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报告 高铋铅中铋含量的测定 Na2EDTA滴定法

阅读: 评论:0

高铋铅化学分析方法
2部分:铋含量的测定
Na2EDTA滴定
试验报告

高铋铅化学分析方法
2部分:铋含量的测定 Na2EDTA滴定法
实验部分
1.1  方法提要
试料用硝酸-酒石酸分解,抗坏血酸、硫脲掩蔽少量的锡、锑、砷、铁、铜等元素,用乙酸钠溶液调节至溶液pH值为1.5~1.7,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测
其铋量。
1.2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本标准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所用水均为二级水。
1.2.1 抗坏血酸
1.2.2 硝酸(ρ1.42g/mL
1.2.3 硝酸(1+1)。
1.2.4 酒石酸溶液(200g/L)。
1.2.5 硫脲饱和溶液。
1.2.6 乙酸钠饱和溶液。
1.2.7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约为0.010 mol/L)
1.2.7.1 配制:称取3.80 g Na2EDTA于500mL烧杯中,加100mL热水溶解,冷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放置三天后标定。
1.2.7.2 标定:移取四份20.00 mL铋标准储存溶液(1.2.8)于一组400mL烧杯中,加水至100mL,加入10mL酒石酸溶液(1.2.4)、5mL硫脲饱和溶液(1.2.5),摇匀,用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1.2.7)至黄变浅,乙酸钠饱和溶液(1.2.6)调节pH值为1.5~1.7(用精密pH试纸测试),加入0.2g抗坏血酸(1.2.1)、3滴二甲酚橙溶液(1.2.9),继续滴定至红变为亮黄即为终点。随同标定做空白实验。
按公式(1)计算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
                              …………………………(1)
式中:
——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1 ——移取铋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2 ——标定时消耗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0 ——测定时滴定空白溶液消耗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ρ0 ——铋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
208.98 ——铋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平行标定四份的平均值为标准滴定液的浓度,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四次标定体积的极差值应不大于0.10mL,否则重新标定。
1.2.8 铋标准储存溶液:准确称取2.0000g纯金属铋(质量分数≥99.99%),置于250mL烧杯,加入40mL硝酸(1.2.3),盖上表面皿,低温加热至溶解完全,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取下,冷却,用硝酸(1.2.3)吹洗表面皿及杯壁,移入1000mL容量瓶中,补加160mL硝酸(1.2.3),用水稀释至刻线,混匀。此溶液1mL含铋2.00mg
1.2.9二甲酚橙溶液(2 g/L),限2周内使用。
1.3 实验方法
1.3.1 试料
称取5.00试样,精确至0.0001g。
1.3.2 测定次数
独立地进行2次测定,取其平均值。
1.3.3空白实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实验。
1.3.4 试料分解
将试料(1.3.1)置于400mL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湿,加80mL硝酸溶液(1.2.3),20mL酒石酸溶液(1.2.4)盖上表面皿,低温加热至试样完全溶解,煮沸赶尽氮的氧化物,取下冷却至室温,用水吹洗表面皿及杯壁,将溶液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线,摇匀
1.3.5 试料测定
分取20.00mL上述溶液(1.3.4)至400mL烧杯,补加6mL硝酸(1.2.3),加水至100mL,加5mL硫脲饱和溶液(1.2.5),摇匀。
用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1.2.8)至黄变浅,乙酸钠饱和溶液(1.2.6)调节pH值为1.5~1.7(用精密pH试纸测试),加入0.2g抗坏血酸(1.2.1)、3滴二甲酚橙溶液(1.2.9),继续滴定至红变为亮黄即为终点。
1.3.6分析结果的计算
铋含量以铋的质量分数wBi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2)计算:
…………………(2)
式中:
    c ——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4 ——滴定时,试液消耗的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3 ——滴定时,空白试料溶液消耗的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 ——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208.98——铋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所得结果表示至小数点后2位。
实验结果及讨论
2.1溶样方法
试样Bi 2和Bi 5,分别选用硝酸溶样法和硝酸-酒石酸溶样法两种溶样方法,溶样方法和实验现象数据见表1。
1 溶样方式
溶样方法
硝酸溶样法
硝酸-酒石酸溶样法
Bi 2
Bi 5
Bi 2
Bi 5
实验现象
溶液澄清,放置一段时间后底部出现少量不溶物。
溶液略混浊,放置一段时间后底部出现少量不溶物。
溶液澄清,放置一段时间,溶液依然澄清,无不溶物。
溶液澄清,放置一段时间,溶液依然澄清,无不溶物。
由上表可以得到,硝酸和硝酸-酒石酸的溶样方法分解试样效果一致,但是硝酸-酒石酸溶样法能够保持试液的稳定性。本方法选用硝酸-酒石酸溶样方法。
2.2 实验条件
2.2.1 硫脲用量
硫脲不仅掩蔽铜,还与铋生成黄的硫脲铋络合物,增加了溶液稳定性。移取25.00mg铋标准溶液,加入30.00mg铜,按照实验方法测定,结果见表2。
2 硫脲饱和溶液(1.2.5)的加入量对铋测定的影响
硫脲饱和溶液(1.2.5)加入量/mL
1
5
10
实验现象
试液无颜
终点不敏锐
试液亮黄
终点敏锐
试液黄加深
终点敏锐
测得铋量/mg
--
24.98
24.98
由表2可见,增大硫脲加入量,试液颜由无变为亮黄,再变为黄加深;滴定终点由不敏锐变为敏锐。本法选择硫脲加入量为5mL
2.2.2 抗坏血酸加入量与加入顺序
pH1.5~2.0的微酸性条件下,三价铁与Na2EDTA的络合常数是25.1,通常选用抗坏血酸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消除三价铁对铋测定的影响。
移取25.00 mg的铋标准溶液,加入0.30 mg 铁(按样品中含铁量0.15%计),选择在调节pH前和调节pH后加入不同量的抗坏血酸(1.2.1),考察抗坏血酸对铁的掩蔽作用,结果见表3
3抗坏血酸的加入量和加入顺序铁的掩蔽作用
山河之恋淘题吧
实验条件
抗坏血酸加入量/g
抗坏血酸加入顺序
试验现象
测得铋量/mg
绍兴县鉴湖小学
25.00mg Bi
+0.30mg Fe
0
--
终点不敏锐
25.26
0.1
调节pH前加入抗坏血酸
终点敏锐,颜由红突变为亮黄
25.03
0.2
24.96
0.3
24.92
0.4
24.96
0.5
25.00
0.1
调节pH后加入抗坏血酸
24.92
0.2
24.98
0.3
24.92
0.4
25.05
0.5
25.03
由表可见,在调节pH值前后加入0.1g~0.5g的抗坏血酸,均可消除莫迪利亚尼0.30mg 铁对铋测定的干扰。
根据YS/T 240.1-2007,如果在调节pH前加入抗坏血酸,当试样溶液中存在大于1mg的碲时,能被抗坏血酸还原成黑,影响终点判定。所以本试验选择在调节pH值之后加入抗坏血酸,同时并考察了大于1mg的碲存在时,抗坏血酸加入量对铋测定的影响。
移取25mg的铋标准溶液,加入2.5mg 的碲(按样品中含1.25%计),在调节pH后加入不同量的抗坏血酸(1.2.1),并立即进行滴定,结果见表4
2.5mg 碲存在时抗坏血酸的加入量对铋测定结果的影响
woc
实验条件
抗坏血酸加入/g
抗坏血酸加入顺序
试验现象
测得铋量/mg
25.00mgBi
+2.5mgTe
0.1
调节pH后加入抗坏血酸
终点敏锐
24.92
0.2
终点敏锐
24.92
0.3
终点较敏锐,溶液颜略暗
25.03
0.4
终点不太敏锐,溶液颜为暗黑金花瓶1999
/
由上表可以看出,当碲量为2.5mg时,在调节pH值后加入0.1g~0.3g的抗坏血酸,可以实现铋的可靠测定。
综上,试验选择在调节pH值后加入0.2g抗坏血酸来掩蔽铁的干扰
2.3共存元素干扰

本文发布于:2023-06-26 11:16: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22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溶液   滴定   加入   测定   标准   方法   硝酸   结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