克兰天然地分做东乌和西乌两部分,这是千百年来民族的历史的各种因素造成的,东乌更早地和俄罗斯联合,说俄语人口的比例较高,和俄罗斯的感情联系也较深,而西乌长期属于波兰为代表的东欧,与东乌和俄罗斯之间有很多隔阂。在更现实的民族、语言等因素上,刚被俄罗斯“兼并”的克里米亚超过70%的人说俄语,而正在战乱的那两个州也有过半的人口能说俄语。就整个乌克兰范围而言,俄语的影响力可以认为是足以和乌克兰语抗衡的,这对俄罗斯而言是个拴住乌克兰的重要链条,因为不管哪个领导人上台,都不能过于粗暴地压制其中一种语言和文化,那么只要有足够比例的人口是对俄罗斯有好感、说着俄语的人口,它就不可能和俄罗斯走的太远。而就经济而言,由于苏联时期敌人必然会从西部来袭,而德国入侵时整个苏联西部工业的大搬迁给苏联人的记忆还刻骨铭心,因此乌克兰境内的和国防有关的重工业集中在靠近东部的州,西部则更多是农牧业等,这也加强了东部亲俄人口的影响力。
    当然,来自西方世界和俄罗斯的外部拉力也是乌克兰举棋不定的关键因素,美欧实力强大,但对于将乌克兰纳入西方体系并不热心,因为让乌克兰作为缓冲国,在一定的情况下是更好的选择,这样既可以限制住俄罗斯,又不至于和俄罗斯彻底摊牌。而对于俄罗斯来说则是另一种情况,它巴不得早早完全控制乌克兰,从而重塑一个位于东欧的俄罗斯大帝国。这种目标与态度的不同导致拔河双方用力的不同,进而使得双方在乌克兰的角力一直呈现拉锯状态,俄罗斯在很多时候还能占据上风。当然这也就促成了乌克兰左右摇摆的现状,使得其自从独立后一直无法准自己的方向,连一条能够一直贯彻的发展路线都走不下去,导致乌克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荒废了20年。
    但是上述这一切都已经被此次巨变改变了许多,现在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先是俄罗斯势力影响力最强、俄罗斯族比例最高的克里米亚被割走,继而是东部乌克兰亲俄势力与中央政府展开了持久的战争,导致很多原本俄罗斯族比例较高,且对俄罗斯较为亲近的州内,政治气氛也在发生改变,反俄情绪正在高涨。我们知道,外敌是一个国家提高凝聚力最直接的方法,当有外敌入侵时,一个体会选择赋予这个体更多权力以及强化体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可以说不胜枚举,一个国家以外敌做杠杆可以更快完成内部的团结和整合,这次乌克兰也一样,近期内乌克兰先后作出了很多决定,包括在全乌克兰范围内以乌克兰语为第一语言,结束不结盟政策和谋求加入北约等,都意味着乌克兰摇摆期的趋于结束,从此它会放弃对俄罗斯的一切幻想,而选择融入西方世界的国策。这将是一个和以前有诸多不同的新乌克兰,其国家特性将在这条新的道路上逐渐成型。
火烧赤壁缩写
    不期而至的新冷战
    从上次格鲁吉亚事件开始,到此次乌克兰危机,俄罗斯与西方以及乌克兰等国间达成的几乎一切谅解和协议基本上都已经消失,让双方保持正常交往的平台可以说都坍塌了。我们可以大致盘点一下,就大国互动的平台而言,西方八国会议已经重新变成七国,普京虽然对于俄罗斯的出局表示不屑,但这个组织结构原本就是用来体现西方世界和俄罗斯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的;就经济而言,整个西方世界都逐渐广泛和深入地加入到制裁俄罗斯的联合阵线,制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强化;就军事而言,双方的对抗逐渐升级,互信已经消失,甚至前不久普京又一次拿核武器来说事;就体育或文化等民间交往而言,西方国家政要抵制了索契冬奥会,说这不由得让人想起1980年苏联举办莫斯科奥运会所面对的联合抵制,那时是因为苏联入侵阿富汗,西方国家连代表队都没派。总之,双方实施沟通的渠道只剩下冷冰冰的电话或者外交发言,这对于减少误解和强化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这种冷漠的对峙甚至已经超过冷战中的某些时期,因此说现在俄罗斯和西方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冷战时代也不为过。

本文发布于:2023-06-28 01:48: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92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俄罗斯   苏联   国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