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及活动特征

阅读: 评论:0

supercapture浅谈中国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活动特征
我国地域广阔,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分布广、类型多,每年都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已成为影响我国城乡建设和人民生存环境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及活动特征三个方面,简要的叙述一下我国的地质灾害。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空间分布 活动特征
一、概述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个类型。自然灾害是由大气灾害、生物灾害和地质灾害(可能还应有天体灾害)三大类型相互有机结合而成的一个系统,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这个复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我国地域广阔,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分布广、类型多,频度高,强度大。每年都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已成为影响我国城乡建设和人民生存环境的重大问题。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是一个重要的灾害类型,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巨大,每年约100150亿元。
二、地质灾害的类型
()自然地质灾害。
1.地震
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按成因可分两类:一是构造地震,与近代活动性断裂构造关系密切。二是工程开发造成的诱发性地震。
构造地震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地震级别高。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历史上1556年曾发生过最大的陕西华县8 级地震,是一次中外史上罕见的毁灭性大地震,死亡人员有姓名的达83万。自194910月到1990年底,据统计共发生8级以上地震3,771950,6619303,55191521,因地震造成人员伤亡28,受伤7615,其中唐山地震死亡达24 万多人,1998年起中国进入第5个地震高潮活动期。由于地震有很大隐蔽性和突发性特征,故易在极短时间内造成极大损失。其中唐山1976年发生为7.8 级地震,是一次损失惨重的破坏性大地震,台湾“9.21”大地震618,延续时间长,损失巨大,引起地震界高度重视。
2. 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景象。全球共有四大火山带,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的消减带附近。火山喷发的类型既有猛烈的爆破式喷发,也有熔岩宁静地滥流,或两者兼而有之。火山活动与喷发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在过去500年内约有20万人,因火山活动而致死。1951527日中国最年轻的活火山新疆于田一声咆哮爆发,冲入烟柱达数日之久。中国活火山主要分布于新疆于田、云南腾冲、黑龙江德都和台湾。
3. 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成三类:一是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二是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三是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谓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水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短,破坏力大。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
4 .崩塌。
崩塌是山区坡地后退的一种剧烈方式,也是山区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形式。崩塌现象在山区极为普遍,其危害十分严重,17186月甘肃通渭县发生6.5级地震,导致城北山崖爆发巨型崩塌,压死4万余人。1979年四川巫溪县城附近发生1次崩塌,压死98,使高80100m,500m的岩坡,急剧后退815m19885月四川万源县吊板娅发生巨型崩塌,100土石将白沙河切断,形成38m高的天然石坝,损失1.5亿元。
崩塌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斜坡岩体基部被自然或人为的作用淘蚀或挖切,使部分岩体悬空,其重心失去稳固支撑且具有较大的临空高度;二是斜坡岩体或悬空岩体被软弱结构面,尤其是被深大张性垂直节理面切割, 形成崩塌体。
5. 滑坡。
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佳能c6000其发生和发展受制于地质条件和自然力的作用,同时也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近年来, 由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滑坡越来越多,危害也越来越大,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对边坡的变形研究和滑坡体的治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 )人类活动影响诱发的地质灾害。
1.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表水平面降低的现象,是一种缓变型的地质灾害,具有发生范围大且不易察觉的特点,又多发生在经济活跃的大、中城市,因此对人民生活、交通和旅游环境影响极大。
发生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从自然地质因素来看,地表松散或半松散地层等在重力作用下,在松散层变成致密的,坚硬或半坚硬岩层时,詹姆斯 罗伯特地面会因地层厚度的减小而沉降,因地质构造作用包括地震也可能导致地面拗陷而发生沉降。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
各种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生产活动,人类工程建设导致人类城市生态系统的退化,地面沉降越来越频繁,沉降面积也越来越大。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面沉降现象尤为严重,人为因素已大大超过自然因素, 现在的地面沉降现象与其说是自然灾害,倒不如称之为人为祸患。在人为因素中,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溶性气体或石油等活动已被公认为人类活动中造成大幅度,急剧的地面沉降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大规模开采地下固体矿藏特别是沉积矿床,形成大面积的地下采空区,导致地面变形,或重大的工程建筑物对地基施加的静荷载,使地基土体发生变形,这些都会导致地面沉降的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96个城市和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的沉降总面积约9km2,而且依然处于蔓延势头,其中约80%分布于东部地区。地面沉降从地质角度看,容易发生在三种区域:三角洲和滨海平原、冲洪积平原和内陆盆地。体现在我国的地域分布上,就形成了五条主要的地面沉降区():下辽河平原的沈阳营口地面沉降区、北部黄淮海平原的天津沧州衡水戴玉庆德州滨州东营潍坊地面沉降区、南部黄淮海平原的徐州滨州东营豪杰超级解霸3000潍坊地面沉降区、长江三角洲的嘉兴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地面沉降区、汾渭河谷平原的太原侯马运城西安地面沉降带。其中,黄淮海平原的天津沧州衡水德州滨州东营潍坊地面沉降区和长江三
角洲的嘉兴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地面沉降区是全国地面沉降最为严重的地区。
2.沙漠化。
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中国现有沙漠化土地共计154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其中沙漠戈壁116km2,沙漠化土地34km2,风沙化土地4km2。中国的沙漠和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北纬37°42°之间的区域,以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省()最严重。
三、中国地质灾害的分布

本文发布于:2023-06-27 17:45: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77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生   活动   人类   地震   分布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