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自学指导(具体见教材中的自学考试大纲)
一.主要内容
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
2.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3.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4.管理信息系统的典型应用。
二.重点
1.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按核心业务活动分、按数据处理方式分、按管理应用层次分。 当飞机飞越彩虹
2.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
3.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职能结构。
4.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典型应用:包括MRP、MRPⅡ、ERP等。
三.难点
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含义。
2.MRP、MRPⅡ、ERP的基本原理。
3.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计算结构。
4.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软硬件结构。
第2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一.主要内容
1.管理的基本知识。
2.信息的基本知识。
3.系统的基本知识。
4.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论文二.重点
1.管理的基本知识:含典型的组织结构、管理部门划分方法、管理活动基本层次、管理决策的基本类型。 2.信息的基本知识:包含信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属性、信息的生命周期。
3.系统的基本知识:包含系统存在的基本条件、系统的基本要素、系统的分类、系统的属性。
4.网络技术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分类、最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安全的五个特征。
5.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知识:数据库的概念、数据表的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6.计算机语言的基本知识:程序设计语言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难点
1.管理、组织结构及管理幅度和层次的含义。
2.管理扁平化及管理层次与决策类型的关系。
3.信息、信息基本属性的含义。
4.信息处理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5.管理信息的主要特点及管理信息与决策的关系。
6.系统的概念、逻辑模型。
7.系统分解的目的、方法及原则。
8.网络协议、结构化查询语言、常见的高级语言。
第3章: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一.主要内容
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问题。
视图与投影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3.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开发过程。
4.开发过程组织与管理方法。
二.重点
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包含结构化方法、原形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2.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开发过程。
3.原型化方法的三种具体类型: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4.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概念:包括对象、分类、实例、消息、方法、继承、封装、多态性、重载。
5.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出现需求、提出新系统方案、系统产生与成长、系统成熟、衰退、废弃。
6.瀑布模型与结构化方法的主要阶段: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和评价。
三.难点
1.系统开发应具备的条件、开发前的准备工作和系统开发的困难因素。
2.结构化方法、原型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
3.结构化分析的基本手段(分解与抽象)、基本策略(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和主要内容(一套分层的数据流、一本数据词典、一组加工说明和补充材料)。
4.结构化设计的主要步骤(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和主要特点(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结构;块内联系大、块间联系小;采用模块结构图的描述方式)。
5.系统开发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方法:包括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项目管理组的组成和文档管理的原则。
第4章:总体规划
一.主要内容
1.总体规划的目的和步骤。
2.企业系统规划法。
二.重点
1.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和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2.BSP方法的13项主要活动:研究项目的确定、研究的准备活动、研究的开始阶段、定义企业过程、定义数据类、分析当前的系统支持、研究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要求、提出判断和结论、设计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确定子系统开发的先后顺序、评价信息系统资源管理工作、制定建议书和开发计划、研究成果报告。
3.BSP方法进行企业过程定义的一般步骤:从计划到控制、产品和服务、其他支持性资源3个方面入手。
卡因是什么制成的
4.BSP方法将企业中的数据分为四种类型:库存文档型、事务型、计划型、综合统计型。
5.BSP识别企业数据的方法有:企业实体法、企业过程法。
6.BSP方法中,划分子系统的过程实际是定义信息结构的过程。具体采用U/C图,U表示使用(Use),C表示产生(Create)。
7.可行性分析的主要方法与内容: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管理可行性、开发环境可行性。
三.难点
1.总体规划的目的:保证信息共享、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2.总体规划的主要步骤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需求初步调查、确定系统建设目标、初步确定子系统组成与基本功能、拟定系统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
3.可行性分析的概念。
4.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基本原理。
5.初步调查的内容。
第5章:系统分析
一.主要内容
1.系统分析的目的、难点、逻辑与步骤。
2.详细调查的目的、难点、主要内容、方法和原则。
3.业务流程分析。
4.数据流程分析。
二.重点
1.系统分析的方法: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
2.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步骤。
3.详细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4.业务流程的概念(一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而又相互关联的活动)、特点(目标性、逻辑性、层次性)。
5.业务流程的图的基本图例。
6.业务流程重组(BPR)的定义: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基目的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7.数据流程分析一般需要用到的三种工具:分层的。
8.数据流的概念及数据流程分析步骤(绘制数据流图、编制数据字典、撰写处理说明)。
9.数据流程图的编制原则、方法、四要素(数据流、加工、文件、数据源点或终点)及其相应图例符号。
10.数据字典的概念及编写方法。
11.加工说明的编写方法。
12.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三.难点
1.系统分析的目的、难点及逻辑。
2.详细调查的目的、难点及原则。
2019年度作品回顾3.业务流程图的绘制。
4.数据流程图的绘制。
5.数据字典的编制。
6.加工说明的编写。
第6章:系统设计
一.主要内容
1.系统设计的任务与原则。
2.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系统详细设计。
二.重点
1.系统设计的原则:简单性、一致性和完整性、灵活与适应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
2.系统设计的主要阶段: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3.总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子系统的划分与确认、模块结构设计、网络设计与设备配置方案。
4.详细设计的内容:编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处理过程设计、数据库及安全控制设计。
5.总体结构设计中使用的主要工具:模块结构图;网络拓扑图。
6.系统详细设计中采用的主要工具:程序流程图、IPO图、PAD问题分析图、过程设计语言、E-R图。
7.一个模块应具备的几个要素:输入和输出、加工处理功能、内部数据、程序代码。
8.模块的耦合方式有三种: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内容耦合,第一种的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
9.模块的内聚方式有:巧合、逻辑、过程、通信、顺序、功能内聚,功能内聚的聚合度最高、性能最好。
10.模块结构图的绘制方法及其相关图例。
11.编码按功能进行分类:顺序码、层次码、助记码。
12.数据库设计的主要步骤: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13.数据概念设计的方法采用E-R图方法,逻辑设计采用的方法:关系规范化理论。
14.E-R图绘制的方法及其相应的图例。
15.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按数据表或称关系的规范化程度,可以将规范化程度分为6个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BC范式、第四范式和第五范式。通常要求达到第三范式。
16.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概念与术语:实体、属性、联系、关系、元组、域、主关键字、外关键字等。
17.系统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三.难点
1.系统设计的任务。
2.子系统划分的原则与方法。
3.模块结构图推导策略:从数据流图得到初始模块结构图(事务分析、变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