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

阅读: 评论:0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很大,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社会上也涌现出入一系列如电视盒子等专为老人设计的科技产品,提升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最大程度的解决空巢老人寂寞的问题。
    有数据显示,2000至2010年十年间,中国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2013年中国空巢老人人口超过1亿。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数将增加到两亿多,占到老人总数的九成。(新加坡《联合早报》)
城镇老人“巢更空”鲁人曹沫
子女都去哪了?
随着中国传统家庭结构的逐渐瓦解,比如以前还是儿子要负责父母的养老,现在因为许多子女婚后拥有自己的住房,与老人分开居住以及大批农民工离乡,使一些老人成为“空巢老人”。(瑞士《新苏黎世报》)此外,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自实行以来,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了。现在好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比较多的也就是两个孩子。这些孩子成年后离开家乡另组新的家庭也容易造成“空巢老人”的产生。
“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过去,四世同堂的家庭模式为“老有所养”提供了家庭保障,而随着人口流动加快,居民住房条件改善以及民众家庭观念逐渐转变,儿女满堂、子孙绕膝的传统生活习俗在中国越来越鲜见,家庭养老的功能也愈发有限。生活几乎不能自理
罗淑芳说:“女儿一家人一个月最多能来看望我们一次,女婿也是独生子,亲家那边也要照顾到,况且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也大,不能勉强。”发展导报
生活几乎不能自理
无味红霉素
目前罗淑芳与老伴(67岁)身体尚且硬朗,两人每月的4000多元养老金,也足以维持日常生活, “空巢”尚未带来实际的困扰。相比之下,北京东城区的李皖园老太的晚年生活就有
些凄凉了。76岁的李老太身患两种慢性病,两年前行动不便后,最基本的吃喝都成了棘手问题。她告诉记者,社区曾经有过专门为老人开设的“小饭桌”(餐厅),后来由于用餐老人越来越少,小饭桌没多久就取消了。“现在只能靠女儿每周末过来帮忙做顿饭,或带来够吃一周的包子、饺子。”李皖园说:“女儿也53岁了,健康状况也不是很好,还有自己的家庭要照料。”为了尽量不拖累女儿,李老太的生活是:“晚上尽量少喝水、少吃饭,少去卫生间”,“也尽可能少洗澡,万一跌倒、摔伤,就太麻烦了。”不论是渴望儿孙亲情的罗淑芳,还是需要家人照料的李老太,空巢老人的背后是中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老龄化困境。(新加坡《联合早报》)孝道观念逐渐解体,年轻子女责任缺失近年来,因缺失关爱或得不到子女的赡养,空巢老人屡次成为欺诈案件的受害者,也有老人干脆把子女告上法庭。另外,空巢老人去世多日后才被发现的人间悲剧也常见不鲜。为鼓励子女多尽孝道、多陪父母,中国政府在2012年提出了“新二十四孝”,希望唤醒青年人,尤其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独生一代的孝心。新二十四孝要求子女“教父母学会上网”“经常给父母做饭”“长供父母零花钱”“给父母买保险”等。2013年,政府还将子女“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正式入法,以期从法律层面敦促子女履行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义务。在传统孝道观念逐渐解体、人口流动加剧,尤其对于"421"家庭(一个孩子需供养父母、两对祖父母)来说,这些试图
说服子女在物质和精神上承担起赡养老人责任的做法,显然很不现实。(新加坡《联合早报》)如何破解“空巢”养老困局?“空巢老人”的出现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如何到应对之道,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正确认识“空巢老人”问题出生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增加正导致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2010年的官方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3.26%,未来几十年这一数字将继续增长。(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正确认识“空巢老人”问题过去中国由于传统家庭结构趋于稳定,这个问题还不明显。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社会渐行渐远,趋向解体,三代同堂、四世同堂的景象已经很难看到。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我们的计划生育国策推行独生子女制,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子女,给家庭赡养老人带来问题,也是赡养方式的问题。现在的新生代生长在文化断裂阶段,传统美德在新生代身上的痕迹不是很深刻。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这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如果独生子女收入较高还能够照顾到家庭和老人,但大部分人都是职业一般,收入偏低,经济是一个限制。父母有养老金还能得到一些保障,如果没有退休金,光靠子女,就会给子女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可以说这四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中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化的社会,已经迎来了“银发浪潮”,所以,今后这个问题还将更加严重。如何解决好“空巢老人”的问题?首先,要尽
早建立和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建立完善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参保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提供适当水平的基本生活保障;它是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改善居民对改革的心理预期,增加即期消费,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其次,要让老年人融入充满活力的经济社会生活,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的作用,并认识老年的价值,愉快安度晚年。
再次,要尽快并认真建立农村养老制度,推广实施社会基本养老不仅在城市,即使在农村也日显其重要与紧迫。未来的我国养老问题,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还要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
最后,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根据老年人口的特殊需求推动老龄产业发展。所谓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特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商品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经济活动。
... 
其实无论是从心理还是身体方面,老年人照顾自己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尤其,“空巢老人”--这个似乎被我们经常忽视的新体,更应该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the catalyst
空巢老人  摘要: 摘要: 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身边无子女共同居住,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其中包括 单人空巢家庭和夫妇两人的空巢家庭,将这些家庭中的老人称为空巢老人 。 随着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空巢家庭发展迅速,所带来的空巢家庭问题也日益 受到人们的重视,如老年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情感和心理需求等。关注空 巢家庭,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将成为新世纪社区医疗护理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空巢老人;空巢综合征;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文关怀;社会支 关键词 持 一、 定义 “空巢老人”, 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 当子女由于工作、 学习、 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 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二、特征: 特征 家庭“空巢”综合症主要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 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 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 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 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 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三、我国空巢基本现状 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 会命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有 65 岁及以上老年空巢家庭 1561.64 万户,占 65 岁及以上有老年人家庭户的 22.83%;生活在空巢家庭中 的老年人 2339.73 万人,占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 26.51%。其中,农村老 年空巢家庭户 1
117.90 万户,占老年空巢家庭户总数的 71.58%,农村空巢家 庭老人 1632.90 万人,占空巢老人的 69.79%。“空巢老人”现象形式相当严 峻。  下面是一组问卷调查结果,根据此结果总结老年空巢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你认为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日常生活无 人照料 58% 老人独自承 担重活 22% 这一提问的问卷结果如下: 
    心灵孤独 63%  安全问题 34%  生活疲困 11%  其他 6%  2、你认为现在“空巢老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这一问题的问卷结果如下:  家人子女的关心 77%  有人陪护聊天 49%  物质方面的 14%  其他 14%

本文发布于:2023-06-27 22:42: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87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空巢   老人   家庭   子女   问题   中国   社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