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口地域分布

阅读: 评论:0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江苏人口地域分布

江苏省人口地域分布及其原因分析
1前言
人口地域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形式。任何人口过程和人口现象及其影响因素,不仅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发生和发展有其时间上的阶段性,而且又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空间,其演变过程和组合类型均有其鲜明的地域差异。从整个中国来看,人口地域分布是以“胡焕庸线”即“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半壁人口密度大,西南半壁人口面密度小。人口分布的趋势明显的趋向于沿海低地平原,并且海拔越高,人口越稀疏,距海距离越大,人口越稀疏。
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的中心, 与上海市共扼长江入海之门户。东濒黄海, 西连安徽, 北与山东相接, 东南与上海和浙江毗邻, 全省国土面积为 万Km2, 占全国总面积的% , 2010 年底人口总数为万人, 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 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江苏省经济
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较大, 这种较大的南北差异造成了人口分布的南北差异。因此,我利用江苏省统计年鉴2005年至2010年人口密度数据,对江苏省人口地域分布进行了研究。因人口密度指标提供的是一个平均值,对江苏省而言,以13个地级市人口密度为研究对象,所以该指标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地理意义。同时,这个研究可以看出江苏省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化及特征,并依此研究成果可进一步分析城市化进程、预测就业需求和消费需求等,进而指导相关部门进行人口空间规划。
2 江苏省人口地域分布现状
      图1  2010年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
从图1可以看出,2010年江苏省人口地域分布不均匀,按照地区分布来看,人口主要分布在苏南和苏中地区,苏北地区人口密度相对于苏南和苏中地区来说总体比较低。苏南地区,人口主要集中于苏锡常地区,并以无锡市为圆心,形成一个都市圈。另外,南京市人口密度也比较高。苏中地区人口密度最高的是南通市,其次是泰州市,扬州市人口密度最低。苏北地区密度最大的是徐州市,这与正在建设中的徐州都市圈有一定的关系。宿迁市、连云港市人口密度次之,淮安市和盐城市人口密度最小。
表1 江苏省2005年至2010年人口密度数据
法律人才无机粘结剂阴道后穹窿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图书馆
地级市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徐州市
822
830
836
841
首都电子商城851
864
连云港市
630
639
643
651
654
664
宿迁市
613
619
621
625
632
639
淮安市
524
529
530
533
530
535
盐城市
471
474
477
478
479
481
泰州市
866
869
864
864
869
872
扬州市
688
691
692
693
692
秋天的马拉松697
南京市
905
923
938
949
957
960
镇江市
696
699
699
699
702
704
常州市
804
811
815
818
821
825
无锡市
946
956
964
970
973
1008
苏州市
715
726
736
742
746
751
南通市
963
962
958
955
953
954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05年~2010年数据
通过表1 ,我们可以看出,从2005年的数据来看,人口密度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序,得到的结果为:南通市、无锡市、南京市、泰州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镇江市、扬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淮安市、盐城市。从2010年的数据来看,其结果为:无锡市、南京市、南通市、泰州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镇江市、扬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淮安市、盐城市。
由表1以及2005年和2010年13个地级市的人口密度排序来看,江苏省13个地级市人口密度,总体来说,处于不断上升阶段。但是,南通市人口密度在逐渐变低。在2006年之前,南通市人口密度一直处于最高的位置,从2007年开始,无锡市、南京市分别赶超了南通市,使得南通市人口密度处于第三的位置。另外,盐城市的人口密度一直以来都是处于最低的位置。
3 人口地域分布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一般说来,只要有可能,人们总是选择那些气候良好、水源可靠、土地平坦肥沃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居留地,在这里用同样的劳动和资本,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人口也易于繁殖;在那些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地区,人们纵使能够适应环境,但是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这对农业生产影响尤其显着,人口也难以增值。

本文发布于:2023-06-27 17:57: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77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