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安全生产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
(一)预警的目标
通过对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检测与评价,警示安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预警的任务
完成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与控制。 (三)预警的特点
1.快速性
2.准确性
3.公开性:发现事故征兆,信息一经确认,必须客观、如实的向企业和社会公开参布预警信息。
4.完备性
5.连贯性:每一次的安全生产分析应以上次的风险分析为基础,实现预警预报的闭环。
二、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校对策系统组成
>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完成预警的功能。
>预控对策系统主要完成对事故的控制功能。
[注1】预警分析系统:由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
【注2】监测系统是预警系统的主要硬件部分。
(-)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是预警系统主要的硬件部分,其功能是采用各种监测手段获得有关信息和运行数据。
(2)预警信息系统
预警信息系统负责对信息的储存、处理、识别。
预警依据:事故有关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原始信息。
预警信息系统由信息网、中央处理和信息判断系统组成。
预警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的活动内容: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辨伪、信息存储、信息推断。
由于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功能,其信息基础管理工作应满足的条件有: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和程序化。
(三)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
1 .建立预警评价指标的原则
建立预警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指标标准是预警系统开展识别、诊断、预控等活动的前提,是预警活动的关键环节。预警评价指标的构建应遵循的原则:灵敏性,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引导性,预见性。
预警评价指标的确定
人的安全可行性指标(生理或心理因素等) 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内部和外部环境) 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组织以及规章制度等)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运行状况或各种参数等)
3.预警准则的确定
1) 预警准则
用来决定在不同预警级别情况下,是否发出报警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报警的判别标准或准则。
2) 预警方法
预警方法主要包括: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实际预警过程中往往出现第四种形式,即误警与漏警。.
(1) 误警
【主要原因】指标设置不当,报警准则过严(即安全区设计过窄,危险区设计过宽),信息数据有误。
【表现形式】
> 系统宕出某事故报警,而该事故最终没有出现。
>系统发岀事故报警,但发生级别与预报差一个等级。
(2) 漏警
>小概率事件被排除在考虑之外。
>安全区设计过宽,危险区设计过窄。
(四)预测评价系统
1.评价对象
预警系统中评价对象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环、管等方面的因素,从事故的发展规律来看,评价对象亦是 牛产过稈中“外部环境不良”和“内部管理不善”等方面因素的综合。
2,预测系统
(1) 对现有信息的趋势预测。
(2) 对相关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行预测。
(3) 对征兆信息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
(4) 对偶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作用高峰期以及预期影响进行预测。
3.预警系统信号输出及级别 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四级预警: |
| 预警级别 | 预誓状态 | 安全 |
| 西北民歌1级预警罗伯斯庇尔 | 安全状况特别严重 | 红 |
| II级预警 | 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 | 橙 |
| Ill级预警 | 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 | 黄 |
| 四级预警 | 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状态 | 蓝 |
| | | |
三、预警系统的实现
(一)监测
监测是预警活动的前提,监测活动的主要对象是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
自动控制系统(-)识别(横向比较+纵向比较)
识别是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以识别生产活动中各类事故征兆、事故诱因,以及将要发生的 事故活动趋势。
(三) 诊断
诊断的主要任务是在诸多致灾因素中出危险性最高、危害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对发展过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讲行准确定量的描述。
(四) 评价
对已被确认的主要事故征兆进行描述性评价,判断此时生产所处状态,并把握其发展趋势,在必要时准确报警。
【注美商网1】监测、识别、诊断、评价是前后顺序的因果联系。
【注2】监测、识别、诊断、评价所使用的指标具有共享性和统一性。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诵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
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主要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1) 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
1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
2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2) 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 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育。
(4) 高能燃料査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
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该特性是各类公共安全事故、灾害与事件的共同特征。
为保证迅速对事故作出有效的初始响应,并及时控制住事态,应急救援工作应坚持属地为主的solf原则。
2.应急活动的复杂性
3.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
[2018]某建筑施工单位的宿舍因员工使用“热得快” 烧水引起电线短路导致火灾,火灾发生后有人拨打119报警 电话,并报告单位现场负责人。单位现场负责人接到电话后 立即赶赴现场指挥灭火。关于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基本任务及 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应急救援的重要任务是切断电源、控制扑灭火情
B.应急救援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的特点
C.应急救援活动具有补救不及时造成激化和放大的特点
D.应急救援基本任务是营救受害人员、抢运重要财务
二、事故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安全生产法》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负有的安全生产职责第6款规定: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生产法》第四十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 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釆取的应急措施。
《安全生产法》第八十条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一条规定:
生产绎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 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并定期组织演练。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
(1)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组织制定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
(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宗特种设备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条规定: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并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七条规定: 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制定本地 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拓展】《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19)
>第三条规定:
应急预案的管理实行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综合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九条规定:
编制应急预案应当成立编制工作小绢.由本单位有关负责人任组长。
》第十九条规定:
应急处詈卡应规宁重点岗位、人昂的应急姓置程序和措施.以及相关联络人员和.便于从业人员携带。
>第二十二条规定: '
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应当包括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某生产经营单位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 案管理办法》要求编制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预案编制工 作小组,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吸收与应急预案有 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人员,以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编制了该单位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重大岗位应急处置 卡,关于应急处置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应急处置卡应明确处置程序和措施
B.应急处置卡应明确保障措施 c.应急处置卡应明确善后处理内容
D.应急处置卡应明确国家法律规定要求
>第二十四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本单 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公布,并及时发放 到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