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一年二月二十日
tcp协议 三、健全情报检索体系
四、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五、加强情报研究
六、促进情报的传递和流通
七、增强经营观念
八、加强情报用户研究和培训
九、扩大国际情报交流与合作
十、积极开展情报理论研究
十一、加强科技情报队伍建设
十二、加强科技情报管理工作
一、完善和发展国家科技情报系统
1.根据我国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环境,集中力量,发展国家科技情报系统,强化其社会功能。
——国家科技情报系统的工作对象,以科学技术情报(含科学情报、技术情报、技术经济情报)为主,同时根据用户的需求,积极扩展经济、市场和管理情报。
——系统的情报类型,包括文献情报和非文献类情报。
——系统的功能是对社会的情报整序一检索,研究—咨询服务。
2.改善国家科技情报组织结构体系。国家科技情报系统的组织结构体系,分为国家级、部
门和省(市)级以及地(市)级,包括如下诸方面的情报机构和力量;——各级科技情报职能管理机构。何庆清
——各级综合性和专业性科技情报事业机构。
——各地区、各专业科技情报网(站)。
——从事部分重要科技情报活动的文献中心、科技图书馆、设有情报专业的院校部系与培训中心以及国营、集体、私营科技信息机构等。
——从事情报活动的社会力量,如兼职情报人员、离退休科技人员、翻译人员和个体信息户等。
——情报用户。
各级科技情报事业机构、情报网(站)以及从事部分重要科技情报活动的社会实体,是国家科技情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主体力量。从事情报活动的社会力量是依附于国家科技情报机构的辅助力量。用户是情报系统的服务对象。
眼齿综合症>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国家科技情报组织结构体系,应当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不断发展、调整、完善和加强。
3.强化我国科技情报业务工作体系。
我国科技情报业务工作体系包括搜集、加工、整序、标准化、检索、研究、传递、报道、交流、咨询和用户反馈等各个功能子体系。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改进和强化各个功能子体系。
干尸
4.加强国家科技情报职能管理体系。国家科委代表国家管理科技情报系统。国家科委下设科技情报司,具体负责国家科技情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长短期发展规划、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施,并通过有关的制度、法规和标准等方面的建设,对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实施宏观管理,同图书馆、档案、标准、专利、出版、新闻、邮电等其他信息系统协调工作。
国务院各部门、直属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特区应逐步设立相应的科技情报职能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各部门和各地区的科技情报子系统,以形成我国科技情报系统的管理体系。
5.重视和加强地市、企业和基层的情报工作。地市情报工作要为领导部门、中小企业和农
村经济发展服务。企业和基层的情报工作要保证企业技术进步和发展当地经济的需要。
6.加强各级科技情报机构的联系和协作。各级科技情报机构按照国家科技情报系统的分工组织和开展活动,同时不断发展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系统的总体效能。
7.鼓励科技情报机构同系统外的信息部门和其它有关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横向联系。
8.允许集体、个体、私营的科技情报组织按照政策要求和依法兴办科技情报企业或事业,从事正当的情报经营活动。对于违反国家政策、从事非法的情报经营活动者要予以教育和取缔。政治副中心
9.完善情报学术领导,加强学会工作。充分发挥各级情报学会的重要作用。各有关方面对各级情报学会的工作应予以大力支持,并为学术上的自由探讨、争论和交流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文献支持系统建设
10.文献是重要的情报资源。按照文献配套、协调布局、资源共享、方便用户的原则,积极开发利用文献资源,支持国内外联机检索系统。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文献支持系统。
11.文献搜集应遵循以下原则:
——确保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需要。
——增加品种,减少复份,避免不合理的重复。
——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确保情报价值大、使用率高的文献的完整,齐全和配套。
——从经济技术观点出发,实现文献载体、检索和传递形式的多样化和实用化。
12.加强国内文献的搜集、整理和提供服务的工作,切实解决查和获取国内科技情报困难等问题。
13.加速实现全国文献的合理布局,逐步形成一个互通有无、互相补充、方便用户的文献支持服务体系。
14.根据统筹规则、合理安排、各有侧重、资源共享的原则,在科技情报系统内调整和改革现有文献资源管理办法,促进科技文献布局的合理化。全国科技情报系统的文献布局,分为国家、部门和省(市)以及地(市)三级。
国家级科技情报机构,主要包括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专利局专利文献馆和中国技术监督情报研究所,收藏文献要按照各自的任务有所分工和侧重,并与国家计划引进的磁带基本匹配。
专业部门科技情报机构文献收藏范围以与本专业最为密切的文献为主,并负责组织协调本系统文献的搜集、布局、加工与传递,为本系统和全国提供服务。
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情报机构应根据省市区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其重点和本身的加工服务能力确定文献收集的服务重点,也可建立区域性文献共享系统。地(市)科技情报研究机构应围绕本地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需要,依靠本省(自治区)文献支持系统,开展文献搜集和服务,提供有关实用技术信息。
15.加强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行政、法制、经济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加强文献的加工、报道以及标准化工作,提高其利用率,做好服务工作。
16.加强非书非刊类情报的搜集、收藏和开发利用。
17.各级科技情报机构应根据各自的情况,确定保存文献的合理年限,建立过期文献贮存
库。
18.推动科技文献收藏单位建立馆际互借制度。按照任务分工订购原版文献的单位,有义务为其他单位提供缩徽平片和复制件,促进情报资源共享,提高全国科技情报系统的整体供应能力。
三、健全情报检索体系
19.加强规划和协调,按全国文献资源合理布局原则所规定的收藏范围内容,建立全国情报检索体系,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检索手段,以利于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积极支持各类馆藏联合目录的编制和出版工作。联合目录应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目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全国性联合目录体系。逐步编制全国外文原版和中文期刊联合目录以及专业的科技文献联合目录,以充分开发和利用馆藏文献资源。
21.检索期刊按国内文献和国外文献建立两大系列。今后要重点抓好国内文献检索期刊,并对应建立中文和英文的数据库,为国内外用户服务。
书本式检索工具必须含有年度索引和累积索引。要采取措施,组织论文作者自编中文和英文的文摘,以提高文摘的质量。
22.以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为主的检索刊物和数据库,原则上按学科或专业进行划分。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和特种文献的检索刊物和数据库可按文献类型自成体系。
23.全国科技情报计算机检索系统的建设,要突出数据库的主导地位。
中国源中文数据库是国家重要的情报资源,是建设的重点,要迅速发展。
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下,着重抓好若干综合和大型专业文献库的建设,同时从社会需要出发,加强事实和数值数据库的开发。有条件的单位要建立外文版中国源数据库,以便进行国际交流。
24.合理开发利用国外数据库资源,引进磁带要从用户需求、软硬件资源、提供服务能力等方面认真审查,由有关部门统筹规划,加强管理。
对已引进的国外数据库,要积极创造条件,消化利用。
加强国际联机检索终端建设的宏观指导,合理布局终端设置,提高现有国际联机终端的使用效能和效益。注意配合已引进的国外数据库磁带和光盘,主动开展服务。
25.数据库建设要同计算机编排检索期刊、自动标引、主题词表管理结合起来,形成功能配套和具备连续生产能力的综合性计算机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