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阅读: 评论:0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死人手指
达菲林据合时代介绍,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业务发展迅猛,大型银行的资本总额、开户数量、业务处理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经营范围遍及全国并在海外快速扩张,一旦业务停顿,可能影响全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并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数据大集中后,银行业积极推进灾难恢复、应急管理和IT服务持续性管理有关工作。
酷网站初步构建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体系。确立了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区分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等级,形成统一的应急响应流程和通知报告程序。并注重与地方政府、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加强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向公众披露信息,增强了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myie2
积极开展灾难备份系统建设工作。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平战结合”的原则,大型和股份制银行积极推进“两地三中心”的建设,建立了同城和异地灾备中心,应对建筑类故障和区域性(例如地震、洪灾、战争等)灾难。大多数商业银行基本建立了核心业务的灾难恢复系统,保障核心业务数据安全和灾难发生时核心业务的恢复。
爱情不买单 丁酉酉
提升危机处理能力。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和灾难恢复演练,加强银行内部各部门,及银行与通讯、电力等外部机构的联防协作。实施了包括核心系统在内的重要业务系统切换演练,提高银行应对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信心。
但整体来看,我国银行业在业务连续性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对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足,尚未形成有效的BCM管理体系。部分银行对业务持续性管理缺乏必要的理解,认为“投入大、收益小”,对金融服务持续性与公众生活、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紧密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银行改善BCM管理的动力大多来自国家或监管政策压力,主观意愿不足,将业务持续性管理等同于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日常故障处置的模糊意识大量存在,参与的多为IT部门、部分人员,业务连续性计划仅作为事件处理的应急预案,未建立起BCM的管理组织体系,BCM依然游离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之外。
应急预案体系不够完整,业务应急机制匮乏,外部应急协调不足。大多数银行没有业务层面应急管理机制的开发和演练,场地应急、人员应急等BCM重要环节缺乏实质性的建设。信息系统应急预案流于形式,不少银行对业务连续性的认识不足,认为业务连续性就是信
息系统应急恢复,就是科技部门的责任,没有在全行层面建立整体管理体系,缺乏科技与业务、公关等部门的联动,缺少业务应急手段和客户安抚、媒体公关等处理措施。业务部门配合不足、业务人员参与力度不大、业务覆盖面不全,一旦出现意外,应急预案可能无法发挥作用,与外部机构(如政府机构、公共事业机构、银行同业、外部合作金融服务机构等)的协作联动不足。多数银行业务连续性演练仅停留在信息科技层面,缺乏涵盖业务、技术和后勤保障等多方面的全行性演练,导致应急和灾备能力有效性无法得到验证。
业务的灾难恢复目标不明确、信息系统灾备覆盖面不够、灾备资源的有效性保障不足。缺乏风险评估和业务影响分析,缺乏对业务中断损失与灾备建设投入的成本效益测算,导致灾备系统、科技应急体系建设盲目投入、缺乏规划,灾备系统覆盖不足等问题。虽然银行大多已建立了灾备中心,但是业务分类分级及差异化的业务恢复目标还不十分明确,部分银行灾备中心只停留在核心账务数据保护的层面,一旦发生灾难,很难实现重要交易渠道的恢复、重要客户及交易数据的恢复。灾备切换演练未能真正贴近实战,灾备人员配置、系统演练有效性验证等方面存在不足。

本文发布于:2023-06-27 08:2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60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业务   应急   灾备   管理   银行   缺乏   恢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