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驗研究清洗世界
Cleaning World 第37卷第4期2021年4月
文章编号:1671-8909 (2021 ) 4-0034-005
N〇x特性研究
田玉逸,胡雨燕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上海201804)
摘要:研究了烟气中存在N20的条件下,不同温度下的NOx脱除效率和固定温度下不同N S R、N20:NO 比例和烟气含氧量下的NOx脱除效率。研究表明,温度在1050 °C以上时N20脱除效率显著增加,原因是高温对N20的分解作用,而同时N O、N O X脱除效率明显下降;N20占比越高对N O还原的抑制越明显;低氧条件 能显著提高N O和N20的脱除效率,氧气的含量越高越不利于N O的脱除,N20的脱除在5%〜15%含氧量间存在一个最佳值,但仍远不及低氧下的脱除率;提高N S R不仅可以提高N O脱除效率,也能提高N20的脱除效率。 关键词: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 N C R); —氧化二氮(N20); —氧化氮(N O);脱硝
中图分类号:X701 文献标识码:A
〇引言
一氧化二氮(N20)又称为笑气,是一种温室气体,与C02相比,N20虽然含量非常低,但其单分子增温 潜势是C02的近300倍,在对流层中很稳定,寿命超 过100年,当传输到平流层中可转化成NO,进而引起 臭氧层的破坏,其对地球辐射平衡的影响估计为C02的10%~15%。目前日本和美国已经对N20气体的排放 提出了限制,欧盟国家也在着手制定该气体的排放标准。此外,《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简称“国六”)中也增加了对N20的排放限值要求,可见我国对 N20的排放也开始有一定程度的重视。
大气中积累的N20大约有两成与工业活动相关,而工业产生源中又有12%与燃烧有关。WertherJ在流 化床中研究了污泥燃烧时N20的排放特性,发现干化 污泥燃烧时N20排放约为50〜400 mg/m3,要高于一般 的煤燃烧,而且湿污泥燃烧时的N20排放远高于干化 污泥,约为300〜900 mg/m3;王启民等研宄表明,流化 床燃煤锅炉的燃烧会产生100〜250 ppm或更高的N20排放。
此外,SNCR技术能有效降低烟气中的N O浓度,但同时也会产生一定量的N20,反应式为:
NCO+NO— N20+C0(1)
NH+N0— N20+H(2)
遗传与变异
有研究表明,SNCR中1^20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喷氨处烟气的成分,氧化性气氛有利于n2o的产生,而高初始浓度的N;;0则趋向于被还原。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SNCR)作为烟气处理中 的第一道工序,在处理上述这类高N20含量的燃烧烟 气时,N20可能会对其脱硝性能产生影响,而在此问题 上还少有相关文献的报道,因此本文针对在N20存在 一定浓度的情况下,除了研究SNCR的几个主要影响因 素:温度、N SR和烟气含氧量外,还对N20 :N O比例这一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本文搭建SNCR实验系统如图1所示,主要由模 拟烟气发生系统、温控系统、还原剂喷淋系统、反应系 统及还原剂储备系统五部分组成。
烟气发生系统:主要包括液化气储气罐、燃烧器、NOx气体源。其中液化气储气罐与燃烧体可稳定并持 续提供纯净的热态模拟烟气,NOx气体源(包括N O与N20)提供冷态污染物,从气体钢瓶出来,通过硅胶管 送入混合烟道。
温控系统:主要包括热电偶及温度记录仪,用于控 制入口烟气温度,实时显示并记录反应烟道中烟气温度 变化。
资助项目名称:村镇生活垃圾高值化利用与二次污染控制技术装备(M t^OlSYFm100600) 作者简介:田玉逸(1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烟气净化:,通讯作者:胡雨燕 收稿日期:2021-03-11。
第37卷
田玉逸等.含N 20烟气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除N 0X 特性研究• 35 •
图1 SN C R 脱硝实验台示意图
喷淋系统:主要包括双流体喷,水泵,高压提供 装置,其中高压由氮气瓶提供。主要用于将还原剂雾化 后送入反应管段与NO X 气体接触发生反应。
反应系统:一段长1.5 m 、直径0.1 m 的直管。还原剂制备及储备系统:主要由还原剂、水箱及水 组成,保证连续稳定的提供氨水。
SNCR 工艺流程:液化石油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 进入SNCR 反应段;利用反应段出口处的毕托管测量
风速,计算烟气流量,根据烟气流量,按照实验工况设 计,计算通入纯N 0/N 20气体的流量,并在反应段出口 处使用Gasmet DX 4000傅里叶变换红外(FT -IR )气体 分析仪测量^«\气体浓度,根据、(^气体浓度,按照 设计的NSR 值,配置不同浓度的还原剂。使用计量栗 将还原剂送入双流体喷嘴,在纯乂的驱动下,还原剂 雾化后进入反应段。
实验研宄:
(1) 温度变化对氨法SNCR 脱除N 0/N 20的影响。 设计工况%0 : NO=l : 4, NSR =2,烟气中含氧量5% 左右,温度点:750。(:、800 °C 、850 •(:、950°C 、丨 000 °C 、 1 050 °C 、1 100 °C (实际温度值由燃烧器功率控制,取 反应段三个热电偶温度的平均值)。
(2) NO : N 20变化对氨法SNCR 脱除N 0/N 20的 影响。设计工况:反应温度950 °C , NSR =2,烟气中 含氧量 5% 左右,N 20 : NO =0, 1 : 4,1 : 2, 1 : 1。
(3)
世界和平年
氧气浓度变化对氨法SNCR 脱除N 0/N 20 的影响。设计工况:反应温度950 °C ,NSR =2,
N 20 : NO=l : 4,烟气中含氧量0,5%, 10%, 15.%。.注:0%
含氧量实验在实验室规模管式炉上进行,10%,15%氧 含量通过改变燃烧腔观察孔的开度进行调整。
脱除效率计算:
7)(%) = c ":C m x 100%
其中,,分别为在未经炭层的进口处浓度和
烟气分析仪
经过炭层后出口所测得的浓度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
文中的NOx 浓度计算为N O 浓度与2倍N 20浓度之和。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1温度变化对氨法S N C R 脱除N 0/N 20的影响
在N O 和N 20实际进口浓度分别为400 ppm 和140
ppm , NSR 为2,烟气含氧量为5%的情况下,不同温 度对NOX 脱除的影响如图2中实心点线所示,相同条 件下的CHEMKIN 模拟计算结果如图2中空心点线图
所示。
100
80
g
*
20
-6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温度
/
r
图2温度对N 0/N 20脱除的影响
由图2可知,在N 0/N 20脱除效率随温度变化的趋 势上,实验和模拟计算结果大体一致,NO 和N 20的脱 除效率在850~950 °C 之间存在一个峰值,随着温度超过
100CTC , N O 脱除效率明显下降,表明过高温度情况 下不利于^^^对N O 的还原,原因为NH 3在高温下反
而被氧化为NO ; N 20的脱除效率在1 000 °C 附近存在 一个转折点,随着温度超过1 〇〇〇 °C ,N 20脱除效率明 显提高,表明提高温度可以降低N 20的排放。实验中 未喷氨时的N 20出口浓度随温度变化如图3实心点线 所示,温度在超过1 000 °C 后,N 20出口浓度降低,与 文献[5]中反应的温度越高,N 20排放浓度越低的结论 相符,原因可能是N 20在高温下的分解,也有可能是
高温下N O 与>^20反应消耗,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 同工况不添加NH 3和同工况不添加NH 3和N O 的两种 工况的模拟计算,结果如图3中空心点线所示,可以发 现模拟中有无N O 对1^20高温分解的影响不大,因此 可以排除高温下N O 与N 20反应从而减少N 20的可能, 虽然相比实验结果,模拟中1^20浓度开始下降的温度 点比实验中提前,但考虑到实验中热量损失等因素,且
总体趋势一致,可以认为温度在超过1 〇〇〇 °C 后,N :0 出口浓度降低的原因很大可能是高温分解所致。图3结
■
S 「
e r ’
■—实验N O
一•一实验n 2o
实验N O x a 模拟N O _ □E
o
模拟n 2o 、厶 a G
厶…模拟N O x d
_
a
-g -5^ 1=0
A . Q 參
■
_
■ i
i i
i
i
• 36 •
清洗世界第4期
0.4:1 0.6:1
N 20
: N O 比例
2.2 N 20 : N O 比例变化对氨法S N C R 脱除NO /
N 20的影响
在实际温度为990 °C , NSR 为2,烟气含氧量为 5%的情况下,不同N 20 : N O 比例对NOX 脱除的影响 如图5中实心点线所示,相同条件下的模拟计算结果如 图4中空心点线图所示。由图5可以看出,实验和模拟 计算结果在无N 20工况下略有差异,实验结果中随着
N 20所占比例增加,N O 和NO x 的脱除效率先略微增加
后减少,而模拟计算结果为,随着N 20比例增加,NO /
N 20脱除效率持续降低,N 20比例越高效率降低越明显,
但总体来看差异不大,无论实验还是模拟结果都表明
N 20 : N O 比例的提高会较明显地抑制N O 的还原。
图6为实验的-AN 20/ANO 随N 20 : N O 比例变化 的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AN 20/AN 0随N 20 :N O
比例的增大明显增加,结合图5分析,说明从0.4 : 1 到1.1 : 1,N O 脱除率降低的同时有越来越高比例的
NO 转化为N 20,虽然N 20 : N O 比例为0.6 : 1和1.1 : 1
的NOx 脱除率和1^20 :N O 比例为0时接近,但显然 N 20 : N O 比例越高越不利于N O 的彻底还原。
1000
温度/V
图3 N 20的高温分解
合图2分析,可以认为随着温度高于1 000 °C 后,由于 高温分解减少的N 20含量逐渐超过由于脱硝反应生成 的N 20 ;在温度超过1 000 °C 后,在NH 3被氧化为NO 和1^20的高温分解的共同作用下,总NOX 脱除率随着 温度升高不断下降。
用A 表示增量,图4为实验结果中AN 20(N 20的 增加量)与-ANO (N O 的减少量)的比值-AN 20/ANO 随温度变化的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AN 20/ANO 从 850 °C 左右开始迅速上升,于1 050 °C 左右达到最高值, 之后由于N O 脱除效率降至负效率导致-AN 20/ANO 也 降至负数,从绝对值上来看,|AN 20/ANO |从850°C 到 1 150°C 是随温度先上升后下降的,结合图2分析可以 发现,从950 °C 到1 05 0°C 时-AN 20/A N O 的增加明显, 说明1 050 °C 时脱除的N O 中己有较多部分转化为%0 而不是N 2,因此NOx 脱除效果下降明显,而从1050 1:到1150°(:,由于高温对N 20的分解作用,N 20增量 明显下降.田ihH a /a x in i 随胳低.-实验n 2o 分解 模拟
N 20分解无NO 模拟
N 20
分解有
NO
%、
P | 丄^ 1,以| 「心〜「丁 A 、〇
图5 N 2〇: NO 比例对N 〇/N 2〇脱除的影响
〇
温度厂C
图4 -AN 2〇/AN 〇随温度的变化0
0.4:1 0.6:1
1.
N 20
: N O 比例
图6 N 2〇: NO 比例对-△%0/△ NO 的影响
» 实验NO
…
实验NOx 模拟
NO …©
模拟
NOx
u o
o o
9
8 7
6o
o o
5 4 3%/
胼继窆
u o
o
6
4 2o o o o
8
6
4E
d d
/
«兹 0
Z
00
80
o
o
4 2%/o z V
/0
Z V
_
第37卷
田玉逸等.含N 20烟气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除N 0X 特性研究莪术醇
• 37 •
0 2 4 6 8 10 12
烟气含氧董/%
图7含氧量对N 〇/N 2〇脱除的影响图9 N S R 对N 0/N 20脱除的影响
烟气含氧量/%
图8含氧量对-A N 20/ A NO 的影响图10 N S R 对-A N 2〇/ A NO 的影响
2.3含氧量变化对氨法SN CR 脱除N 0/N 20的影响
在实际温度为984 °C , N O 和N 20进口浓度分别 为424 ppm 和132 ppm , NSR 为2的情况下,不同含氧 量对除的影响如图5中实心点线所示,相同条
件下的模拟计算结果如图5中空心点线所示。由图5可 见,实验和模拟计算结果随氧含量变化的趋势一致:在 无氧情况下NO 和N 20的脱除率最高,而当烟气中含 有氧气后,N O 和1^0的脱除效率均有一个较明显的 下降,表明低氧条件能有效抑制N O 和N 20的再生成, 从而显著提高N O 和N 20的脱除效率;在10%含氧量 下,N O 脱除效率相较于5%氧含量有所下降,N 20脱 除效率有所上升,而到了 15%含氧量时N O 和N 20脱 除效率均略微下降,说明含氧量的提高对N O 的脱除不 利,而N 20的脱除在5%〜15%含氧量间存在一个最佳值, 但仍远不及低氧下的脱除率。
图8为-AN 20/AN O 随烟气含氧量变化的示意图, 由图可以看出,随着烟气中含氧量的提高,-AN 20/AN 0 不断上升,结合图7分析可知,随着含氧量增加,NO /
N 20脱除率下降的同时有越来越高比例的N O 转化为 N 20,且从无氧变化至5%时-AN 20/AN 0的上
升最明显,
说明氧气的存在不利于N O 被彻底还原为N 2。
2.4 N S R 变化对氨法S N C R 脱除N 0/N 20的影响
在实际温度为981 °C ,N 0和N 20进口浓度分别 为475 ppm 和149 ppm ,烟气含氧量为5%的情况下,
NSR 变化对SNCR 脱除N O X 的影响如图6中实心点线
所示,同条件的模拟计算结果如图6中空心点线所示。 由图6可知,实验和模拟计算结果随N SR 变化的趋势 总体一致,N 0/N 20脱除效率均随着N SR 的增加而增加, 说明增加N SR 不仅可以提高N O 的脱除率,也能提高
N 20的脱除效率。由于模拟条件为理想混合气体,所以 其结果在NSR 为1.3时就己趋于一稳定值,而实际实
验中还原剂和烟气的混合并不均匀,所以实验结果在 NSR 达到2.0后仍有较为明显的上升,表明实际实验中 提高NSR 是同时提高N O 和N 20脱除效率的有效途径。
图10为-AN 20/AN 0随N SR 变化的示意图,由图 可以看出,随着N SR 提高,-AN 20/AN 0呈下降的趋 势,代表有越来越低比例的N O 转化为N 20,意味着高
NSR 也能更彻底得脱除NO (如图9)。
实验NO 实验N 20 实验NOx 模拟NO 模拟N 20 模拟NOx
o
o 4 3
%/勝
涯
盜
o
o
6 4%/ #缠
窆
• 38 •
清洗世界
第4期
3结论
(1) 模拟结果的脱除率基本都高于实验结果,但总 体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模拟结果可信度较高,但存在一 定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一是实验中还原剂与烟 气混合不均匀,模拟中还原剂与烟气均为气态且已充分 混合,而实验中由喷嘴喷入还原剂,还原剂与烟气可能 无法充分混合就离开了最佳反应温区;二是还原剂要先 蒸发吸热,导致实际反应温度可能低于实测值,且实验 台烟气管道的温度无法保证绝对的均匀一致,即无法保 证在合适温度区间的停留时间。
(2)
温度在1 050 °C 以上时N 20脱除效率显著增加,
原因是高温对N 20的分解作用,但同时N O 和总NOx 的脱除效率会明显下降。
(3) N 20占NOx 比例越高,对N O 还原抑制越明显。(4)
低氧条件能显著提高NO 和?^20的脱除效率,
氧气的含量越高越不利于N O 的脱除,N 20的脱除在 5%~15%含氧量间存在一个最佳值,但仍远不及低氧下 的脱除率。
(5)
提高NSR 不仅可以提高NO 脱除效率,也能
提尚N 20的脱除效率。
参考文献:
[1] M inghui Zhu , Jun-K un Lai , Israel E . Wachs , Form ation
of N 20 greenhouse gas during SCR of NO with NH 3 by
supported vanadium oxide catalysts [J].A pplied Catalysis B : Environm ental , 2018,224:836-840.
[2]
通州二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著,刘重业等译.世界环境数据手册[M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 Dong Zhang , R alph T . Y ang , NH3-SCR of NO over one-pot C u -SAPO -34 catalyst : Perform ance enhancem ent by doping Fe and M nCe and insight into N 20 formation [J ], Applied
C atalysis A : G eneral , 2017,543:247-256.
[4] 盛丽萍.CeOX 基低温SCR 脱硝催化剂的抗S 02中毒与
N 20生成机理[D ].浙江大学,2019.[5]
周俊虎,杨卫娟,周志军,等.选择非催化还原过程中的 N 20生成与排放[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13):91-95.
[6] W erther J , O gada T , Philippek C . N 20 emissions from the
fluidised-bed com bustion of sewage sludges [J ]. Jou rn al of the Institute of Energy , 1995,68(475):93-101.
[7] 王启民,李源,杨海瑞,等.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420的
生成、消解与控制[D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〇2):108~111,
[8] 王智化,周昊,周俊虎,等.不同温度下炉内喷射氨水脱除
NOx 的模拟与试验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2004(01):48-53.[9] 路涛,贾双燕,李晓芸.关于烟气脱硝的SNCR 工艺及其
技术经济分析[J ].现代电力,2004(01): 17-22.[10] 袁建伟,成濑一郎,大竹一友.燃煤烟气中喷氨脱硝
对氧化亚氮(N 20)生成的影响[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1993(S 1):111-117.
[11] 袁建伟,冯波.喷氨同时脱除NO 和\0过程的化学动力
学模拟[J ].环境化学,1995(01): 1-8.
[12] 卢志民.SNCR 反应机理及混合特性研究[D ].浙江大学,
2006.
(上接33页)
表5
甲醛法与折光率法的比较
样品车用尿素中尿素含量/%甲醛法
折光率仪法
133.0332.82
232.8632.82333.0132.86432.8332.76532.8332.84632.8332.74平均值
32.90
32.81
机器人避障问题3注意事项昌都论坛
(1)
待样品冷却后,用少量去离子水冲洗瓶壁,加 入甲基红指示剂1滴(指示剂不宜加多,颜太深导致 橙不好判断),用200 g /LNaOH 溶液中和至淡红, 再用0.5mol /LNaOH 溶液中和至橙。在调的过程 中注意要用去离子水充分冲洗瓶内壁,以免瓶内壁上沾 有酸或者碱而影响最终的滴定体积。
(2) 样品调至橙后,加入20 m L 甲醛溶液摇匀,
再加10滴混合指示剂,用c (NaOH >=0.5 mol /L 标准溶 液滴定至出现稳定的红为终点,记录滴定的体积V 2。 由于用0.1 mol /LNaOH 标准溶液滴定时,终点颜变 化缓慢,不宜判断,故选用0.5mol /LNaOH 标准溶液。 滴定时速度不能过快,最好控制在6~8mL /min , —定 不能出现连续滴定,否则会影响结果的精密度。
4结语
使用甲醛法分析车用尿素中的尿素含量,节约了分
析时间,为生产提供了准确及时的分析数据。实验发现,
取样量、消解时间、调的手法、滴定速度都会对结果
的准确度及精密度产生影响。只要严格执行分析操作及 注意事项,准确度及精密度才完全满足中控分析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Q /H S FD 1.07.3001—2014[S ],[2] G B /T 2441.1—2008[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