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点击蓝字发现精彩 #
互联⽹与⽼年⽣活:挑战与机遇
民间慈善
杜鹏韩⽂婷
选⾃《新华⽂摘》2021年第18期
中国互联⽹的迅速发展为智慧社会建设和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中国积极应对⼈⼝⽼龄化挑战和丰富⽼年⽣活创造了新的机遇。 1 互联⽹与⼈⼝⽼龄化的发展趋势
1.1 互联⽹不断深⼊⽼年⼈⽣活
总体来看,中国⽼年⼈在互联⽹使⽤上呈现出⼈数和⽐例迅速提⾼、使⽤功能⽇渐丰富、使⽤体验更加全⽅位,以及在线上购物、关注资讯等领域特征明显等趋势。
⾸先,中⽼年⼈使⽤互联⽹的⼈数和⽐例呈迅速上升态势。中国互联⽹络信息中⼼(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截⾄2020年12⽉,全国⽹民中50岁及以上⽹民体占⽐提升⾄26.3%,⽽60岁及以上⽹民体占⽐达到11.2%。从CNNIC发布的历年⽹民年龄结构数据中可以看出,2012年以来,50岁及以上⽹民体占⽐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20年则更是在2019年
占⽐(13.6%)的基础上翻了⼀番。此外,⽹民增长的主体由青年体向⽼年体转化的趋势⽇益明显,“银发”体陆续“触⽹”,提升了数字社会⼈⼝结构的多元性。 其次,中⽼年⼈的互联⽹使⽤体验更加全⽅位。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腾讯社会研究中⼼联合发布的《中⽼年互联⽹⽣活研究报告》显⽰,总体上,中⽼年⼈对互联⽹的应⽤仍然集中于通讯交流和信息获取⽅⾯,如能够使⽤基本功能的⽼年⼈已⾼达80%以上。但⼀些在⼈们印象中专属于年轻⼈的便捷功能也渐渐融⼊中⽼年⼈⽣活当中,如超过半数的⽼年⼈已经会在⽇常⽣活中使⽤⼿机⽀付功能、1/3的⽼年⼈会使⽤⽹络购物,互联⽹也已经成为⽼年⼈进⾏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
再次,⽼年⼈在线上购物、关注资讯等领域特征明显。⽼年体线上消费额⾼速增长,且具有注重⾝⼼健康发展、年轻化和时尚化趋势明显、社交性消费需求较强烈,以及呈现较强的国产品牌偏好等特征。养⽣保健和疾病、国内时事和军
化和时尚化趋势明显、社交性消费需求较强烈,以及呈现较强的国产品牌偏好等特征。养⽣保健和疾病、国内时事和军情等是⽼年⼈最为关注的资讯主题。
1.2 ⽼年⼈⼝新变化助推互联⽹使⽤
1.2.1 中国⼈⼝⽼龄化将持续发展
财政部长第七次全国⼈⼝普查数据显⽰,2020年11⽉我国65岁及以上⽼年⼈⼝⽐例达到13.5%。预计2021年底这⼀⽐例将超过14%,我国将从⽼龄化社会进⼊⽼龄社会。60岁及以上⽼年⼈⼝⽐例预计在2035年和2050年将分别达到30%和38%,⽼年⼈⼝规模将分别达到4.12亿⼈和4.80亿⼈。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都将是我国⽼年⼈⼝规模和⽐例持续攀升的阶段。新中国成⽴之后三次⼈⼝⽣育⾼峰中的后两次带来的⼈⼝⽼龄化冲击波将依次在2022年和21世纪中叶接踵⽽⾄,⼈⼝⽼龄化将成为我国在21世纪⾯临的重⼤挑战。⽼年⼈⼝的持续增长和⽼年⼈互联⽹使⽤的普及将使⽼年体成为未来互联⽹发展的重点⽬标对象之⼀。实际上,⾃2009年以来,多个互联⽹公司已经在探索发布不⽤输⼊⽂字和⼤字版的搜索引擎及应⽤软件,吸引和⽅便⽼年⽤户使⽤。
1.2.2 ⽼年⼈⼝受教育程度和健康⽔平持续提⾼
⼤量相关⽂献表明,受教育程度是衡量互联⽹技术经验和获取的最⼀致的全球预测因⼦。在中国⼈⼝⽼龄化发展过程中,不仅⽼年⼈⼝规模和⽐例在变化,⽼年⼈⼝的受教育程度和健康⽔平也在不断提⾼。相⽐于当前处于⽼年阶段的⼈⼝,未来相继步⼊⽼年期的“新⼀代”⽼年⼈⼝将有着越来越⾼的受教育程度,不仅⽂盲⽐重⼤⼤降低、受教育年限更长,其中受过⾼等教育的⽐重也将⼤幅提升。得益于和平年代医疗卫⽣事业的发展,新⼀代⽼年⼈⾝⼼健康⽔平也将有所提⾼。1.2.3 ⽼年⼈⼝队列变化将助推互联⽹使⽤
有研究表明,造成⽼年数字鸿沟最重要的因素之⼀是那些出⽣和成长就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与那些没有信息通信技术的⼈之间的差异。随着现在的中青年“数字原住民”将来步⼊⽼年,⽼年互联⽹使⽤者也会持续增加。第47次《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我国⽹民年龄结构呈现倒U型,其中30~39岁组占⽐(20.5%)最⾼,40岁之后,年龄别占⽐则随着年龄增长⽽下降。这说明越晚出⽣的⼈⼝队列,互联⽹普及率越⾼。随着这些队列的⼈⼝带着⾃⾝的互联⽹使⽤习惯和使⽤特征陆续步⼊⽼年期,也会使⽼年体的互联⽹使⽤率更⾼、涉及功能更加丰富,从⽽更⼤程度地享受互联⽹带来的便捷和红利。
图⽚来源百度图⽚
2 互联⽹时代⽼年⽣活⾯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1 ⽼年⼈存在“数字融⼊”困难
⽼年⼈的数字融⼊程度反映了社会的数字包容状况。随着互联⽹技术对⽇常⽣活的渗透,越来越多的⽣活事务都已经⽹络化。熟悉互联⽹应⽤和操作的年轻⼈享受到了⽹络化带来的快捷和便利,但是对⽆法熟练使⽤互联⽹操作的⽼年⼈⽽⾔,⽇常⽣活则⾯临重重困难。在互联⽹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越来越⼤促进作⽤的同时,⽼年⼈在适应数字⽣活⽅⾯还存在许多问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激发我国数字化建设热潮的同时,也使⽼年⼈“数字融⼊”困难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会治理关注的重点和痛点。这导致⽼年⼈⽆法平等享受数字化社会的便利,成为弱势体,甚⾄被排除在外。
下社会治理关注的重点和痛点。这导致⽼年⼈⽆法平等享受数字化社会的便利,成为弱势体,甚⾄被排除在外。
2.2 ⽼年⼈“数字融⼊”困难形成原因
以往对⽼年数字鸿沟形成原因的研究结论可以⼤致归纳为3个⽅⾯。从⽼年⼈主体⾓度来看,⽼年⼈在⽣理机能、认知能⼒以及社会经济地位⽅⾯均处于弱势,其物理接⼊条件、使⽤技能、⾯对新事物
江西萍乡官场地震的态度成为造成⽼年数字鸿沟的重要因素。从客体⾓度来看,互联⽹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有⽤性、易⽤性也会影响⽼年⼈的使⽤状况。社会和市场忽视⽼年体需求,在推出产品或服务时主要针对年轻⼀代,在设计和内容上缺乏对⽼年体的关注。从⽀持环境来看,缺乏对⽼年⼈如何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系统性、科学性的培训和引导,政府在更好地引导企业和社会各⽅服务⽼年体“数字融⼊”⽅⾯的作⽤也亟待提⾼。
山中避雨教案国际刑事警察组织在此基础上,本⽂认为造成当今⽼年⼈融⼊互联⽹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是客观上⽼年⼈适应数字⽣活的能⼒与互联⽹应⽤深⼊到⽼年⼈⽇常⽣活的速度存在差距,⽼年体在互联⽹接⼊、获得所需数字内容以及运⽤互联⽹资源改善⽣活的能⼒⽅⾯与中青年体存在较⼤差距;⼆是主观上互联⽹应⽤开发理念和数字包容应⽤场景的设计对⽼年⼈的特殊性考虑不⾜。
⾸先,从互联⽹发展来看,1994年以来,中国互联⽹技术突飞猛进,使⽤体发⽣显著变化,⽼年数字鸿沟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总体上,互联⽹在每个阶段的使⽤范围不断扩⼤,现在的使⽤⽬的和应⽤范围已经与最初阶段完全不同,实现了从满⾜部分体需求向⾯向全体⼈⼝提供公共服务的转变。在第三个阶段之前,互联⽹与社会治理并不存在密切联系,但现在互联⽹与⽼年⽣活的互动关系已经需要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现代化的⾼度进⾏顶层设计。
其次,⽼年⼈过去使⽤互联⽹遇到的困难往往被归因于数字鸿沟问题,但当是否具备互联⽹使⽤能⼒
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
成为⽼年⼈获得公共服务的前提条件时,我们就必须从互联⽹应⽤开发理念和数字包容应⽤场景的设计⽅⾯对⽼年⼈的特殊性给予充分考虑,否则就会使互联⽹应⽤能⼒成为⽼年⼈平等获得社会服务的新门槛。许多互联⽹服务和产品在推⾏之初预设所有⼈在使⽤时都有相同的设备、知识和技能条件,是为全民上⽹⽽做的通⽤设计,忽略了⽼年⼈和某些体的特殊需求和能⼒困难。当互联⽹和数字技术成为⼈们⽇常⽣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备技能,并且在产品、服务和制度设计中忽略了某些体在设备、技能、需求等⽅⾯的差异时,累积的问题就会集中爆发出来。
随着政府的规范措施不断完善和数字技术应⽤适⽼化程度的提升,未来数字鸿沟将会进⼀步趋于弥合,但预计仍会是长期存在的客观现象。因此,构建数字包容的⽼龄社会将会是长期持续的动态过程。
2.3 构建数字包容的互联⽹环境需要从加强⽼龄社会治理⾼度统筹解决
弥合⽼年数字鸿沟、缩⼩数字资源利⽤差距、构建数字包容的⽼龄社会需要从加强⽼龄社会治理⾼度统筹解决。⽼龄社会治理是指在积极应对⼈⼝⽼龄化国家战略指导下,站在国家治理的视⾓所作的全局性、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努⼒,其⽬标在于激发“治理红利”。构建⽼年数字包容的互联⽹环境和数字⽣活,需要遵循1个核⼼,从3个⾓度切⼊,由5个主体联动共同实现。
1个核⼼:即秉持以⼈为本的思想,尊重⽼年⼈的实际情况,切实考虑⽼年⼈的需求和⾯临的特殊困
难,为⽼年⼈提供公平享受各类公共服务和互联⽹红利的机会。
3个⾓度:即客观技术⾓度、数字包容的社会环境⾓度,以及发挥⽼年⼈主体能动性⾓度。在客观技术⽅⾯,既要开发适合⽼年体技能和需求的新技术,加强智能设备和服务的适⽼化建设,实⾏“科技向善”,推动互联⽹和数字社会的发展,也要保留传统服务渠道。在涉及⽼年⼈的⾼频服务场景中,坚持传统服务⽅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让⽼年⼈更好地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不能⼀味地追求技术的更新换代,更好地满⾜众需求、便利众⽣活才是根本⽬的和推⼴⼀切技术的出发点。在构建数字包容的社会环境⽅⾯,应该在⿎励⽼年⼈积极参与互联⽹使⽤的同时,尊重他们使⽤传统技术的权利。对⽼年⼈的学习和融⼊过程应该多⼀些耐⼼和包容。构建安全的⽹络使⽤环境,打消⽼年⼈对个⼈信息泄露、在线⽀付、操作失误等的顾虑。在发挥⽼年⼈主体能动性⽅⾯,由于⽼年⼈对使⽤智能技术和参与互联⽹信息共享抱有极⼤热情,因⽽应当予以积极地开发和利⽤。
5个主体:即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动、社会联动、家庭⽀持、⽼年⼈参与的“五位⼀体”新格局。
2.3.1 政府引导
从实施积极应对⼈⼝⽼龄化国家战略和不断推进⽼龄社会治理现代化⽬标出发,政府应承担起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的责任,并根据各地⼈⼝⽼龄化和信息化发展⽔平,在政策、法规、审批、资⾦和宣传等⽅⾯因地制宜地⽀持和引导社会⼒量。可通过给予资⾦⽀持和项⽬投⼊带动社会各界参与,也可通
过搭建交流平台,激发市场潜⼒。2017年,⼯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计⽣委联合发布《智慧健康养⽼产业发展⾏动计划(2017—2020年)》,从多⽅⾯考虑和规划了智慧健康养⽼产业的发展前景,极⼤地促进了智慧健康养⽼产业的市场培育。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实施
划了智慧健康养⽼产业的发展前景,极⼤地促进了智慧健康养⽼产业的市场培育。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实施⽅案》从⽼年⼈⽇常⽣活的7个场景出发,给出相应的智慧技术解决⽅案,让⽼年⼈能够真正享受到智慧服务的便利,开启了智慧健康养⽼的新阶段。
2.3.2 市场主动
通过好的产品设计解决⽼年⼈使⽤互联⽹时的“不安”“不满”“不便”问题,使他们更加轻松愉快地使⽤⽹络。企业要主动⽽为,挖掘巨⼤商机,使庞⼤的⽼年⼈⼝成为新的蓝海。设计符合⽼年⼈特征、增加⽼年⼈数字融⼊信⼼与⾏动的产品和服务,从感知有⽤性和感知易⽤性两个基本要素⼊⼿提升⽼年⼈的接纳程度。
2.3.3 社会联动
提升⽼年⼈的数字素养是推进其数字融⼊的重要⽅法之⼀。因此,⽼年教育机构、⽼年服务机构、公益组织应当多⽅联动、形成合⼒,积极开展针对⽼年⼈互联⽹使⽤技能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并通过宣
传减少⽼年⼈对数字技术的恐惧感。开发适合⽼年⼈使⽤的移动应⽤程序,宣传安全、科学的保健、服务和法律等各类与⽼年⼈⽣活密切相关的信息。
社会层⾯的代际和谐、长幼共融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励年轻⼀代对⽼年⼈进⾏数字反哺,是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弘扬尊⽼爱⽼传统⽂化的时代新意涵。可在⽼年培训课程中邀请⼤中学⽣志愿者担任助教,以增进代际交流。对于空巢⽼⼈和独居⽼⼈,朋友、同事和邻居等朋辈体可以作为社会⽀持的重要来源,通过提供模仿参照物、形成社交圈规范压⼒以及提供精神⽀持,成为弥合⽼年数字鸿沟的重要⼒量。⽼年体之间的互助更易产⽣共鸣和共情,从⽽能够极⼤提升学习者的⾃信⼼和学习成效。在进⾏数字素养培训时,不仅要关注⽼年⼈,也要关注中年⼈和准⽼年⼈,他们学习能⼒更强,获得必备的数字技能之后会将其带⼊⽼年期。
2.3.4 家庭成员⽀持
⽼年体内部使⽤互联⽹各类功能的需求异质性较⾼,且由于记忆⼒和认知⽔平下降,⼤部分⽼年⼈需要在⽇常⽣活中反复学习互联⽹使⽤技能,这使得统⼀的技能培训课程难以满⾜所有⽼年⼈的学习需求。家庭成员最了解⽼年⼈的需求,最容易获得⽼年⼈的信赖,应当积极关爱⽼年体,由家庭内年轻⼀代帮助⽼年⼈克服对新技术的陌⽣感和恐惧感,帮助他们提升信息素养,⿎励他们拥抱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构建良好的家庭⽀持体系。
2.3.5 ⽼年⼈积极参与
随着⽼年⼈受教育程度的提⾼和互联⽹应⽤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将认同积极⽼龄化理念,克服新技术恐惧症,主动参与知识和社会的变⾰,积极探索和学习互联⽹使⽤技能,⽇益融⼊数字化时代。同时,⽼年⼈也会更加重视⾃⾝公平使⽤各项公共服务的权利,必要时主动维护⾃⾝合法权益。政府和公共服务提供⽅需要不断开拓各种渠道,了解⽼年⼈的互联⽹应⽤需要,⿎励⽼年⼈积极表达在参与互联⽹过程中⾯临的困难、需要的帮助以及未满⾜的需求。
2.4 让⽼年⼈享受数字化时代
诸多研究已经表明,使⽤互联⽹和信息通信技术对居民的⾃评健康有显著正向影响,有助于提升⽼年⼈的社会参与程度,提⾼其⽣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平,降低其抑郁⽔平和孤独感,以及预防其认知能⼒下降。从⼈⼝队列视⾓出发,⽬前有互联⽹使⽤习惯的中⽼年⼈在将来还会继续使⽤,并且涉及功能更⼴、依赖程度更⾼、渠道更加多元。这启⽰我们思考,在内容上、形式上如何更好地利⽤互联⽹,让⽼年⼈使⽤得更加安全、便捷、经济,更加有互动感,更能充分享受互联⽹红利。
推进数字化⽣活,构建⼈⼈可及的、包容性的智慧社会,需要改变⽼年⼈所处的被动接受状况,⿎励⽼年⼈主动融⼊和享受互联⽹环境及数字化过程,这将有助于⽼年⼈更充分地享受数字红利。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速发展,这种数字红利还将持续扩⼤,⽼年⼈的数字融⼊是智慧社会积极⽼龄化不可
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数字时代实施积极应对⼈⼝⽼龄化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义。
图⽚来源百度图⽚
3 互联⽹时代的新机遇
中国的⼈⼝⽼龄化与信息化和数字化相伴⽽⾏,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在短期内给⽼年⼈的互联⽹使⽤带来巨⼤挑战,使适⽼化问题⽇益突出,但是长期来看将会为⽼龄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智慧社会建设带来更多的机遇。本⽂认为,可以从国家、社会、家庭和⽼年⼈4个层⾯抓住以下机遇。
3.1 利⽤互联⽹提升国家的⽼龄社会治理⽔平
第⼀,提升数字政府建设⽔平。党的⼗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平”。⾯对我国⼈⼝⽼龄化持续快速推进的发展前景,利⽤数字化和互联⽹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国家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和⽼龄社会治理能⼒,有⼒推动积极应对⼈⼝⽼龄化国家战略的实施。
第⼆,推进⽼龄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构建⾼效采集、汇总和联通的⽼龄信息数据库,利⽤⼤数据及时明晰⽼年⼈特征和需求的变化。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多部门⽼龄信息联动和共享,打通政务信息孤岛,打破碎⽚化治理的局⾯。
第三,利⽤数字化技术提升治理效率。在政务、民⽣、医疗等各领域深⼊推进数字化进程,推动政府决策机制由传统的“个⼈经验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使政府决策更具精确性和科学性。推进⽼龄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发展,提升政府治理效率,实现⽼龄社会治理能⼒现代化。加快推进⽼龄政务服务线上化,构建⼀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升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办理能⼒。
第四,利⽤互联⽹平台加强养⽼服务的整合。利⽤远程医疗平台缩⼩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服务差距,调动不同地区养⽼服务资源,加强不同地区、不同服务机构的养⽼服务⼈员、⽼龄事业管理⼈才等的培养与调配,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第五,利⽤互联⽹进⾏⼈⼝⽼龄化国情教育。利⽤互联⽹平台,采⽤⽂章、短视频、直播等各种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新途径,⼴泛宣传我国的⼈⼝⽼龄化现状、发展趋势、相关政策、积极⽼龄化和健康⽼龄化理念等,提升国民对⼈⼝⽼龄化的科学认知⽔平。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实施⽅案》提出,“将促进⽼年⼈融⼊智慧社会作为⼈⼝⽼龄化国情教育重点,加强正⾯宣传和舆论监督,弘扬尊重和关爱⽼年⼈的社会风尚”。可见,⼈⼝⽼龄化国情教育和智慧社会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3.2 利⽤互联⽹开发⽼龄经济潜⼒与⽼年⼈⼒资源
第⼀,开发⽼龄经济潜⼒。中国⽼年⼈⼝增速快、规模庞⼤,收⼊⽔平迅速提升,孕育着巨⼤的银⾊消费市场,同时消费偏好逐渐向享乐型转变,消费场域转向线上线下相结合,消费模式和内容渐显智能化。⽼龄社会的到来蕴含着巨⼤的新经济潜能和长寿红利,⽽“互联⽹+”将会为百万亿元⽼龄产业市场潜⼒变现提供史⽆前例的助⼒。
第⼆,促进代际和谐。⽼年⼈有能⼒跟上互联⽹的发展和享受数字化⽣活,应当利⽤互联⽹平台积极宣传新时代⽼年⼈形象,改变⼈们对⽼年⼈的刻板印象和年龄歧视。利⽤代际数字⽂化反哺弥合⽼年
数字鸿沟的机会,促进年轻⼀代与⽼年⼈的接触、交流以及相互了解。
第三,开发⽼年⼈⼒资源。教育信息化有利于⽤户享受公平、个性化的服务和资源,⽽与⽼年教育相结合的线上教育领域蕴含着巨⼤的开发潜⼒。可以联合国家开放⼤学教学体系,提供系统化的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中⽼年⼈教育培训课程。此外,可以设⽴⽼年⼈⼒资源信息库,利⽤互联⽹信息技术及时收集和匹配相关的⽼年⼈⼯作需求信息与⼯作岗位的⽤⼈信息,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建⽴线上线下相对接的⽼年⼈⼒资源管理中⼼,根据⽼年⼈的健康、兴趣、特长推荐适合⽼年⼈的⼯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