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 鎂合金表面化學處理劑之應用演進 二电影黑名单
. 鎂合金非鉻前處理 三. 鎂合金表面處理性能 四. 鎂合金非鉻前處理的流程 五. 鎂合金非鉻前處理的藥劑(產品)簡介 六. SILUMINISE MP-10鎂合金非鉻酸鹽處理劑的介紹 七. 鎂合金表面處理劑比較 八. 釩酸鹽成膜的基本理論 九. 鎂合金非鉻酸鹽處理的皮膜比較 十. SILUMINISE MP-10釩酸鹽法的塗膜性能試驗 十一. 鎂合金(AZ91D)非鉻酸前處理表面狀況及塗模試驗SEM照片
一.鎂合金表面化學處理劑之應用演進
本文原刊登於鎂合金產業通訊24期,介紹應用於鎂合金化成處理藥劑之演變,包括早期使用之鉻酸鹽,及近期之非鉻系列rosmm—磷酸鹽、釩酸鹽等,並針對釩酸鹽之成膜理論、處理流程、影響因素及其常見問題作一探討。
關鍵詞:化成處理(Chemical Conversion)、陽極處理(Anodic Oxidation) 、磷酸鹽皮膜(Phosphating)
【前言】
常用輕金屬素材有三種:鋁Al (比重2.7)、鎂Mg (比重1.74)、鈦Ti (比重4.5) ,而鎂是其中最輕者。日本自1998年以來將鎂合金應用在筆記型電腦,帶動全球對3C產業輕量化的需求,而我國也成為應用鎂合金於3C產品的主要國家。
由於鎂合金在實用金屬中,其電化性能是最差的,必須藉由表面處理來賦予金屬防腐之性能,所以使用表面處理是不可或缺的。而鎂合金表面處理之性能要求為:1塗膜密著性。 2裸露耐蝕性。 3低電阻值。4不含鉻等有害物質。
【鎂合金金屬表面處理的目的】
金屬表面處理工業,雖然不是工業主流,但只有透過表面處理,金屬製品的特性及價值才能充份發揮出來。所以金屬表面處理是各種金屬加工製造工業不可或缺的環節。從傳統工業到近代高科技產業,金屬表面處理技術一直扮演非常重要角。
鎂合金金屬表面處理的目的可以分三大類:
1. 美觀 :提高金屬製品表面塗料附著力、裝飾性(例如:塗裝),賦予金屬製品表面之美觀。
(appearance)
2. 防護 :為延長金屬製品壽命,在表面披覆耐腐蝕之材料(例如:陽極處理、化成處理)。
(protection)
3. 特殊表面性質 :延續金屬製品之導電性等(註一)。
(special surface properties)
【表面處理劑的衍變】
鎂合金化成處理之方法,發展初期係延用鋁合金處理方式,都以含有六價鉻的鉻酸鹽處
理法(如:JIS H8651,MIL 3171)來做為化成處理方式,其技術已非常成熟,且廣被使用。鉻酸鹽皮膜具有耐高溫且耐大氣腐蝕。
鉻酸鹽內含有鉻酸及六價鉻,鉻酸是一種高腐蝕性物質,具刺激性及腐蝕性。在加溫的化成槽內,容易產生鉻酸蒸氣,以噴淋法的設備尤為嚴重,不僅造成處理劑藥液上損失,同時造成設備腐蝕、增加廢氣處理等成本,更會對操作人員的皮膚、眼睛及上呼吸道粘膜產生刺激等危害。
次程度鉻酸蒸氣可能引起咳嗽、氣喘、痛、呼吸困難、喉部潰瘍、肺炎、深吸疼痛與發燒;長期暴露可能造成鼻腔黏膜發炎、潰瘍、鼻中膈穿孔、支氣管炎、氣喘等;其中六價鉻,經流行病學家及動物的試驗,被證實可能含有引起人體肺癌物質(2)。此外,六價鉻經由廢水排出,會造成水源及土壤污染,使其動植物受害,造成地球上環境重大的傷害。
因此世界各國將陸續明文禁止使用,在此情形下,原本沿用的鉻酸鹽,也開始朝著非鉻酸鹽轉型,但早期非鉻酸鹽是以磷酸鹽為主成分,其防蝕能力往往達不到鉻酸鹽的成效,所以才有各種不同的非鉻酸鹽被研究開發出來,此為各家金屬表面化學處理公司所追求的目標。
【排除有害物質的市場趨勢】
世界各地對化學物質的危險性,及對環境影響等意識逐漸高漲,因此紛紛要求製造商公開產品中所含化學物質之相關資訊。 2000年5月,歐洲議會制定「ELV(end-of life vehicles)」,決定2003年1月1日以後所銷售之汽車,原則上禁止使用鉛、鎘、水銀、六價鉻。 2002年4月,歐洲議會通過「電機電子產品限量使用有害物質指令」(RoHS法令),該指令中明文禁止使用含有鉛、水銀、鎘、六價鉻、聚溴化聯二苯、聚溴化聯苯醚等,決定至2006年起施行(3)。而日本家電業已自2001年起全面禁用。【鎂合金金屬表面處理劑比較】 市面上使用最多的非鉻酸鹽處理劑,是以磷酸鹽為主成分居多,但對於現在鎂合金壓鑄技術發展、工件繁複性,磷酸鹽處理劑對於多變的鎂合金,需改變其使用的金屬鹽及成份,或以表調輔助,才能達到需求。磷酸鹽常見的皮膜種類有:磷酸鋅皮膜、磷酸鈣皮膜、磷酸錳皮膜..等。其它的非鉻酸鹽處理劑有:過錳酸鹽、草酸鹽、及釩酸鹽等。 過錳酸鹽和草酸鹽因不同要求,需要不同的表調做輔助的改善,尤其是草酸鹽為主的處理劑,它需要不同的表調來增加抗蝕能力及改善其電阻,在長時間裸膜的儲存下,皮膜也 容易變、變質。
其比較表如下:
鉻酸前處理法 (JIS H8651 1種A)
非鉻前處理(1) (磷酸鹽法)
非鉻前處理法(2) (釩酸鹽法)
藥液主成分
硝酸、重鉻酸、氮酸
磷酸、鈣鹽、錳鹽、其他
釩酸鹽、磷酸酯、其他
處理方式:RT,30~120sec;40~60℃,1~15min;40~50℃,30~120sec
皮膜狀態:網目狀溝、網目狀溝、網目狀溝
皮膜主要成分:Mg、Cr(Vl)、Mg、Ca、Mn、P、Mg、V
鹽霧試驗:稍良好、稍良好、良好
塗膜密著性:良好、良好、良好
塗膜耐蝕性:良好、稍良好、良好
廢水處理方法:
1.Cr還原
2.中和凝集法
3.離子交換過濾裝置:1.中和凝(PH10~12) 2.上澄液中和(PH6~8)、中和凝集[Ca(OH)2]
【釩酸鹽處理劑】
釩酸鹽能泛用各式的鎂合金金屬,對於抗蝕防腐、低電阻,都具有良好的表現。它的前處理流程,也只有清洗和酸蝕,並不一定需要表調做改善。釩酸鹽所產生的懸浮、固體廢棄物及槽底污泥,相對的比磷酸鹽、過錳酸鹽、草酸鹽要來的少,又具有良好的自我修補性。
【釩酸鹽成膜的基本理論】
鎂合金的釩酸鹽皮膜,其顏、附著性、晶粒大小與組成,均易受鎂合金成份影響。釩酸鹽皮膜通常可做為液體、粉體及電著塗裝底層。
藉著控制Me2+、H+、VO3(OH)2- 與 V2O6(OH)3- 離子濃度,可調整不溶性釩酸鹽皮膜在鎂合金表面沉積速率(4)。
釩酸鹽皮膜成形方式:
鎂合金:[ Me II(VO3)2,Me II =Ca2+、Zn2+或Mn2+
水溶性的第一釩酸鹽
(化學反應)
MeMg [ VO3(OH)]2
Mg3 [ V2O6(OH)]2
不溶性的第二釩酸鹽
【釩酸鹽皮膜的形成】
釩酸鹽皮膜的釩化反應,是一種局部的氧化還原反應,在陽極區內,鎂被氧化成離子溶出,而陰極區則接受電子產生氫氣,並在鎂素材表面形成結晶析出,也就是說皮膜結晶在鎂素材表面的陰極區形成。
釩酸鹽處理液內未放入待處理工件時,本身因化學平衡關係,呈一定穩定狀態。當鎂工件浸入時,由於本身游離酸(H+)與工件反應,在工件表面迅速消耗,而使PH值上升。當PH值上升(或超過)到皮膜生成的PH值時,皮膜才會生成。否則,永遠不會有結晶(皮膜)析出。
【表面處理流程】
脫脂洗淨 → 水 洗 → 水 洗
皮膜化成 ← 水 洗 ← 酸 洗
水 洗 → 水 洗 → 純 水 洗
註:鎂合金工件表面如含頑強油污時,可以將脫脂洗淨分為預脫脂、主脫脂兩槽,以達到節省脫脂藥水成本。
【釩酸鹽皮膜化成的影響因素】
由於鎂合金工件在製造、加工、搬運、保存期間會有油脂、氧化物銹皮、氫氧化物、灰塵等污物附著於工件表面上,若不去除這些污物,將得不到良好的釩酸鹽皮膜,而導致無法塗裝。
1.脫脂洗淨
去除工件表面上殘留的潤滑油、 切削油、研磨油、灰塵、汙跡及油墨...等有機物污物。影響因素:濃度的高低、溫度的高低、浸漬的長短、水洗的徹底。
2.酸洗
酸洗處理是去除工件表面形成的熱處理鹽、淬火殘留物、熱斑、汙跡、銹及腐蝕物...等無機物污物。影響因素:濃度的高低、浸漬的長短、水洗的徹底。
3.釩酸鹽皮膜化成
在鎂合金金屬表面構築形成防蝕性釩酸鹽皮膜層,而釩酸鹽皮膜層能接受塗裝塗料,使塗膜密著性能再次提升。皮膜處理液的控制是釩化工程的核心,影響最為寬廣。影響因素:酸比的高低、濃度的高低、溫度的高低、浸漬的長短、水洗的徹底、加工的負荷、雜質的多寡。
【皮膜化成常見問題】
皮膜化成除了本身的藥水調配外,首重鎂合金工件潔淨度。表面越是潔淨,皮膜化成的結晶顆粒愈是細緻,所得到的皮膜愈好。
皮膜化成常見問題,是在鎂合金工件在壓鑄技術及過程中,造成離型劑及加工油脂滲入工件裏。工件表面油漬去除容易,但要去除工件內部離型劑及加工油脂是非常困難。
在酸洗及皮膜化成中的氧化反應,會使氫氣(H2)產生及鎂離子溶出,但相對也會釋放工件內的離型劑及加工油脂。其本身對工件的剪應力及工件界面化成的反應下,會附著並游走在工件表面,進而造成皮膜化成的阻礙。
改善的方式,在酸洗後水洗槽加裝循環水流,用水的外力,打散附在工件表面油漬及殘留酸液,中斷餘酸反應所造成油漬的繼續釋出。對於繁複的工件,可以在酸洗後的水洗槽加
裝超音波。利用它的震盪,在水中發生爆雷效果,進而產生小氣泡,再和音壓的衝擊下,以剝離油漬污物,達到工件表面清潔效果。
【釩酸鹽處理之效益】
釩酸鹽處理劑『SILUMINSE MP-10』對鎂合金表面處理的卓越性能有:1無有害六價鉻污染之虞。亦無六價各等干擾成份存在,成膜後之鎂鑄件,可供回收再利用。 2皮膜澤美觀且性能更顯卓越。3藥浴效能穩定,且適用各式鑄件及鎂素材。
釩酸鹽的皮膜耐蝕鹽霧試驗,可依素材材質、離型劑不同,達24~48Hr及R.N 9.5以上。濕潤試驗(底塗及面塗各為14μ),於100℃蒸氣環境中,放置168Hr、M=10(10PCS),無蝕點出現。導電性(比抵抗)在0.3×10-3Ω/㎝以下。是為鎂合金金屬非鉻酸鹽處理的一大進步。
【參考文獻】
註1 表面處理概論
註2 勞工衛生研究相關技術資料
註3 歐洲議會RoHS「電機電子產品限量使用有害物質指令」
註4 日本KIWA化學公司技術資料
二.鎂合金非鉻前處理
鎂合金是現今所有合金金屬素材中最輕者。
輕金屬比重比較:
輕金屬
比重 鎂 Mg 1.74
鋁 Al 2.7
鈦 Ti 4.5
且有具備以下等優點:
1. 耐熱 2. 吸震 3. 強度佳 4. 加工及回收容易 5. 可防止電磁波
目前已被廣泛地應用在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行動電話、VCD、DVD、PDP TV等外殼及汽機車、自行車等零件。隨科技的進步,鎂合金在未來工業及電子產業上,將會佔有更重要的地位。
三.鎂合金表面處理性能
對於鎂合金的表面處理其性能要求為:
1. 塗膜密著性。
2. 裸露耐蝕性。
3. 低電阻值。
4. 不含鉻等有害物質。
四.鎂合金非鉻前處理的流程
下記的處理件為浸漬法一般件,要視工廠環境件做適當的設定。其浸漬法、噴淋法均可使用。
預脫洗淨: 1強蝕性去除素材表面油漬污物。
2大面積破壞油漬與素材鍵結。 ↓
主脫洗淨: 1.緩和性去除素材表面油漬污物。
2.不損傷金屬素材本身。 ↓
水 洗: 表面殘留藥劑及污物洗滌去除。 ↓
水 洗: 表面殘留藥劑及污物洗滌去除。 ↓
酸 洗: 1.調整金屬表面活性化。
2.中和殘留藥劑藥性。
3.增進塗膜密著性能。 ↓
水 洗: 表面殘留藥劑及污物洗滌去除。 ↓
皮膜化成: 1.金屬表面構築形成防蝕性皮膜層。jiang core
2.塗膜密著性能的再提升。 ↓
水 洗: 表面殘留藥劑及污物洗滌去除。 ↓
水 洗: 表面殘留藥劑及污物洗滌去除。 ↓
純 水 洗: 1.去除素材表面殘存電解質。
2.浸泡除去表面可溶性鹽類。
五.鎂合金非鉻前處理的藥劑(產品)簡介
【脫脂處理】
去除工件表面上殘留的潤滑油、切削油、研磨油、汙跡及油墨…等有機物污物。
ALKYLENE NO.2600 白~微黃粉末 (預脫/主脫適用)
ALKYLENE NO.2900 白~微黃粉末 (預脫適用)
【酸洗處理】
去除工件表面形成的熱處理鹽、淬火殘留物、熱斑、汙跡銹及腐蝕物...等無機物污物。
SILUMINISE NO.33
無~淡褐液體
【酸洗處理】
淨化表面及使表面成非鹼性狀態、改善工件表面的均勻性、增加工件表面對噴塗的接觸面積增加附著力、防止塗裝物質與工件金屬基材之作用、抑制腐蝕的擴散等。
SILUMINISE MP-10 由10K、10C及10V三劑組成
SILUMINISE MP-10K 淡紅液體 (皮化主劑)
SILUMINISE MP-10C 無液體 (皮化主劑)
SILUMINISE MP-10V 黃粉體 (皮化補給劑)
PRIMER NO.37 無液體 (為MP-10皮化調整劑)
六.Siluminise MP-10 鎂合金非鉻酸鹽處理劑的介紹
【Siluminise MP-10 非鉻酸鹽處理劑的功能】
1.無有害六價鉻污染之虞。
2.皮膜澤美觀且性能更顯卓越。
3.藥浴效能穩定且適用各式鑄件及鎂素材。
4.無六價鉻等干擾成份存在,成膜後之鎂鑄件可供回收再利用。
【Siluminise MP-10】
( 由10K、10C及10V三劑組成 )
成分: 釩鹽、磷酸酯..等.
(不含有水質污染防治法中的有害物質)
溫度: 40~60℃
時間: 2~5分鐘
濃度: 10K 20~70 g/L
10C 5~50 g/L
10V 0.01~1 g/L
七.鎂合金表面處理劑比較
1.目前非鉻酸系的處理法大約有下列幾種:
磷酸鹽法: 含有磷酸、磷酸鈣、錳鹽、鋁及其他化合物。
過猛酸鉀法: 含有過錳酸鉀、鈦、鋯及其他化合物。
藩酸鹽法: 含有釩酸鹽、磷酸酯及其他化合物。
2.鉻酸處理法與非鉻酸處理法做比較:
鉻酸鹽處理法 非鉻鹽處理法
JIS H8651 藥液主成分:硝酸、重鉻酸、氮酸, 皮膜狀態:網目狀溝
磷酸鹽法 藥液主成分:磷酸、鈣鹽、錳鹽、其他, 皮膜狀態:網目狀溝
釩酸鹽法 藥液主成分:釩酸鹽、磷酸酯、其他, 皮膜狀態:網目狀溝
皮膜主要成分
Mg、Cr(Vl)
Mg、Ca、Mn、P
Mg、V
鹽霧試驗
稍良好
稍良好
良好
塗膜密著性
良好
良好
良好
塗膜耐蝕性
良好
稍良好
良好
本公司的非鉻鹽處理劑「Siluminise MP-10」,是採用釩酸鹽法。
鎂合金的表面處理法,一直以來都是使用含有六價鉻的『鉻酸鹽處理法』。它對鎂合金表面具有良好的耐蝕及塗膜的密合性。但六價鉻不但對人體有害,且對地球環境污染非常嚴重。政府相關單位對其廢水的環保要求更趨嚴格,唯有採用鋁合金非鉻前處理系統,才能徹底解決環保問題。
多媒体电教室八.釩酸鹽成膜的基本理論
鎂合金的釩酸鹽皮膜,其顏、附著性、晶粒大小與組成均易受鎂合金成份影響。釩酸鹽皮膜通常可做為塗漆或電著塗裝底層。
【釩酸鹽皮膜處理方式】
鎂合金 [ Me II(VO3)2,Me II =Ca2+、Zn2+或Mn2+
水溶性的第一釩酸鹽
(化學反應)
MeMg [ VO3(OH)]2
Mg3 [ V2O6(OH)]2
不溶性的第二釩酸鹽
不溶性的第三釩酸鹽
藉著控制Me2+、H+、VO3(OH)2- 與 V2O6(OH)3- 離子濃度,可調整不溶性釩酸鹽皮膜在鎂合金表面沉積速率。
九.鎂合金非鉻酸鹽處理的皮膜比較
【皮膜耐蝕性( 鹽水噴霧試驗 )】
試驗噴霧時間 無處理情況下
非鉻酸處理法
磷酸鹽法
釩酸鹽法 ( MP-10 )
8~12 hr 只有RN5 以下
少數可達 RN9.8
可達 RN9.8 以上
24 hr RN3 以下
可達 RN9.5 以上
可達 RN9.8 以上
48 hr RN2 以下
只有 RN7.0 以下
可達 RN9.5 以上
註:以上結果依素材材質、使用離型劑種類、所要求件不同而有差異性的存在。
【溼潤試驗】
無處理情況下
非鉻酸處理法
磷酸鹽法 釩酸鹽法
( MP-10 )
不合格 不合格 合格
註:試片塗膜28μ(底塗及面塗各為14μ),於100℃蒸汽環境中,
放置168Hr、M=10 ( 10 Pcs) ,不可有任何點出現,才為合格。
【比抵抗( 導電度 )】
电路板识别非鉻酸處理法
磷酸鹽法 釩酸鹽法 ( MP-10 )
一般為 0.3 Ω/cm 0.3 mΩ/cm 以下
十.Siluminise MP-10 釩酸鹽法的塗膜性能試驗
百格試驗 => 100/100,耐沸水試驗( 98℃以上 1 Hr),無異常
二次附著性耐沸水試驗:100/100
鹽水噴霧試驗(480Hr):2mm以內
註:碳酸锂缓释片1.塗料為 EPOXY + ACRYLIC 樹脂塗料
2.塗膜性能試驗以 JIS K 5400 為基準
十一.鎂合金(AZ91D)非鉻酸前處理表面狀況
及塗膜試驗SEM照片
素材 酸洗處理表面
非鉻化成處理表面(SILUMINISE MP-10) 鹽水噴霧試驗(JIS Z 2371 480Hr 膠帶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