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11期现代园艺浅析住宅小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刘佳林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一中学
276400
)
考虑住宅小区公共空间服务人的特定性、全龄化,以及室外游憩功能与室内居住功能的互补性和应避免相互干扰等因
素,从设计视角、要素落实、文化融入、空间布局、无障碍设计等方面概括总结了人性化设计住宅小区公共空间的相关措施
。
人性化;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失去文化的传承将导致场所感和邻里关系的消亡,并会由此引发多种社会心理疾患。在小区公共空间中充分挖掘融入当地的文化资源,就是保护和发展了居住环境的人文特。在设计时应突出场所的人文内涵,可设置一些历史文化、科教宣传、艺术展示等方面的内容。形式上,可以利用书法、篆刻、诗词、楹联、匾额等传统造园形式提高环境的文化意境;结合植物、动物、昆虫等造型小品增强趣味性;采用说明标牌介绍园内植物的种类习性,普及植物科普知识;等等。尤其应重视倡导和保护居民参与小区文化建设方面的积极性,设立书法、绘画、手工艺等的展示区域,形成共建、共享、共乐的文化氛围。 2011江西高考作文1.4创造舒适的交往空间
在普遍性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奏偏快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面临更大的精神压力,加上独门独户单元式居住模式,造成了较少的邻里间交往,加重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孤独感。小区公共空间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平台。舒适交往空间的打造,既要考虑其本身的功能性、人性化,也要避免室内外活动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更需注意各种功能之间相融相生的关系。1.4.1静态活动区。静态活动区宜布置在临近住宅楼的区域,避免室外活动噪音对居住生活的干扰。同时也方便对静态活动需求较高的老年人、婴幼儿、残障人士等就近参与室外活动。静态活动区主要布置亭、廊、花架等,配套设置书画台、桌、座椅坐凳、行走扶手等;硬化场地不宜过大,防止人集中产生噪音。在植物配置上,应保证夏季有足够的遮荫、冬季有足够的阳光。1.4.2动态活动区。规模足够大,设有集中绿地广场的小区,可在集中绿地广场内相对远离居民楼的区域设置球场、健身区、休闲广场等。动态活动区因其噪音较大,主要应考虑避免对居住生活的干扰问题。除了区位选择上尽量远离居民楼外,还应在动态活动区与居民楼之间设置绿化隔离带,起到降噪防尘的作用。设施配置上可考虑饮水器、浣洗池、休息座椅坐凳等。1.4.3动静过渡区。动态活动区与静态活动区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两者之间首选绿植过(下转第199页)
住宅小区公共空间是人们日常接触度较高的一种
外界环境,作为小区居民室外活动的载体,主要为小区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专属景观的属性;同时具有全龄化服务功能的需求,以满足各年龄段居民的使用需要。或优或劣的景观环境设计作品一旦建成,
会从不同方向、不同程度影响和改变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好的住宅小区公共空间会让人感觉便利、舒适、亲切,具有浓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即与住宅融为一体,又形成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一个有机体。因此在方案设计时,不能“为了造景而造景”,而应把“人性化”的因素放在第一
位,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始终。考虑邻里间对人际交
往和感情沟通的向往,合理布置交往的空间场地;从人的审美、心理和活动要求出发,营造景观环境,引导人们走出居所,拥抱自然,参加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获
得归属感,提升认同感,促进人文环境的改善。具体设
计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住宅小区公共空间中人性化设计的具体措施1.1基于“人”的视角进行设计
小区居民是小区公共空间长久的体验者、使用者、受益者。因此,小区公共空间打造的服务对象是小区居民,而非观光客、考察团。以此立意,应总结、分析、准每栋楼住户日常生活中相对固定的出行及活动线路,沿线以人的视角为基础,以人的感受为核心,区分主次安排景观节点,打造居民日常视角下最美的景观环境。在具体表现上,多考虑“人的视角”、“人行线路”、“人聚集区域”,不要过分追求几何形状、造型寓意、整体效果。
1.2尊重“人”的习惯落实要素
设计师应认真分析绿地踩踏、非机动车违停、私人花卉室外无序摆放等行为发生的原因,寻是否存在因未尊重人的习惯而引起的设计缺陷。习惯的改变需要引导,而非强制。景观设计在这方面需要尊重“人”的习惯落实景观要素,用便捷舒适、景宜人的景观作品,将易发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这也是优美的景观与良好的习惯相互正向促进的关键。1.3重视“人”的文化需求
1
61〇. All Rights Reserved.
(
上接第161页)渡、小径相连。同时考虑儿童室外活动
的需要,可在动静过渡区内结合科普宣传设置儿童活
多肽类药物动场地。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需求以及他
们所处的发展阶段,界定游乐场的面积和边界。临近静
态活动区的区域设置供低年龄段儿童活动的沙池嬉戏、草地练步等;临近动态活动区的区域设置供高年龄段儿童活动的秋千、跷跷板、木马以及尺度适宜的小型场地等。既承接动静态有效过渡,又照顾监护人对环境的需要。环境设计时,多采用鲜艳、纯粹的彩,充满童趣的造型,避免针刺类植物、异香类花卉,远离供配电、热力、燃气等可能带来伤害的设施,为儿童创造安全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1.5标配无障碍设施
无障碍设施是公共空间中必不可少的设施,能否提供行动方便、安全舒适的空间,创造平等参与的环境,关键在细部处理上。除按标准设置坡道、盲道、配备残疾人厕位外,还应在台阶和坡道处设置扶手、座椅区预留轮椅位等,充分体现人性关怀,让残障人士更愿意参与户外活动,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高青县实验中学
优派viewpad7
2
玉女性经
结语
小区居民是小区公共空间的主人。公共空间及其形成的景观环境不仅仅具有供人观赏、向人展示的功能,更主要的是供人使用的功能。脱离了人的活动、人的故事和人的精神,公共空间的存在便失去了意义。设计师、建造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此基础上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建造原则,充分考虑人的感受、
尊重人的习惯、满足人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此即是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关键所在。
(收稿:201809-31)
王云.景观艺术学:景观要素与艺术原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02-01.
[2]户江月.历史文脉元素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5
[3]丁绍刚.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师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9
[4]王其钧.中国古建筑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8-41?[5]施淑文.建筑景观彩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1,些地方林业主管部门与森林公安在案件查处上难以衔接到位,林业
工作站、林政稽查队等移交给森林公安的案件,没有跟踪到底,或者森林公安接到众反映的案件也没有反馈给林业部门,各自查处案件,导致案件查处情况彼此有盲区。
3.2基层林业部门体制保障有待强化林改后,宜春市基层林业站所(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森林派出所)仅800多人,而全市林地面积106.7万hm 2,人均负责林地面积达666.7hm 2。林改后山林分到千家万户,由原来管集体为主变为管千家万户,且目前基层执法人员普遍老化,已多年没有更新,多数年龄偏大,难于适应繁重工作需要。由于没有林业行政执法专项经费保障,物资装备落后,缺乏必需的物质手段,导致执法检查、调查取证和实施处罚困难,严重束缚了行政执法人员的手脚,影响了执法水平和质量的提高。3.3林业执法刚性不强对滥伐林木案件的处理普遍较轻,量刑轻刑化趋势较为明显,打击滥伐林木犯罪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合力,盗伐滥伐犯罪活动得不到有效遇制。
4对策及建议
4.1要落实地方政府的责任而非单独林业部门
目
林静珊前,宜春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已建立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但是各地政府建立健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长效机制,要细化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检查方案,对考核奖惩也要作明确规定,真正将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的责任落实到地方各级政府领导肩上。
4.2建议组建林业综合执法机构虽然实施林业综合执法改革非常困难,涉及到林业系统内部机构职能和人员岗位的调整,相应的,就要重新配置部分行政资源,也要调整部分人员的既得利益,但是组建综合执法机构,降低行政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率,可以彻底改变多头执法和重复执法的现状。
4.3强化基层林业部门源头管理能力加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执法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执法条件差和手段落后的局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适应新形势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需要。加大对基层林业部门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充实基层林业部门队伍,提高基层林业部门队伍的
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
(收稿:2018-07-16)江东华(1971-),女,江西樟树人,工程师,本科,研究方
向:森林资源监测、森林资源调查设计。
2018年第11期现代园艺1
99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