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名称:XXXXXXX工程(团结河东路—海门界)
建设单位:XXXXXXX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XXXXXXX
设计单位:XXXXXXX有限公司
工程规模:港前大道为XXXXXXX对外交通联系的主要通道。道路呈东-西走向,本标段西起团结河东路(同步设计),东至海门界,路线总长约1.1km,道路规划红线宽60m。另随港前大道建设,在道路北侧同时开挖一条排水河道(港前河),河道规划蓝线宽40m。
工 期:工期为300日历天
质 量:总体一次性验收合格。
施工范围:本项目道路、排水、桥梁、弱电及通道工程等设计图纸所包含的全部内容。
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204-2002)
3、《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2、《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建筑基坑槽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北京奥运会十周年
4、《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80-2009)
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件
6、《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
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
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二、地质分布及水文地质
(一)地质分布及成因
2010四川高考英语
根据勘探结果由上至下依次为:
①-1层淤泥:灰黑,流塑为主,含腐烂的植物根茎,分布于河沟底。①-2层冲填土:灰黄,新近冲填形成,上部夹少量杂质,主要成分为粉砂和粉土,粉土为砂质粉土,松散不均,局部夹植物根茎及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0.20~0.70m,平均层厚0.46m,层底标高-1.70~2.10m;
①-2层冲填土:灰黄,新近冲填形成,上部夹少量杂质,主要成分为粉砂和粉土,粉土为砂质粉土,松散不均,局部夹植物根茎及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5.00~7.70m,平均层厚6.65m,层底标高-4.01~-1.82m;
②层粉质粘土:黄褐转青灰,软塑为主,局部流塑,层理清晰,局部含铁锰质斑痕,
局部夹淤泥质粉质粘土及粉土,粉土为粘质粉土,稍密,很湿。摇振反应无,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厚1.80~4.20m,平均层厚3.12m,层底标高-7.56~-4.86m;
③层粉土:青灰,中密,很湿,具层理,为砂质粉土,夹薄层粉砂。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层厚1.30~5.70m,平均层厚3.29m,层底标高-12.25~-6.92m;
④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青灰,流塑为主,粉土为粘质粉土,稍密,很湿。摇振反应无,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⑤层粉土夹粉砂:灰,中密,很湿,具层理,为砂质粉土,含云母碎片,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⑥层粉砂夹粉土:灰,中密,饱和,含云母碎片,粉土为 砂质粉土。
⑦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软塑为主,层理清晰,局部夹淤泥质粉质粘土,粉土为粘质粉土。摇振反应无,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⑧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流塑为主。摇振反应无,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⑨层粉砂夹粉土:灰,中密,饱和,含云母和贝壳碎片,局部夹细砂,粉土为砂质粉土。
(二) 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报告显示,勘察期间地下水位观测钻孔内初见水位标高约为2.60米左右,稳定潜水位标高约为2.40米左右,一般在85国家高程1.50米-3.00米,历史最高水位约为标高 3.00m。
三、沟槽开挖施工方案
根据现场施工条件沟槽开挖采用大开挖方案。
1、施工准备
(1)调查原有设计图纸,摸清地下构筑物、电缆及地下管网,并于各管线单位建立联系。
(2)制定好现场场地平整、沟槽开挖方案,绘制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和沟槽土方开挖图,确定开挖路线,基底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及土方堆放地点。
(3)在施工区域内做好临时性排水设施。
(4)组织现场管理人员和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开挖前的现场交底,明确开挖的顺序,部署开挖的具体要求,让现场管理人员对土方开挖的过程有一个清晰地思路,并形成共识。
(5)布置好沉降观测点,及时观测周围地面的沉降值。
2、沟槽开挖
根据地质情况及本工程的实地状况,本工程沟槽土质以一、二类土为主,因此拟采取机械开挖,人工配合作业的挖掘方法。根据施工规范要求及边坡计算,沟槽两侧按≥1:0.75放坡。边坡设置二级台阶,第一台阶开挖深度为1.5 米,第二台阶深度为3米,槽底的长度和宽度为基础边轴线加1.5 米作为施工作业面和挖排水沟用。土方利用机械挖土、人工配合修边坡的方法。土方开挖时,沟槽四周坡度必须严格控制,边挖土边修坡。台阶设置宽度为1.5米,以利于增设井点布设(需要时)及人工操作。
厄尔尼诺事件
1)边坡稳定性验算
国标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5.3.1边坡稳定性评价:
边坡类别:二级边坡
当Kmin≥1.25认为边坡是稳定的。
当Kmin<1.25时,则应放缓边坡,再按上述方法进行稳定性验算。
假设边坡不按二级台阶放坡开挖,直接按1:0.75坡度放坡(JTJ 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粉质土、粘性土开挖坡度为1:0.33),建立沟槽边坡土力学模型如下:
根据地质报告中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见“岩土工程设计参数表”。
岩土工程设计参数表
土层 编号 | 土层名称 | 平均层厚 | 粘聚力C*(kpa) | 容重γ (KN/m³) | 地基承载力 基本容许值 [fa0] (kPa) | 基底摩擦系数(挡土墙与地基土体) |
①-2 | 冲填土(砂土) | 6.65 | 25.00 | 18.58 | 60~85 | 0.21 |
② | 粉质粘土 | 3.12 | 60.50 | 17.98 | 70 | 0.20 |
润叶③ | 粉土 | 3.29 | | / | 130 | / |
数据库测试④ | 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 | 科协论坛3.84 | | / | 75 | / |
⑤ | 粉土夹粉砂 | 4.50 | | / | 140 | / |
| 粉砂夹粉土 | 11.90 | | / | 180 | / |
⑦ | 粉质粘土夹粉土 | 5.78 | | / | 120 | / |
⑧ | 淤泥质粉质粘土 | 7.24 | | / | 85 | / |
⑨ | 粉砂夹粉土 | 未揭穿 | | / | 170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