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奥赛(省级赛区)模拟试题5参考答案

阅读: 评论:0

第 1题(8分)
1-1 水煤气由焦炭与水蒸汽在高温下反应制得,是重要的工业燃料。
1-1-1写出制备水煤气的化学方程式。
1-1-2 经验证明,水蒸汽的转化率约为 75%且其中还混有少量空气。实际生产中,水与焦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7:1,那么水蒸气中允许的空气含量最大为多少?(设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为 1:4)
第二题(6分)
2-1 将2,6-二甲基吡啶与混合,会发生Lewis酸碱加和反应。画出生成物的结构简式并标出形式电荷。
2-2 然而,将2,6-二甲基吡啶与三(五氟苯基)硼混合,氮、硼原子仅相互靠近而未成键,形成“失配Lewis对”(Frustrated Lewis Pair)。在该体系中通入氢气,可得化合物A:
电影2012世界末日国语版此时向体系中加入丙酮并持续通入氢气,可生成异丙醇,从而实现了不饱和键的温和加氢:
2-2-1 说明是什么效应导致了二者未能发生正常的Lewis酸碱加和反应。
第3题(15分)
3-1 将固态的亚硫酸氢钠加热或向亚硫酸钠的水溶液中通入过量SO2可以制得化合物X (190.1g·mol-1)。X为白或微黄粉末,具有一定还原性,广泛用作食品添加剂。写出X
的化学式并画出其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但其中起主要氧化作用的是橙黄化合物M。生成M的同时还生成了。
3-2-1写出生成M的化学方程式。
3-2-2写出金溶于王水的化学方程式。
3-2-3 反王水,顾名思义,是浓硝酸与浓盐酸配以3:1的比例制成的混合溶液,其中存在着氧化性极强的[N3O8Cl]2-离子,该离子含有一个六元环。试画出其极限式。
丁二烯橡胶第4题(11分)将乙烯通入红棕的K2[PtCl4]溶液中,会析出金黄的K[Pt(C2H4)Cl3]·H2O 沉淀。由于它是由W.C.Zeise发现的首个以烯烃为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故称它为Zeise 盐。室温下它属于四方晶系,晶胞参数a=950.6pm,c=1412.1pm。密度3.02g·cm-3。
4-1 写出上述制备Zeise盐的方程式。
4-2 计算每个晶胞中Zeise盐的分子数Z。
4-3写出Zeise盐晶体有可能属于的空间点阵形式。
4-4类似地,人类制得了[Pt(C6H7N)Cl2(C10H18)],Zeise盐阴离子与该分子的结构分别是:
分别指出二者中中心铂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以及不饱和键提供的配位电子数。
4-5-1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键长为134pm,而在Zeise盐中,碳碳双键键长为137pm,解释配位后键长增加的原因。
4-5-2 在Zeise盐中乙,若把烯对位的氯离子换做二甲胺,指出此时碳碳双键的键长的变化情况。
焦磷酸钠
牵引力控制系统第5题(9分)对于某一在较高温度下才能自发进行化学反应A,可加入特定物质与反应A 的产物发生新的反应B,以此推动反应的进行。将反应A、B合并形成的新反应C,称为耦联反应。耦联反应可以大幅降低许多物质在工业生产时所需的温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比如:
反应A:SiO2 (s)+2Cl2 (g) = SiCl4 (g)+O2 (g)
狗万赞助奥运会反应B:2C(s)+O2 (g) = 2CO(g)
反应C:SiO2 (s)+2C(s)+2Cl2 (g) = SiCl4 (g)+2CO(g)
5-1分别计算反应A和C自发进行所需的最低温度。热力学数据(设本题中所有热力学数据均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甲氨磷
(s)  2 (g)(g)
第6题(12分)无水(NH4)2[Ce(NO3)]6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由于其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单一、完全且抗干扰能力强,故常在KMnO4与K2Cr2O7等常规氧化剂无法使用时用它来做氧化剂。6-1取25.00mL高氯酸酸化的(NH4)2[Ce(NO3)]6溶液于锥形瓶中,采用0.1500mol·L-1的
(NH4)2Fe(SO4)2标准溶液标定(铈被还原至+3价),采用电位分析法判断终点,消耗硫酸亚铁铵溶液22.93mL。计算此硝酸高铈铵溶液的浓度。
264
于水,用100mL容量瓶定容。取25.00mL样液,加入过量K3[Fe(CN)6]固体。待固体全部溶解后,缓
慢滴加6mol·L-1KOH溶液。待不再生成气体后,加入6mol·L-1HCl溶液酸化并采用上述硝酸高铈铵溶液滴定。终点前加入少许邻二氮菲亚铁指示剂,溶液由红变为浅蓝时即为终点,消耗硝酸高铈铵溶液26.11mL。计算试样中硫酸肼的含量。

本文发布于:2023-06-27 23:43: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90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反应   溶液   硝酸   生成   空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