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井点布置
轻型井点降水系统的布置,应根据基坑的平面形状与大小、土质、地下水位高低与流向、降水深度要求而定。 1)平面布置
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降水深度小于5m时,可用单排井点,井点管布置在地下水流上游一侧;当基坑或基槽的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则宜采用双排线状井点,布置在基坑或基槽的两侧;当基坑或基槽的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状井点布置。 2)高程布置
当地下降水深度小于6m时,应采用一级轻型井点布置;当降水深度大于6m、一级轻型井点不能满足降水深度时,可采用明沟排水和井点降水相结合的方法,将总管安装在原有地下水位线以下,以增加降水深度,当采用明沟排水和一级井点相结合的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应采用二级轻型井点降水方法,即先挖去一级井点排干的土方,然后再在坑内布置第二排井点。
(2)井点管埋设
1)井点管埋设程序
总管排放一井点管埋设一弯连管连接一抽水设备安装
2)井点管埋设
先解风情后解衣
井点管埋设一般采用水冲法,包括冲孔和埋管两个过程。冲孔时,先用起重设备将直径50~70mm的冲管吊起,并插在井点位置上,然后开动高压水泵,将土冲松,冲孔时,冲管应垂直插入土中,并做上下左右摆动,以加剧土体松动,边冲边沉,冲孔直径应不小于300mm,以保证井管四周有一定数量的砂滤层,冲孔深度应比滤管底深500mm左右,以防冲管拔出时,部分土颗粒沉于坑底而触及滤管底部。各层土冲孔所需水流压力详见表6-2。
井孔冲成后,立即拔出冲管,插入井点管,并在井点管和孔壁间迅速填灌砂滤层,以防孔壁坍塌,砂滤层的填灌质量是保证轻型井点顺利工作的关键,一般应采用洁净的粗砂,填灌要均匀,当填灌到滤管顶上1~1.5m,以保证水流畅通,井点填砂后,井点管上口须用黏土封口,以防漏气。
各层土冲孔所需水流压力表6-2
土层名称冲水压力(MP
a)土层名称冲水压力(MP
a)
松散砂土0.25~0.45 可塑的黏土0.60~0.75
软塑状态的黏土、粉质黏
应力应变曲线土0.25~0.50 砾石夹黏性
土
0.85~0.90
密实的腐植
土0.5 硬塑状态的
黏土、粉质黏
土
0.75~1.25
密实的细砂0.5 粗砂0.80~1.15
松散的中砂0.45~0.55 中等颗粒的
砾石
1.0~1.25
黄土0.60~0.65 硬黏土 1.25~1.50
密实的中砂0.60~0.70 密实的粗砾 1.35~1.50 注:1.埋设井点冲孔水流压力,最可靠的数字是通过试冲,以上表列值供施工预估配备高压泵及必要时的空
气压缩机性能之用。
2.根据国产轻型井点的最小间距800mm,要求冲孔距离不宜过近,以防两孔冲通,轻型井点间距宜采用
800~1600mm。
(3)井点管系统运行
dap
井点管系统运行,应保证连续抽水,并准备双电源,正常出水规律为“先大后小,先浑后清”。如不上水,或水一直较浑,或出现清后又浑等情况,应立即检查纠正,真空度是判断井点系统良好与否的尺度,应经常观察,一般真空度应不低于55.3~66.7kPa,如真空度不够,通常是因为管路漏气,应及时修好,井点管淤塞,可通过听管内水流声,手扶管壁感到振动,手扶管子较热等简便方法进行检查,如
井点管淤塞太多,严重影响降水效果时,应逐个用高压水反冲洗井点管或拔除重新埋设。
(4)井点管拆除
地下建、构筑物竣工并进行回填土后,方可拆除井点系统,井点管拆除一般多借助于倒链、起重机等,所留孔洞用土或砂填塞,对地基有防渗要求时,地面以下2m应用黏土填实。
空气干燥
atcc25922(5)质量控制要点
1)集水总管、滤管和泵的位置及标高应正确。
中国农村研究网
2)井点系统各部件均应安装严密,防止漏气。
3)隔膜泵底应平整稳固,出水的接管应平接,不得上弯,皮碗应安装准确,对称,使工作时受力平衡。
4)降水过程中,应定时观测水流量、真空度、和水位观测井内的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