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接收、入库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

阅读: 评论:0

血液接收、入库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
第一篇:血液接收、入库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
血液接收、入库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
1、配血标本送到血库后,要有专人接受标本,并检查血量、标本联号、姓名、血型、病房、床号齐全,如有遗漏应拒收。
2、血库应按《采供血许可证》规定范围供血。特殊情况下经主管部门领导批准,方可对规定范围外的医疗单位供应。
3、收到血站血液时观察血液是否有溶血、大凝块、血袋破裂、管口热合不严密或启过封、血液颜呈紫玫瑰或高锰酸钾、红细胞呈稀泥状者;
4、红细胞冰箱4℃±6℃保存,血浆应放在-20℃以下温度保存。
第二篇:血液接收
血液接收、入库、储存、出库
及库存预警管理制度
1、血液入库核对登记 收到血站送来的血液及成分血后,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验收合格后,进行登记,记录资料清晰完整,保存十年。并按不同品种、血型和采血日期(有效期),分别有序存放于专用冰箱内。
2、血液贮存
全血及红细胞类贮存于 2-6℃专用冰箱。
血浆及冷沉淀贮存于-20℃以下专用冰柜。血小板贮存于20-24℃专用保存箱。
保存设施标识明确
贮血冰箱温度 24小时监测,记录 4 次
声学处理
贮血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并记录
贮血室及贮血冰箱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菌落数≤200cfu/ M0L为合格,记录资料完整。
冰箱内壁细菌每月培养一次,菌落数≤5cfu/cm合格,记录资料完整。
每天检查贮血质量,发现异常情况,如血浆层变(变灰、变
2黑等)或出现气泡及絮状物,红细胞泽变紫等,不能发出使用。严重脂肪型的血浆不能发出使用。病房已启封的及输剩的血及成分不能使用。
血液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的血液及成分不能使用。
每天定时观察贮血冰箱温度,并作记录,确保冰箱正常运行及贮血安全。
3、血液出库核对登记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
窄带钢
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 2-6℃冰箱,至少 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4、库存预警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我院输血科在从严掌握临床用血指征的基础上,按照临床常规用血及急救的原则,均按计划贮备了一定数量的血液。常规库存:A、B、O 各血型库存 50u,AB 型血库存 10u;当 A、B、O各血型库存不足 20u,AB 型血库存不足 4u 时,应启动黄预警机制: 只保证急症手术用血,并在医务科及输血科主任批准下发血,其他术后用血、延期手术用血不再发放,并及时与临沂血站联系,补足各型血。在 A、B、O 各血型库存不足 10u,AB 型血库存不足 2u,同时血站血源又严重不足时,应及时启动红预警机制,并向院医务处递交书面报告。医务科及时通知临床用血科室。
江川县中医医院
2015年5月20日
第三篇: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管理制度
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过程中的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血液入库
1、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具有上岗证,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仔细,头脑清晰。
2、血液管理人员应严格掌握血液的库存状况,及时向主管领导反应库存血液的种类、数量和型别,以便合理安排和调整取血计划。
3、市中心血站送来或从市中心血站取回的血液及其制品,有专人负责接收入库。入库时双方应对照送(取)血单和入库单据,当面清点血液及其制品的品种、数量、规格、型别是否相符。检查血液的血型、献血条码、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标签等内容是否完整、清楚、正确,并验证血袋有无破损渗漏,热合是否严密,经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后方可入库。
4、将血液及其制品按品种、规格、血型及温度保存要求,放入专用储血冰箱、冰柜或特殊
角动量守恒定律
保存仪内储存,作好血液入库登记记录。
5、按采血时间、血型、血袋编号、血液种类及血量逐项输入微机系统中保存,以便进行质量追踪。
半乳糖二、血液储存
1、所有血液及其制品必须在30分钟内登记入库完毕,入库前再核对一次送(取)血单、献血条码、血型、血量、血液品种、采血日期、血液的外观、内外包装等。准确无误后方可入库贮存。
2、分类储存:合格成分血液分品种或规格存放于2-6℃冰箱中,按血型、日期存放于冰箱的不同层次,合格血浆应分品种、血型、日期存放于-20℃低温冰箱内。
2.1、全血及成分血液贮存于2-6℃的专用储血冰箱中;2.2、血小板贮存在专用的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中,振荡保存;
2.3、新鲜冰冻血浆及普通血浆贮存在温度为-20℃的低温冰箱内;
2.4、冷沉淀凝血因子贮存温度为-20℃以下
以上贮血设备均应设有完好的高低温报警装置,温度记录或温度指示正常。
3、正确存放:按采血日期将血液及其成分制品依次放于冰箱框架内,不得挤压,标签向外,不得靠冰箱壁和门存放,血液存放后防止不必要的开启冰箱门。
4、做好冰箱温度记录:密切观察储血冰箱温度是否在2-6℃范围内,低温冰箱是否在-20℃以下,每日记录温度3次。
5、密切观注血液质量:随时观察储存血液及其成分制品,有无质量变化,如:颜、分界线、溶血、凝块、絮状物、气泡等。
6、做好冰箱消毒工作:储血冰箱每周消毒一次,用消毒液擦拭冰箱内各个部位,并做好消毒记录。同时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要求储血冰箱和储血室空气达到二类清洁区标准,无霉菌生长,细菌菌落〈200cfu/m3。

本文发布于:2023-06-26 23:46: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44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血液   冰箱   入库   血型   温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