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汉中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2.03.07
∙【字 号】汉政发〔2012〕9号
∙【施行日期】2012.03.0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
正文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十二五”期间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汉中市“十二五”期间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政府专题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编制和实施《规划》,是提高应对各种风险和突发事件能力的需要,是实现应急资源有机整合与优化配置的有力措施,对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加强领导,密切配合,认真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要主动与省政府相关厅局联系,积极争取支持;要做好各级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之间,以及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工作,严密组织,扎实推进,确保《规划》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〇一二年三月七日
汉中市“十二五”期间突发事件
半耕半读
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汉中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本规划。 一、应急体系现状
(一)现有工作基础
近年来,按照“规划引领,项目带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我市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从无到有,逐渐加强,尤其是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体制、机制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明显提升。
1.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到“十一五”末,全市共编制各级各类预案万余件,基本形成以总体应急预案为核心,专项、部门和县区预案为依托,基层单位预案为基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制定了《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各级各部门组织了多次各类应急演练,基层各类演练活动广泛开展。预案编制、演练、管理和评估工作针对性、操作性不断增强,应急预案体系已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解州
河南省信息管理学校
2.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2006年2月,市应急委员会成立,全面开启了我市应急管理工作。2008年1月,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成立,作为市应急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市级有关部门强化了防汛抗旱、森林消防、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专业机构应急指挥与协调职能;10县1区均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初步形成了市县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隐患排查、监测预警、信息传递、舆论引导、快速响应、应急联动、善后处置等机制,突发事件的防范应对和处置效率明显提高。
3.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成立了汉中市应急救援支队,7个县成立了应急救援大队。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公安、武警、军队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抗洪抢险、环境污染、森林消防、矿山救护、医疗救护、道路交通、动物疫情处置等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4.基础工作扎实推进。始终把应急值守作为应急管理的第一要务和最基础的工作,认真执行《应急值守工作规范》、《处置突发事件工作规范》、《应急值守工作差错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促进应急值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四进”、“五有”,连续5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年在我市创建5批20个省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及时制定《示范点建设管理办法》,促进示范点建设上水平。随着基层应急示范点建设不断推进,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逐步建立,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工作机制逐渐完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提高。
5.科普宣教广泛开展。积极召开专题会、现场会、座谈会,举办全市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班、信息员培训班、三级值守管理系统培训班,大力开展应急知识竞赛,有序推进《陕西省公众应急指南》组织发行。以“5.12”防灾减灾日和安全生产等活动月、活动日主题宣传活动为契机,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社区家庭等,大力宣传普及《突发事件应对法》,开展各类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推进应急管理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广大众的防灾减灾、安全管理和应急防护知识、防范意识、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升。
6.突发事件处置有力。“十一五”时期,我市各类突发事件总体呈下降趋势,较大及较大以上突发事件逐渐减少。成功处置了2007年“3·15”特大交通事故,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和“5·12”大地震强余震等重特大突发事件,2009年H1N1流感疫情和因冰雪灾害造成的108国道川陕交界路段严重交通堵塞事件,2010年“5·12”南郑圣水恶性案件和强降雨造成的严
重洪涝灾害,2011年“7.5”略阳柳树坝崩塌灾害等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突发事件的高效应对和成功处置,全面检验了近几年来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成效。七十七国集团
智勇大冲关2009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亟待健全。
部分县区及有关部门依然存在机构不健全、编制不明确、职责不清晰、人员不到位等问题;基层应急管理力量比较薄弱,资金缺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机制建设还不够完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未能有效推广。
2.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依然薄弱。
专业应急队伍普遍存在数量偏少、人力不足、资金不足、装备不足等问题;专业培训演练不够,与实战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快速拉动和协同能力较差,现场处置能力尤其是第一时间遇险人员的救援能力亟待增强。近年来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率偏高,处置的难度越来越大,应急队伍的现状与应对处置要求很不适应。
3.资金投入机制有待完善。
各级政府对应急管理的资金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应急基础设施、应急能力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市县区和部门没有应急管理专项工作经费,应急管理工作难有突破性进展。
4.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尚未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存储设施不足,布局不尽合理,储备方式单一,应急装备储备的主动性不强,针对性、实用性较差。储备物资更新、替换、补偿政策不健全,造成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滞后,应急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调用所需物资,容易延误时机,影响救援,缺乏第一时间的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