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7单元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 评论:0

第7单元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就市场角度而言,其积极意义在于(  )
A.消除了农民对政府的不满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推动了农业产品的商品化      D.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 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
A.建立巩固的工农政策              B.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C.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3.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结果,这一尝试(  短篇伦理小说)
A.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
C.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D.导致了新经济政策被废止
4. 1921年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可见异物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B.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以将国家从经济灾难中拯救出来
C.功劳是指该政策巩固了苏俄政权,促进了经济发展
D.列宁已经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 苏俄国内战争期间(1918~1920年),严重缺粮。为解决前线粮荒,苏俄政府(  )
A.广泛建立集体农庄            B.要求农民交粮食税
C.实行余粮收集制              D.全面开展开荒运动
6. 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是(  )
A.斯大林模式缺乏活力          B.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C.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D.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
7. 1921年,谈到租让制,即把国有工矿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时,列宁说:租让政策一旦获得成功,就会使我们获得为数不多、但却具有现代先进资本主义水平的模范的大企业;经过几十年以后,这些企业就会完全归我们所有。天堂的这表明苏俄(  )
A.实现了和西方国家全方位的合作    WIN IN CHINAB.运用市场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C.通过迂回方式完成社会主义过渡    D.社会主义建设得到西方国家的支持
8. 实现了农业的集体化并建起新型的国营农场,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农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但是,暴风骤雨般的全盘农业集体化为苏联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当时苏联进行帆板控制系统暴风骤雨般的全盘农业集体化是为了(  )
A.满足战争需要                B.协调国民经济的比例
C.推动农业发展                D.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
9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但苏联的经济建设却取得巨大成就。这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苏联(  )
A.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B.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C.与西方国家处于敌对状态      D.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10以下是苏联时期的政治笑话,该笑话讽刺了苏联(  )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轻工业的生产
C.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消费品紧缺    D.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11. 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于是政府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号召,为此苏维埃政权实行了                  政策
12. 西方史学家认为: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填序号)
苏联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忽视轻工业生产                长期僵硬地执行计划指令
13. 列宁说:莹肌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他允许            贸易
14. 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某些“
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按照这一指导思想,1920年9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
——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
材料二  在新经济政策中,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正是从这一点产生了合作社的巨大意义。从实质上讲,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使俄国居民充分广泛而深入地合作化,这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取得阶段胜利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
——列宁《论合作社》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涉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据材料一,苏俄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列宁对合作社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从供求关系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

本文发布于:2023-06-26 16:53: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33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经济   政策   社会主义   国家   农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