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练习选修

阅读: 评论:0

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基础巩固
1列宁早在20岁之前就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使他萌发革命思想的第一人是(  )
               
A.父亲    B.哥哥
C.马克思    D.车尔尼雪夫斯基
解析列宁从小养成了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中学时期初步接触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产生了强烈的革命热情。
答案D
21950,苏联政府发行邮票,纪念列宁创办《火星报》50周年(如图)。列宁当时创办该报主要是为了    (  )
A.为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做好准备
B.为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做准备
C.为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俄国做准备
D.为发动十月革命做舆论方面的准备
解析1898年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并没有完成建党工作,列宁认为,要在俄国建立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必须从思想建党着手电泳工艺,他把创办政治报纸作为建党的第一步。
答案B
3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时期
C.苏俄()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解析材料中的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禁止……贸易等信息表明,苏维埃政权当时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国内战争时期,永不磨面的为了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保障国内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B
4俄国人民推举列宁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主要因为他(  )
A.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B.变落后的苏俄为强大的苏俄
C.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
D.打败了国内外敌人,巩固了政权
解析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答案A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
、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分析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第(1)问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所在及其根源,要联系苏俄国内战争前后的史实回答,其根源在于生产关系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状况。第(2)问中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是指俄国经济在艰难地发展,可判断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后一小问注意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比作答。
参考答案(1)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根源: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2)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
能力提升
1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现。这里的新型是指(  )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暴力革命为手段
C.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
D.以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
答案C
2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写道:“他站在那里,扶着讲台,眨着眼睛巡视人……显然没有注意长时间的欢呼,这欢呼持续了好几分钟。当欢呼声静下来后,他只简洁地说了一句话:现在我们要着手建立社会主义的秩序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便再次响起。与这一场景直接相关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诞生
C.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D.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解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A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没能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秩序,B项错误;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D项正确。
答案D
31921年苏俄出现了政治危机,革命领导人列宁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此,列宁    (  )
A.宣布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发布《四月提纲》,号召推翻临时政府
C.宣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
解析由材料中直接下命令”“共产主义原则等可知,办法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既然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那么自然就由新经济政策取而代之了。
答案D
4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列宁(  )
A.一汽马自达俱乐部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B.允许自由贸易
C.实施计划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
解析列宁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不能受的思想误导和支配,必须部分恢复工商业。无产阶级能够控制并指导商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际上是否定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想法,转而主张由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结合所学,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之一是允许自由贸易,B项正确。取消一切商品贸易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A项错误;实施计划经济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C项错误;实行自由放任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基本经济政策,D项错误。
答案B
5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麦博m520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
解析材料强调投机倒把活动与正当贸易区分不开来,说明该领导人不主张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活动,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选A项。
答案A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416,列宁及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德国最高指挥部推测,这些革命者将破坏亲协约国的临时政府。他们的推测被证明是正确的。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尤其引起争论的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
材料二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向这一政策挑战,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4月份似乎还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到1917年年底时,许多人准备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而战斗,以便摆脱临时政府,因为临时政府阻碍人们获得极为渴望的和平、土地和面包。
——以上材料均摘自《全球通史》
请完成: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被认为 “似乎是十分荒谬的。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列宁提出的主张为什么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3)结合史实,说明为什么德国最高指挥部……的推测被证明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1)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实权,拥有绝对的实力。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激化了俄国的国内矛盾,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
(3)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并迅速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
材料二 192011,(苏俄)人民委员会公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开办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一起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20001231,也即20世纪最后一天,在莫斯科红场上,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而在此前不久所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请完成:
(1)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赤杨同下层脱离的实行退却的经济政策分别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列宁提出的经济政策的着眼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实施这一经济政策的成功经验。
(3)材料三中列宁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上述材料体现了列宁怎样的精神?
解析(1)同下层脱离的经济政策主要指损害百姓利益的,不利于工农联盟建立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退却的经济政策是指由实行共产主义经济政策退回到部分利用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新经济政策。第(2)问着眼点主要是借鉴资本主义国家
的优秀成果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经验主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分析。第(3)问依据主要从列宁领导俄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作答;精神则是上述措施中体现的实事求是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参考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2)着眼点黄奇帆背景: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的优秀成果,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成功经验: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要有机结合。
(3)依据:建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建立(或巩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精神:实事求是、创新。

本文发布于:2023-06-26 16:4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32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