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安全、⽅便、快捷、运量⼤等特点,成为了城市居民出⾏的主要选择⽅式。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车厢都属于相对封闭狭窄的空间,在⽇常的运营过程中,短时间内特别是早晚⾼峰期间⼤量乘客聚集于此,⼀旦发⽣⽕灾、爆炸等突发事故,封闭狭窄的空间不但会造成巨⼤的⼈员伤亡、财产损失,还将成为社会公众、媒体关注的焦点,会造成巨⼤的政治、社会负⾯影响。如何预防和应对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突发事故,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个重要问题。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络化运营过程中突发事件的管理,在查阅国内外案例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进⾏了分类和分析,并给出预防突发事件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建议,以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提供借鉴。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是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的不可控或者不可预见因素所导致的紧急突发性事故,事故发⽣时往往伴随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员伤亡以及⽣态环境破坏现象,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定程度的负⾯影响。按照事故发⽣的引发因素来看,⼤致包括⼈为因素、⾃然因素、⽕灾因素、设备因素等。
1.1 ⼈为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为因素⼜可分为 2 类:内部⼯作⼈员因素和外界⼈员因素。
内部⼯作⼈员因素是指由于运营⼈员或管理⼈员操作不当和考虑不周引起的突发事故。例如,2005 年 12⽉ 1 ⽇,南京地铁在⼩⾏—安德门上⾏区间,距安德门站约 300 m 处发⽣故障,造成 2526 车 A 端的防爬器轻微擦伤和 A 端车头右侧的导流罩损坏。事故发⽣的原因为⾏车调度⼈员指令基地内 1314 车连挂故障车 2526车,由于 2526 车处于⼩曲线半径线路内,1314 车车钩与 2526 车车钩对位不正,导致连挂失败,车钩发⽣碰撞。显然这是⼀起因⾏车调度⼈员考虑不周引发的突发事件。
外界⼈员因素是指⾮运营⼯作⼈员引发的突发事故。例如,2003 年 2 ⽉ 18 ⽇,发⽣在韩国⼤邱地铁的⼈为纵⽕灾难;2005 年 7 ⽉ 7 ⽇,伦敦地铁发⽣的爆炸案等。由外界⼈员引发的突发事件往往危害最⼤,且难以防范。
对于由内部⼈员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可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对⼈员的业务培训,通过提⾼⼈员的业务素质来杜绝或防⽌此类突发事件的发⽣。
对于由外界⼈员引发的突发事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应加强安防设施,防⽌⾮法⼈员将危险物品带⼊地铁站和列车上,同时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震慑此类犯罪分⼦。
1.2 ⾃然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然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是指由于⾃然界发⽣不可抗⼒⽽引发的突发事故,如地震等。到⽬前为⽌,
feidian03
因地震等⾃然因素引发的突发事故还未见报道,主要原因是城市轨道交通⼀般具有运营⾥程短,且仅局限于城市内部运营的特点。但是⾃然因素由于⼈类⽆法抗拒,⼀旦发⽣,危害往往是巨⼤的。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应引起重视。
对于由于⾃然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应事先制定相应的应急⽅案,尤其是处于地震带上的城市,并且应与国家应急指挥平台相连,以尽量降低损失。
1.3 ⽕灾因素
发⽣⽕灾的原因有多种,如⾼温引起的⽕灾、电⽓设备引起的⽕灾等。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般处于地下空间运⾏,相对⽐较封闭,⽕灾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往往造成的危害⽐较⼤。
由于⽕灾的可检测性,现在各⼤城市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车站时,同时建设了综合监控系统。综合监控系统中的消防系统可对⽕源进⾏检测,及时将⽕苗消灭在萌芽状态,并与通风设备互连,将烟雾及时排除,降低对⼈体的损害。
1.4 设备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的设备多种多样,包括机电设备、车辆设备、通信信号设备、线路及其设备等。由于各种设备具有规定的服务年限,因此由于设备损坏或⽼化引起的突发事故必须引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部
门的重视。例如,2019 年 1 ⽉ 8⽇,重庆地铁环线发⽣的⼈防门侵⼊⾏驶区域突发事故;1991 年瑞⼠苏黎⼠地铁总站因地铁机车电线短路造成的事故等。
等。
对于因设备原因引起的突发事故,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应加强对设备的维护维修,确定每个设备的修程修制以及设备的服务年限。
2.1 新加坡地铁
新加坡地铁已经开通运营了 30 余年,每天发送的客流量达百万⼈次。新加坡地铁整体运营效率⾮常⾼,⽽且其事故发⽣率却很低,是世界上最为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为预防和降低突发事件,新加坡地铁建⽴了相对完善的应急体系(图1)。
从图 1 中可看出,新加披地铁应急体系包含配件设施和管理机制两⼤块。配件设施主要是通过技术设备来预防突发事件的发⽣。其中,在每个车站站台装有 8 台视频监测设备;在列车的信号设备上,引⼊多项安全防护技术和装置,如信号系统的车载设备列车⾃动防护系统(ATP)、在线路运营控制中⼼的列车⾃动监控系统(ATS)及消防报警系统(FAS);在列车车厢内还配备了多种信息采集装置,通过通信系统将车站、列车运营过程中的状态信息实时发送到线路运营管理控制中⼼。
在应急管理⽅⾯,应急管理体系规定了参与地铁应急管理的⼀整套完整的管理机制,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了总理负责制的全政府型危机管理机制。将现有政府管理机构与地铁运营公司、社会团体、社会志愿者等⾮政府部门联合起来,在应急预案、⼈员培训、演练等各个⽅⾯进⾏全⽅位的应急准备,构建⼀体化的社会应急处置联动体系,⼀旦发⽣⽕灾、爆炸等严重影响⼈民财产⽣命安全的突发事件,能够快速⾼效地形成多位⼀体、全员防范的局⾯。通过完善、完备的多种救援⽅式结合,最⼤程度地降低⽕灾、爆炸等突发事件带来的⽣命财产损失。
为我们的今天喝彩2.2 美国纽约城市轨道交通
纽约作为美国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拥有⼤量的⼈⼝,公共交通拥挤也是其⼀直存在的问题,为缓解交通拥挤,纽约建设了庞⼤复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络,地铁系统⽹络的客流量也⾮常庞⼤,地铁⽇均发送客流量超过 800 万,每年发送的乘客⼤概有 20 多亿⼈次。对此,纽约市政府对地铁的综合应急管理体系的建⽴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常重视。在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管理体系⽅⾯,美国实⾏由联邦政府统⼀协调指挥,州和地⽅协同合作的两级应急管理机制。在纽约设置危机管理办公室,是综合应急管理体系中危机管理的核⼼,作为应急管理的最⾼指挥协调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将政府机构、⾮政府机构、市民等各类资源进⾏有机整合,在城市轨道交通发⽣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快速地共同应对。危机管理办公室负责的⼯作主要包括与上⼀级联邦政府组织进⾏⽇常的信息沟通等。主要的联系⼯作有各类信息的互通、各类应急规划预案的协商、组织各组成机构进⾏⽇常预
案演练、训练或各种培训等。另⼀⽅⾯,在整个城市管辖区域内,与城市各类政府组织共同商讨和编制针对不同影响程度、各种类别突发事件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案。同时,危机管理办公室也与各类社会机构共同协作,与相关社会机构建⽴密切、有效的沟通联系合作渠道。⼀旦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发⽣了严重影响公共安全、⽣命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或事故,由危机管理办公室激活综合应急管理体系,激活这种层次分明、联系紧密的联合协作模式,由办公室统⼀协调调度各类资源,协调各个机构、组织、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努⼒将严重影响公共安全、⽣命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或事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2.3 ⽇本东京城市轨道交通
由于东京特殊的地理情况造成其地震频发,各类⾃然灾害的发⽣频率相对于其他城市⾼很多,这也使东京对于各类⾃然灾害、突发事件⾮常重视,也建⽴了从中央、地⽅政府到企业多层次的事故灾害预防计划⽅案,并且政府会颁布各类政策制度,将对事故灾害的预防计划⽅案等作为政府政策去严格执⾏。在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调度、管理协调体系⽅⾯,⽇本东京建⽴从中央到地⽅政府统⼀的政府组织机构,并将组织机构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管理机制进⾏统⼀管理。东京城市轨道交通应对地铁突发事件有两点值得借鉴:①应对突发事件的思路清晰明确,只有在正确的指挥协调下,才能逐步地转移、缩减突发事件的范围和影响,并对突发事件带来的灾害和后患进⾏完善修复;②健全的应急物资、资源保障体系,各类专家、专业机构、救援站点、资源供给以及相关的事故应急
预案法律体系等⾮常健全,这样为该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管理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鼻蛭3.1 国内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应急管理预防⼯作的重要性认识不⾜,缺少对于各类事故事件的监察⼿段,事故事件的预警能⼒有限,各类应急管理的预防管理机制缺乏。
(2)应急预案缺乏标准化。
(3)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法律法规重视不⾜,相关⽅⾯建设滞后。
(4)⼤多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只是在顶层制度规划上做出要求,缺少有效实施管理的细则。
(5)缺乏对于使⽤各类新技术、新⽅法、新思路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的认识,使得应急能⼒不⾜,处置⼿段有限。
(6)应急物资的管理缺乏统⼀的规划,各个部门多头管理,造成物资的重复建设,⼜缺乏有效的管理,需要使⽤的时候⽆法有效及时发挥作⽤。
(7)缺少统⼀的调度指挥协调体系,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涉及⾏车、客运、车辆、供电、设备等
多个专业,专业性强,跨部门协调复杂,缺少统⼀、有效的协调指挥,各专业的专项预案⽆法有效落实,⽆法实现⾼效的协调联动。
3.2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建设现状分析
3.2.1 ⼴州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地铁建设运营是⼀个复杂的系统⼯程,为更好地保障地铁⽇常运营、建设、各类物资资源等⽇常业务⼯作的良好秩序,做好应对各项影响地铁⽇常运营的事故事件的预防与应对⼯作,⼴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制定了应对各项影响地铁⽇常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计划和预案(图 2)。
维吾尔网站
⼴州地铁的应急体系主要包含 3 部分: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以及现场处置⽅案。专项预案部分主要规定了消防、⾃然灾害、⼤⾯积停电、突发公共卫⽣事、外部环境突发事件、以及综治保卫等特定事件发⽣下的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规定了车辆中⼼、通号中⼼、采购物流中⼼、车务中⼼、维修中⼼以及资源经营事业总部等部门发⽣突发事件时的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案规定了如何对突发事件进⾏处置。
3.2.2 深圳地铁应急管理分析
深圳地铁线⽹指挥中⼼(NCC)⼀期项⽬应急事件处置及协调系统根据⽇常监视和应急处置的需要,
phc桩按照功能分为应急值守、应急资源管理、应急指挥、总结评估、培训演练、运营信息监视(信息组团)、数字化预案管理、报警管理、应急数字化处置、应急地理信息系统等,系统的主要突出亮点是实现了预案的电⼦化管理。
实现应急预案的电⼦化管理主要为了实现加快各类事件状态、处置等信息的传播,提⾼应急事件的处置速度,从⽽进⼀步改进应急管理决策的效率、有效性。通过对应急事件预案的电⼦化管理,现场处置组织机构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更新预案所需的各类数据信息,应急处置管理协调部门通过电⼦化预案系统可以及时检索到现场处置组织机构更新的最新预案⽂本信息,并及时获取电⼦预案的其他相关信息。通过应急事件处置及协调系统,搭建各级组织机构之间的相互信息共享交互平台,通过电⼦化实现应急管理预案的动态管理,让应急管理指挥组织机构能够第⼀时间掌握到各运营单位、每条线路、每个车站、每个设备设施的重⼤危险源的实时状态,以及相对应的应急预案变化情况。
深圳地铁通过参考国内外地铁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相关体系和成熟经验,加⼤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计划预案的建设⼒度,逐步建⽴涵盖政府相关机构组织、地铁企业相关机构组织的,统⼀领导、多⽅有效协调配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系统,细化了对于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各⽅责任、调度指挥系统、各类资源协调调配等⼯作步骤,进⼀步提⾼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计划预案的可⾏性。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城市轨道交通应急事件的管理各有其特点。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案的优点在
于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应急体系,是将应急管理作为系统⼯程来看待,可以根据各种突发事件进⾏灵活处置。⽽国内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作重点放在了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是当发⽣各类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秩序的突发事件时,为及时有效处置⽽制定的应急管理、调度指挥、物质调配、救援等⼯作的指导性⽅案,是基于对各类事件事故危险源及其风险进⾏评估后的处置⽅案。应急预案的制定可以提⾼处置事件的效率,属于数据驱动的处置⽅法,即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到合适的应急预案,然后实施。但这种⽅式⽆法有效防⽌事件的发⽣。本⽂认为对于突发事故的预防和处置,应按照系统⼯程的观点来对待,从诱发突发事故的因素上进⾏分析,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事故的因素上进⾏分析,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1)应采⽤先进的检测技术实时检测事故因素。⽬前,国内众多地铁公司采取了先进的检测技术,对事故因素进⾏检测,如对⽕源、信号设备、线路和桥梁的检测等,降低了因⽕灾和设备引发突发事件的概率。
(2)采⽤信息化技术建⽴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指挥体系。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国家建设有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平台,该指挥平台包含了公共事件的上报、公共事件的发布以及事件的处置记录等功能。城市轨道交通应急事件的处置可借鉴国家应急指挥平台的思路,采⽤信息化技术建⽴城市轨道交
通应急事件指挥平台。
(3)建⽴完善的管理体制。突发事件的预防除了采取技术⼿段对事件因素进⾏检测外,城市轨道交通部门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流程,杜绝因⼈为因素导致的突发事故。
(4)城市各部门建⽴联合体制,充分发挥社会⼒量。城市轨道交通的突发事件往往危害⽐较⼤,涉及⾯⽐较⼴,因此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仅仅依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单位的⼒量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调动城市各部门的⼒量,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对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故和问题,城市各部门之间应建⽴联合体制,⼀⽅⾯可以通过信息共享,降低突发事故发⽣的概率,如地震部门向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共享地震信息,另⼀⽅⾯可以提⾼突发事故处置的效率,此时,政府部门应积极牵头建⽴各部门之间的统⼀协调机制。
(5)建⽴完善的法律制度。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建⽴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社会各界⼈⼠对突发事故危害的认识,提⾼每个⼈的法律意识。
(6)加强社会宣传,提⾼⼈们对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故危害的认识,加强防范意识。
城市轨道交通给⼈们出⾏带来⽅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问题。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本⽂对引发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故的因素进⾏了分类和分析,同时对国内外的应急管理进⾏分析,提出了对国内在应急管理⽅⾯的⼀些建议,希望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管理有所借鉴。
阻尼系数
⼩编:执器扶⿍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业热点
国内外城轨新闻
本⾏业技术发展和建设运营经验
期刊优秀论⽂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