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神经外科疾病患者的合理输血

阅读: 评论:0

常见神经外科疾病患者的合理输血
在目前的研究当中,神经外科疾病患者的输血仍存在很多争议。一般来说,较高的血红蛋白水平和较好的预后相关,但也有研究认为为维持较高的血红蛋白水平输注异体血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因此理想的情况是患者在手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正常,术中血液丢失较少,从而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一、颅脑创伤患者的合理输血
(一)颅脑创伤患者的输血原则bootvis
1.颅脑创伤患者的输血指征
爱意在细微处弥散颅脑创伤可导致维持脑组织血流和氧供的自身调节机制受损,这使大脑对于二次打击如贫血更加敏感,因此颅脑创伤的患者需要较高的血红蛋白水平和更高的氧运输能力以确保脑组织的氧运输。有研究者发现当把血红蛋白水平分别维持于70~90g/L和100~120g/L时,颅脑创伤患者30天的病死率并无任何差异。患者入院时的血红蛋白水平和预后显著相关,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小于90g/L和较差的预后相关。但另有证据表明限制性的红细胞输注可以改善脑代
可信百科谢和脑氧供。改善脑代谢和氧供而不是纠正贫血可能和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关联更加密切,因此对于颅脑创伤而无严重心脏疾患的患者,目前的证据倾向于支持以血红蛋白70g/L作为输注指征的限制性红细胞输注。新安江第二小学
2.颅脑创伤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
颅脑创伤往往并发凝血功能障碍。头部外伤是DIC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这可能与大脑富有凝血活酶有关,后者可能会被释放进入全身循环,从而诱导DIC的发生。凝血系统的激活引起纤维蛋白溶解,可造成凝血因子的消耗。颅脑创伤后的低灌注也会导致凝血病的发生,同时颅脑创伤也会导致血小板功能的恶化。对于颅脑创伤的患者应用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以补充消耗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有助于凝血病的纠正。另外有证据表明肝素和活化蛋白C有助于凝血病,然而有些临床医师对于密闭性颅脑创伤的患者应用抗凝药纠正凝血病难以接受。通过血栓弹力图可以很清楚地评估凝血全貌,判断凝血状态,从而合理且有效地指导血液制品输注。例如,根据血栓弹力图在不同类型DIC下可表现为单纯高凝、高凝合并纤溶亢进、单纯低凝以及低凝合并显著的纤溶亢进等,针对性地补充凝血因子或抗纤溶。
颅脑创伤患者常合并多发伤,因此麻醉医师应该意识到颅脑创伤并不是出血和凝血病的唯一原因。大量的输血和输液可导致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并进一步促进凝血病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预防凝血病或者快速的纠正凝血病尤为重要。
3.严重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的控制
对于严重的颅脑创伤患者维持合适的颅内压水平或许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有报道认为去氨加压素亦可以安全有效的维持颅内压。基于此对于严重的颅脑创伤患者应关注其术中的凝血情况并注意维持合适的颅内压水平从而保证大脑获得足够的灌注。
(二)常见颅脑创伤处理及输血原则机遇分析
1.头部外伤所致神经源性休克
除了脊髓损伤,神经性休克可发生在头部外伤和急性颅内压增高后。脊髓损伤后的早期神经源性休克表现并不典型。英国的一项调查表明颈髓损伤的患者在急诊室里有神经源性休克典型的表现的比例不到20%,因此早期发现神经源性休克非常重要。头部受伤后神经性休克患者经常需扩容,如输注晶体液、胶体液或应用血管活物等。输血的疗单增李斯特菌
效一直受到质疑,因为动物实验表明输血对于颅脑创伤是有害的。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由于颅内压升高所致神经性休克时应采用多巴胺和生理盐水而非输血。对于头部外伤引起神经性休克的患者,输注全血、悬浮红细胞或血浆并不能升高其血压。同时还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和心脏前负荷增加,这可导致神经源性心衰的进一步恶化。
2.头部刀伤
大脑穿透性刺伤通常是低速小面积伤口。同时多达三分之一的患者合并有血管损伤。可以用血管造影来确定损伤的血管,据报道12%的患者常合并创伤性动脉瘤。
3.硬脑膜窦损伤
静脉窦的撕裂可能导致血液大量丢失。控制静脉窦撕裂伤的首要步骤是获得足够的手术视野,因此可能需要移除较多的头骨。血管夹有助于控制静脉窦撕裂,但是盲目地放置血管夹可能导致静脉窦进一步撕裂。此外,凝血功能障碍通常会导致出血增加,可将Foley导管插入破裂的静脉窦,并通过球囊充气闭塞静脉窦从而达到止血目的。然而,对于大多数幕上静脉窦,在没有充分认识到风险的情况下不能进行盲目阻断。其他的止血方法包括连续
缝合静脉窦撕裂口。抬高患者的头部,将有助于降低静脉压力从而减少撕裂窦口的出血,然而需要警惕空气栓塞的可能性。

本文发布于:2023-06-26 23:59: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44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患者   创伤   颅脑   凝血   导致   静脉   输血   可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