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自查报告总结汇报
我单位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内容,对标对表,细化任务目标,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现将工作情况自查如下:
一、所开展的工作
(一)设置商事登记综合窗口,便利众办事。完善“企业开办”“企业准营”和“企业简易注销”等一件事一次办事项配置,设置“一件事专窗”,并在大厅及县政府网站等媒介进行宣传。充分运用系统对接、信息互联、数据共享、集成服务等措施,改革线下政务服务分散化的方式,使企业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自2021年7月至今,通过网上系统申请企业注册登记2000件,已核准1500件。光谱范围
采用“容缺受理”机制等促进商事登记服务流程进一步简化、效率进一步提高,使企业办事更加便利化。 (二)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全城通办”等网上服务。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通办流程,全面落实第一、二、三批事项异地可办、授权代办。围绕特发展战略,促进“同城通办
黄宝世”。依托一体化平台身份认证系统和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实现了电子营业执照作为市场主体的统一身份认证。企业登记设立后,即可申领电子营业执照,推进了电子营业执照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互信互认、互通互用。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积极向办事众宣传,在大厅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条例,同时也深入辖区市场主体的店面,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口头讲解、面对面交流等方式,着重讲解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范围、原则的界定。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办企业“零成本”,从2021年5月2日起,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参与免费刻制印章的印章刻制企业按照服务新开办企业 280 元/户的标准予以补贴,完成新开办企业规定材质的首套印章免费刻制工作。截至目前,目前共有300家企业享受此优惠政策,涉及补贴金额8万元。
(四)创新试点,优化流程。率先试点探索实施食品经营许可(仅销售预包装食品)改为备案改革。对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许可实施“取消审批改为备案并纳入多证合一”管理新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坚决执行上级部门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贯彻落实工作的有关要求,坚决维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无自行发布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扎实做好了清单落地实施工作。对清单所列事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项,我局持续优化管理方式,严格规范审批行为,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正确高效履行职责。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做到谁起草,谁审查,谁负责,通过12315和12345热线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收集,并纠正政策措施中存在的排队和限制竞争情况,并联合发改、交通、财政、民政等多部门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检查。
(五)积极推广“证照分离”,实行“双告知”制度。 持续推进先照后证改革,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4种方式,分类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改革,最大限度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和“准入不准营”问题。严格履行“双告知”职责,将涉企许可事项嵌入业务系统,构建系统内经营范围表述与审批部门的对应关系,明确告知企业需要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并及时将有关企业登记信息推送泸州市企业信息公示平台部门联动管理系统。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自2021年7月至今,已实行“双告知”承诺达3000余件,切实减少众办事所需材料,实现数据“纵向和横向”互认互通,“让数据多跑路,让众少跑腿”。
盘条
(六)深化“多证合一”,整合事项实行备案管理。通过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在 食盐批发、食品互联网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特
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销售、酒类经营等取消食品经营行政许可,按照“多证合一”登记模式领取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采集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的钓鱼迷日记登记、备案等信息,并及时归集至网站公示。企业不再另行办理“多证合一”涉及的被整合证照事项,相关部门通过信息共享满足管理需要。做到成熟一批、整合一批,持续推进“多证合一”不断深化。对于“证照分离”改革后取消审批的事项,不再纳入“多证合一”范围。设立线上线下平台,采取简易程序快速办理注销,实现企业申请注销同步办理、一次办结。依托企业注销服务平台实现注销业务联办,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注销服务新模式。
汤加利
(七)建设规范政务服务网企业开办“一窗通”网上服务平台。会同人社、公积金等部门实现业务系统对接,通过统一入口实现“一端受理”,编制发布办事指南,梳理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结时限、收费标准、办理结果等要素,形成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做到网上办理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通过“一窗通”平台,进行公章首次刻制、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相关事项的信息填报和办理。只需通填写一份申请表格、提交一次数据,即可实时查询办理进度,一次办结。充分发挥我区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的作用,推动提高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率。2.设置企业开办线下“综合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处件”的企业开办线下服务模式。设置引导帮
办服务区,积极引导前来窗口的申请人,通过企业开办“一网通”网上服务平台进行网上申请。根据“一窗受理、同步审核、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要求,将开办企业办理时间从以前平均2.5个工作日减至现在的1个工作日,实现当日办结。对申请材料欠缺的,以邮政寄递、网上传输等方式将相关证照、批准文书一次性送达,补齐材料后完成一日办结。
(八)依托企业注销服务平台实现注销业务联办,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注销服务新模式。对于未发生债权债务或者已将债权债务清算完结(无债权债务)的有限责任公司、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下称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等实施套餐式注销,企业在四川政务服务网“一件事一次办”专区,在企业注销登记的同时同步进行社会保险登记和税务注销。平台同步推送至各相关部门,各部门进行相关登记办理,通过平台的信息交换和共享获取企业信息和部门处理结果。同时,线下通过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增加办理便民利企“企业注销服务专区”业务,全方位提供咨询、帮办、代办和一次性告知等服务。 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将违法经营异常、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和行政处罚主体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失信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作用机制得以呈现,从而起到实施多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惩戒机制,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
营意识不断增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2022年至今,列入经营异常企业800户,行政处罚500件;在实施信用惩戒的同时,市场主体要求建立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纠正其失信违法行为,消除不良社会影响,申请将该行政处罚、经营异常、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进行修复,2022年至今,信用修复企业经营异常和严重违法企业400条。联合相关单位,建立政企沟通机制,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以电子化诉讼平台为依托,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积极运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送达平台、调解平台,进行网上立案、网络庭审、电子送达、线上调解,以“智慧法院”形式,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智能的诉讼服务,减少企业诉累,让其少跑路、办好事,积极回应新形势下当事人多元化司法需求,提升诉讼服务水平。2022年,审结涉民营企业案件1000件,含建筑工程、租赁、借款、买卖等多种类型,共计调撤500件,调撤率达72%。通过对企业涉诉案件的快速、妥善处理,强化法治保障,助力企业正常经营。依托一体化平台身份认证系统,推进市场主体电子营业执照等各类电子证照及材料的共享复用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实现对市场主体的统一身份认证。充分运用“天府通办”“营商通”等移动端电子证照服务能力,为市场主体提供用户注册、实名验证、身份鉴别、单点登录等服务。实现市场主体身份在省一体化平台的“一次认证、全网通办” ,减少对纸质证照文件的使用,提高政务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