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册 选择性必修1《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教学设计

阅读: 评论:0

科目:地理
年级:高二年级
教 师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要 点
课题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三课时 非地带性
计划课时
1
使用时间
1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非地带性学习中研究对象的确定,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2、通过具体案例和问题的分析探究,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各种非地带性现象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媒体手段
PPT、图片、视频
课时分配日凌期
1课时
粗脉石仙桃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dmx512协议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观看视频(美丽的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这种现象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规律
观看视频
视频引入,激发
非地带性——洋流
【合作探究一】赤道附近的科隆岛
1.分析科隆岛是如何形成的?科隆岛属于南极洲板块,位于南极洲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的挤压处附近,两大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活动,喷发的岩浆冷却后,形成许多岛屿,这就是科隆岛。越南全民皆兵
2.该岛上为什么有企鹅等寒带动物生存?
学生思考
合作探究
通过特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材料和地图,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地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
南美洲西部热带荒漠带为什么直抵赤道?
学生独立思考
非地带性——海陆分布
【合作探究二】
1.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南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是否相同?分析原因。
2.这个现象体现了哪个因素影响非地带性现象的产生?
学生思考
合作探究
落实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
非地带性——地形
【合作探究三】
1.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什么?
2.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不同原因是什么?
3.这个现象体现了哪个因素影响非地带性现象的产生?努西达
学生思考
合作探究
落实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案例和问题的分析探究,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热带草原带的形成原因
总结归纳
出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带
【小试牛刀】出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带
几内亚湾沿岸、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学生思考
合作探究
实践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再次落实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探究,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中国的热带沙漠和草原
【探寻活动】中国的热带沙漠和草原
1.指出海南岛西部热带草原景观反映的地域分异现象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分析海南岛西部热带草原、荒漠景观的形成原因。
3.你认为还有其他因素对海南岛西部草原、荒漠的形成有影响吗?
学生思考
合作探究
课堂反馈,进一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思考:说说你理解的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独立思考
地带性与非地带联系,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馈
评价
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探究,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作业
南山集团神秘王国

本文发布于:2023-06-27 18:10: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78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分析   热带   现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