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探索与发现
——走进科技馆
楼宇智能化论文一、基地环境分析
(一)基地基本情况
中国科技馆新馆位于北京国家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内,南侧距“鸟巢”一箭之遥,占地48000平方米,建筑规模102000平方米,其常设展览包括“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和公共空间展示区,以及宇宙剧场、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等四个特效影院。
“探索与发现”主题展厅围绕人类科学探索的若干重要方向及内容,把反映宇观探索的宇宙和微观探索的物质,反映对身边自然现象探索的运动、声音、光和电,反映对自身探索的生命,以及在人类探索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数学等科学内容串联起来,展示科技的美妙和神奇,展示人类在与自然交互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使观众在参与和体验中受到科学精神、思想和方法的启迪,享受探索与发现过程所带来的快乐。本主题展厅分为A 、B两厅,展览面积5000平方米,共设置8个主题展区。宇宙之奇、物质之妙、运动之律、声音之韵、光影之绚、电磁之秘、物质之妙、数学之魅。
初中物理内容主要包括物质、运动、声光现象、力和电磁这五部分内容,物理的特点决定我们要从实验现象入手,但有些实验例如超导等一系列实验在中学实验室是很难完成的。科技馆的现有资源正是学生观察这些实验现象和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很好途径之一。 科技馆中“探索与发现”主题展厅介绍了许多和初中物理相关的知识,物质之妙中介绍了物质的构成结构与学生刚刚学过的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相联系,通过仿真的实物模型再与书上的知识相联系更易于理解。学生们在探索物质的元素性质、结构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感受物质世界的美妙,领悟科学家在物质探索与发现过程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探索过程。
②对中学阶段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有大体的了解。
③通过小组内部进一步的研究,对某些知识进行较深入的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科技馆的学习过程,体会利用社会大课堂学习的过程。
②通过对一些科学实验的学习,尝试再现科技馆内的某些实验。
③通过交流与汇报,体会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参观活动,激发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学习科学的兴趣,通过小组活动提高交流合作的意识。初步领略物理学的神奇。
②通过小组之间不同学习内容的交流,学会将学到的知识与他人共享。
③通过整个活动,培养学生有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踩点
在活动之前,教师提前踩点,考察环境,研究并记录科技馆内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物理问题,制定组织计划,安排活动内容,研究指导策略。
老师们在踩点中记录和整理的科技馆内学生将要了解的主要的物理内容:
1. 光学
内容:颜屋、光的合成、颜料的合成、光学迷宫、牛顿分光实验
地点:二楼探索与发现A厅光影之绚展区
2. 电磁
内容:静电滚球、善变的软铁、地球磁场、电磁感应摆、法拉第电磁旋转器、线圈间的感应、观看表演一:电磁表演
地点:二楼探索与发现A厅电磁之奥展区我的地理老师
3. 运动和压强
内容:运动学知识、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大气压强
地点:二楼探索与发现A厅运动之律展区
4. 科技与生活
内容:游标卡尺的使用、估测体积、钟表的原理与发展、日晷、汽车颜与安全、刹车距离、GPS、螺旋推进器、发动机
地点:三楼科技与生活D厅
5. 新材料
内容:新型玻璃、陶瓷、记忆合金、会发电的衣服、纳米材料、超导磁悬浮列车
地点:四楼挑战与未来A厅
6. 能源
内容:燃料电池,氢的制取、氢的储存、压缩空气储能、风能塔、水能、地热能、塔式太阳能发电、核裂变核聚变
地点:四楼挑战与未来A厅
7.互动演示实验
表演一:电磁表演
时间:10:00-10:15;14:0-14:15
地点:电磁表演台
表演内容:静电体验、奇妙的莱顿瓶、会散步的易拉罐
表演二:大气压强实验
时间:11:15-11:30;
地点:电磁表演台
表演内容:真空瓶中棉花糖、变形的可乐罐、气球叠罗汉
表演三:液氮实验
时间:11:00-11:20;13openapi:30-13:50
地点:能源实验室
表演内容:利用液氮演示冷冻金鱼,展示液氮的神奇特性
2、集体动员
向学生交待我们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的目的。
3、分组
初二一个班级,按座位分成六个小组,每组6-7人,组长由自愿报名和小组推荐产生。
4、选题
股市及时雨
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讨论并认领本组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并根据小组要研究的内容分为:光学小组、电磁小组、运动和压强小组、科技与生活小组、新材料小组、能源小组
5、小组内的分工
组长负责小组内的成员分工,包括:摄像、照相、记录(记录现象和文字材料等)、查阅和整理资料、幻灯片制作、展板制作、汇报演讲者等。
6、学校支持
学校领导帮助落实交通工具和活动摄像师。安排班主任和辅导教师随队前往。
(二)活动当天安排
1、出发前
活动时间是2011年10月13日周四上午8:00开始,到上午12:20。在这段时间内要完成出发、科技馆内学习、返回学校。
老师出发前的讲话:
今天的物理课我们将在中国科技馆内进行。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内容有大体的了解,并能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部分内容做更深入的了解。返回学校后,我们会有专门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还会有一系列的后续活动。希望大家在科技馆内容充分利用好时间,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按照几个时间段有计划的进行研究,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另外不要奔跑打闹,注意安全…
(1)8:00班级动员,板书小组要研究的内容。教师提出目的和要求。例如要求学生要有时间意识、公民素养等,并做好安全提示。世界遗产大会开幕
(2巴塞杜氏病)8:10上车
(3)8:20出发
车上抓拍学生们的镜头,老师跟学生进行交流。
(4)9:00到达科技馆
2、场馆内部活动安排:
总体时间安排为9:10---11:50
第一时间段9:10---9:50:本小组负责区域
第二时间段10:00---10:15:观看电磁表演。地点:电磁表演区
第三时间段10:15---11:00:参观其他小组内容
第四时间段11:00---11:15:观看液氮冷冻金鱼演示。地点:能源实验室
第五时间段11:15---11:30:大气压强实验。地点:电磁表演台
第六时间段11:30---11:50:自由参观,小组合影
场馆内讲解员、老师和学生互动。每个小组的组长手里拿着活动流程,上面有时间安排和小组内活动计划。组长全面负责组内活动。
(三)后续活动
1、小组课题研究
学生返校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负责的部分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时间为一个星期。课题小组长随时向指导教师汇报研究进展。可以参照以下几个内容进行研究:
①将科技馆内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②在实验室中再现某些有趣实验。
③就某些话题查阅资料,进行深入探讨。
④就科技馆内展出的一些新科技产品,从生活中去寻,并说明其应用原理。
2、展板评比
各小组将整理好的资料、图片等制作成展板,时间为一个星期。制好的展板在教室墙壁上粘贴一周后,将在学校一楼大厅展出一个星期。并进行评比。
3、参观活动之后的汇报课
在参观科技馆之后的一个星期内,各小组将整理好的资料作成幻灯片。一个星期后将进行全校公开课《社会大课堂之科技馆活动汇报》。实施过程如下:
(1)布置任务和提出要求
①选主持人
②成果汇报方式:幻灯片汇报、实验演示、实物展示
③评价标准
| 最佳组织奖 | 最佳摄影奖 | 最佳幻灯片制作奖 | 最佳展示奖 | 最佳深入浅出奖 | 最佳内容丰富奖 | 最佳研究成果奖 |
1、光学小组 | | | | | | | |
2、电磁小组 | | | | | | | |
3、运动与压强小组 | | | | | | | |
4、科技与生活小组 | | | | | | | |
5、新材料小组小组 | | | | | | | |
| | | | | | | |
(2)实施过程中的监控:
①各小组制定计划。
②小组内部资源收集整理。
③小组内部成果展示。
④教师检查落实情况
(3)课堂成果交流
①课堂成果展示方式:幻灯片讲解、实验演示、实物展示。
②评定奖项:各小组讲解结束后,现场发放选票评选。
③物理教师对整个活动作简要概括。
④随队班主任从德育的角度对整个活动作简要概括
四、活动掠影、教学效果和反思
(一)参观活动掠影
通过触摸屏学习这么大的游标卡尺!我们来测一测!
瞧,怒发冲冠!把这个实验录下来
物理老师在讲解讲解员在讲解
(二)汇报活动掠影
主持人在主持汇报活动运动和压强小组在演示实验
新材料小组在展示陶瓷刀具光学小组在介绍光学迷宫
(三)展板展示
粘贴在教室墙壁上的展板在学校大厅里展板的展示
学生制作的展板学生制作的展板
(四)教学效果和反思
这次科技馆学习活动非常成功。虽然是初二的学生,学生们却表现出了高度的学习热情。虽然科技馆内的学习时间较短,但学生能充分利用时间,小组内的学习计划安排合理。小组分工合作,认真研究。时而认真阅读资料,时而动手操作实验,时而向讲解员和老师询问有关问题。在电磁学表演区,学生与讲解员进行互动,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同学在静电台上“怒发冲冠”时,都非常惊奇。在低温实验区,看到低温下被冷冻的小金鱼还能活过来,更加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学生们被许许多多的新奇现象所吸引,更加想探究物理学的奥秘了。通过两个多小时的学习,每个学习小组都出的完成学习任务。同学们在科技馆内的出表现也感动了我们每一位老师,老师们包括工作人员都说:“我们的学生真好!”很多学生表示还会再来科技馆对一些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在之后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汇报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研究能力、认真灵活的做事风格以及计算机的运用水平等使我深受触动,兴奋不已。活动中,学生确实体验到了探究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会了根据需要把资料进行筛选、编排、和整理,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在小组资料整合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汇报课上学生的讲稿丰富、表达流畅、多媒体的运用等则体现了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培养
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汇报结束后物理老师进行了活动总结,班主任老师又从德育的角度将这次活动的德育目标得以升华。
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和管理问题,我们这次课只有一个班级去科技馆进行。别的班级同学也非常想去,纷纷问老师为什么他们班级不去。我们希望有机会组织全年级的学生去科技馆学习。另外这种活动需要老师前期作周密的计划和安排,需要老师们坐在一起,集思广益。希望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