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脂肪肝的研究

阅读: 评论:0

中医药脂肪肝的研究
魅族x3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中医学虽无脂肪肝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大多属于“癥积”、“胁痛”、“黄疸”等范畴。中医药本病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还是在改善肝功能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的研究
大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以肝为主。病理产物为痰、浊、瘀、湿。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酒食不节,或感受湿邪,或久病体虚而致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肾气亏虚,痰瘀互结。如周琴花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滞中焦;肾气亏虚而致气血痰瘀互结胁下形成本病[1]。谢敏卿等认为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阻滞,横逆犯胃,气病及血,血流不畅;肝病传脾,脾失运化,水湿稽留,日久生痰,以致痰湿互结,内郁肝胆;过食肥甘厚味,滋生痰浊,久则痰阻血瘀形成本病[2]。缪锡民认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致肝郁脾虚、气滞、气虚、湿阻、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3]。杨继荪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饮酒过度,摄食肥甘,湿浊内停、痰浊阻滞,气机郁滞,血脉瘀阻,致气、血、痰、浊互相
搏结,聚滞为积,以痰瘀交阻为主[4]。
2010安徽中考语文2专方专药的研究工程图纸尺寸
现在许多医家致力于专方专药的研究。黄象安以疏肝降脂汤(柴胡、白术、茯苓、白芍、当归、泽泻、胆草、虎杖、丹参、郁金、生山楂)脂肪肝52例。治愈18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3%,在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及B超等指标上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杨光升以消脂疏肝汤(柴胡15g,白芍15g,陈皮10g,枳壳10g,川芎12g,香附12g,山楂30g,半夏9g,制南星9g,制首乌12g,熟大黄9g,郁金12g,炙甘草6g)结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脂肪肝50例,痊愈25例,显效15例,好转7例,无效3例[6]。唐树林以脂肝乐(柴胡、郁金、丹参、荔枝核、广木香、香附、焦山楂、砂仁、草决明、磁石)脂肪肝100例。临床治愈68例,有效2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其中合并高血脂症96例中,有82例血脂降到正常范围,停药后随访1个月仍正常;合并冠心病42例中,18例临床症状消失,24例有不同程度改善;在81例超重体重患者中体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一个月平均下降2.4公斤[7]。赵仙铭用去脂化浊汤(泽泻15g,法夏10g,陈皮10g,白术10g,楂肉30g,鸡内金
20g,丹参20g,当归10g,虎杖10g,补骨脂20g,草决明30g,黄芪30g)脂肪肝361例,并设西药非诺贝特、维生素对照组24例。组治愈17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0.2%,高于对照组的50%(P<0.05)[8]。汪慰寒等以降脂汤(绞股蓝30g,白术10g,丹参10g,山楂15g,葛根10g,郁金10g,枳壳10g,泽泻10g,枸杞子15g)脂肪肝120例,用药前B超检查结果均为弥漫性脂肪肝,重度27例,占22.5%;中度58例,占48.33%;轻度35例,占29.17%。用药后B超复查,脂肪肝波形消失46例,占38.33%;好转57例,占47.5%;总有效率85.83%[9]。张晓明以党参15g,苍术、陈皮、云苓、竹茹、枳壳、白芍、藿香、红花各10g,山楂、泽泻、首乌各15g,柴胡、苏叶各6g,丹参30g为基本方脂肪肝32例。前后经B超、肝脂程度及血脂等检查,指标均有显著差异,总有效率为68.8%[10]。钱滨等以降脂养肝汤(泽泻20~30g,生首乌15~20g,草决明15~20g,虎杖12~15g,大荷叶15g)脂肪肝38例。并设西药对照组29例。结果组痊愈19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且在血脂及肝功能等指标上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11]。
3基本方加减的研究
以基本方为基础,结合辨证加减为众多医家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兰启防用逆脂方脂肪肝68例。基本方:葛根、黄精、丹参、赤芍、黄芪、草决明、山楂各20g,地龙、郁金、炒泽泻各15g,柴胡9g,土鳖虫6g。辨证用药:脾气虚甚加白术、茯苓、党参;阴虚加麦冬、玄参;血瘀甚加桃仁、红花、炮山甲、三棱;气滞加青皮、枳壳;痰浊加半夏、川贝母;湿盛加防己、苍术;肾气虚加山萸肉、制首乌。治愈56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3%[12]。李洁用降脂汤结合针刺脂肪肝32例。基本方:生山楂、丹参、莱菔子各30g,首乌、草决明各20g,泽泻、郁金、半夏、木瓜各10g,陈皮6g。辨证用药:肝郁气滞者加柴胡、川楝子、延胡索、白芍各10g;痰湿困脾者加苍术、茯苓、竹茹各10g;瘀血内阻者加泽兰叶、赤芍各10g,桃仁、红花各6g;肝肾两虚者加生地、桑寄生、杜仲各15g,山药30g。治愈5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38%,高于西药力平脂、维福康对照组的63.33%,且前后血中甘油三脂、胆固醇、肝功能变化显著(P<0.05)[13]。杨继荪以化浊行瘀、消积疏理为基本治法脂肪肝,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基本方:炒莱菔子12g,姜半夏9g,王不留行12g,莪术15g,虎杖根30g,决明子30g,生山楂15g,厚朴12g,炒枳壳12g,泽泻30g,丹参30g,生麦芽15g。辨证用药:脾胃积热、夹有瘀滞,去虎杖根、决明子、丹参,选加黄连、黄芩、蒲
公英、连翘、藿香、佩兰、苍术、白豆蔻、葛花、瓜蒌之类;肝郁气滞、血脉瘀阻,去姜半夏、莱菔子、泽泻,选加川芎、木香、青皮、大腹皮、三棱、桃仁、制延胡索、失笑散之类;肝阴不足、虚瘀并现,去莱菔子、半夏、厚朴、泽泻,选加赤芍、郁金、牡蛎、当归、牡丹皮、制首乌、延胡索、白芍之类[4]。
4辨证论治的研究
脂肪肝的分型临床医家观点不尽相同。金分5型施治:肝气郁结型,柴胡疏肝散加减;痰湿困脾型,平胃散加减;湿热内蕴型,加味柴胡汤加减;瘀血阻络型,复元活血汤加减;阴虚肝郁型,滋水清肝饮加减[14]。谢敏卿等分5型施治:痰湿阻络型,涤痰汤和胃苓汤加减;肝郁气滞型,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肝郁脾虚型,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痰瘀互结型,消瘰丸合化积丸加减;肝肾阴虚型,一贯煎加减[2]。周琴花将脂肪阻型肝分为6型:痰瘀互结型、肝郁气滞型、脾虚失运型、痰湿内阻型、阴阳失调型、肝脉瘀阻型[1]。缪锡民将脂肪肝分为肝郁气滞型、脾气虚弱型、湿浊内阻型和气滞血瘀型,分别用柴胡疏肝散、补中益气汤、柴胡胃苓汤和血府逐瘀汤加减[3]。
5成方的实验研究
黄兆胜等研究发现虎金丸(虎杖、郁金、泽泻、田七、水蛭、山楂等)对实验性大鼠脂肪肝能显著改善功能,并能明显降低血浆和肝中胆固醇、甘油三脂、丙二醛和血浆中分子浓度[15]。临床脂肪肝63例,并设西药肌醇、复方胆碱片对照组。结果组治愈37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有效率94.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P<0.01)[16]。吴万根等研究证明肝胆宁(生地10g,沙参10g,当归10g,枸杞子10g,麦冬10g,陈皮10g,首乌10g,甘草6g)对CCl4中毒小鼠肝损伤的自由基清除剂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并能使中毒小鼠肝脏GSH的含量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作用明显大于肝泰乐(P<0.01)[17]。赵文霞等研究证实脂肝乐胶囊(泽泻、山楂、生黄芪、草决明、赤芍、郁金、人工牛黄、青黛、白矾、柴胡)对大鼠脂肪肝及高脂血症模型具有明显降低TG、抑制脂肪在肝脏沉积的作用,同时对脂肪肝患者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临床痰湿瘀阻型脂肪肝146例,控制52例,显效49例,有效3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2.5%[18]。经方中,六味地黄丸能明显抑制肝脏中的脂肪沉积[19]。小柴胡汤能抑制脂肪肝的发生和降低肝中过氧化物的含量水平[20]。
6中药药理的研究基层司法助理员
兰台世界
目前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具有良好的降脂和抗脂肪肝的作用。据报道,泽泻可抑制外源性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吸收,影响内源性胆固醇代谢及抑制甘油三酯肝内的合成,通过影响与胆固醇代谢有关的酶及抑制肝内甘油三酯合成等作用而抗脂肪肝。丹参煎剂对实验性动脉硬化大鼠及家免有降脂作用,尤其可降低甘油三酯,其可能的机制是促进脂肪在肝中的氧化作用,从而降低肝中指肪的含量[21]。丹参还可以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及脂蛋白氧化作用[22]。大黄对正常兔血清TC无影响,但对因服胆固醇而使血清胆固醇升高则有明显抑制作用,血清胆固醇和总磷脂比值明显下降。大黄的醇提取物有明显降低大鼠血清TC的作用[23]。大黄多糖可使蛋黄及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脂血症小鼠血清和肝脏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降低[24]。何首乌对家兔、鸽、大鼠、鹌鹑等多种高脂动物模型都有明显降脂作用。制首乌醇提取物可提高鹌鹑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比值,降低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脂的含量,抑制β-脂蛋白。体外实验表明,何首乌能与胆固醇结合,可减少在兔肠道胆固醇的吸收,其所含蒽醌类化合物还能促进肠蠕动,抑制胆固醇在肠道的再吸收,并促进胆固醇代谢。而且何首乌富含磷脂,能阻止胆固醇在肝内沉积[25]。此外,人参、大蒜、燕麦、花粉、姜黄、姜、桂莪术等十几味中药都具有抗脂肪肝的作用[26]。
林产化学与工业

本文发布于:2023-06-26 20:52: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39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脂肪肝   胆固醇   治疗   泽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