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的高考作文集锦
【作文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天,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造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鸟儿的侦察报告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定风波
一
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啪啦的
打在树木上,岩石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
方才还在树丛中跳跃的松鼠不见了,方才还在树林里聒噪的鸟儿不叫了,剩下的是一片人声喧哗……他们走在雨中,有的撩起衣襟,擦拭不断打在脸上的雨水;有的小心翼翼,生怕弄脏了早已遍是污泥的鞋子;有的大步疾行,忽的跌倒在地上,溅起一片泥水,引来一阵惊叫……
风雨来得太意外了,人们猝不及防,方寸大乱。
苏轼微醺,走在后面。这条沙湖道他已经来来回回走了无数遍,小路曲折、泥泞,全然不像汴梁城里的那些宽阔而平坦的大路。
汴梁,唉——他已经离开很久了。
二
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啪啦的打在房檐上,石阶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
方才还在厅堂里谈笑的朋友不见了,方才还在檐下吵闹的孩子不见了,剩下的是一片人声喧哗……他们大喝着他的名字,把仓皇走出的他一把抓住,推推搡搡弄上了囚车。
风雨来得太意外了,他猝不及防,方寸大乱。
乌台的囚室外,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街上的人却不少,人们要看一看他——企业家宣言这个曾经一举高中榜眼,曾经被皇帝大加赏识,曾经春风得意的苏轼。汴梁城里的宽阔而平坦的大路上,一辆囚车在穿行,雨在他眼前下着,雨水在他心中流着……
三
广州塔吊倒塌雨渐渐地小了一些,他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着风雨,叹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阳光,也就是另一种人生的必然了。
缓缓地走着,心情渐渐的轻松而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了起来。晚风习习,不觉间云已经散了,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
他回过头去,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意料之外的一场风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获。
【作文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各异的锈铁锭不甘寂寞地聊了起来。
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
乙:我愿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者离不开我。
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可不同啊!
丁:他们都在寻适合自己的位置。
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请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站在哪里
一个人站在人生的转折当口,一切都变得那么的不确定,明天你将站在哪里?
翻开尘封的历史,我看到了赤壁下的苏轼——
二十二岁登进士科,二十七岁登制科头等,被皇帝预定为未来的宰相……多么圆满的人生路!然而,在辉煌的未来与眼前的弊政之间,良心使他在任何时候都选择直言不讳,“一肚子不合时宜”使他得罪了当权的小。 “乌台诗案”被陷之后,苏轼被抛到这荒凉凋敝的黄州。
在这里,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地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慨人生如梦;他与朋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时运不济,命途多舛,都不能让他那颗高傲的心屈服。
站在赤壁之下,登上文学之巅。
翻开历史的下一页,我又看到了西子湖畔的苏轼——
在这里,再次被迫远离政治核心的他看到的不是自己命运的坎坷,看到的是西湖如美丽杭城的眉目,一旦淤塞消失,世间就少了一分难得的美景。他义卖字画,发动募捐,调动民众疏浚清淤。挖出来的淤泥如何处置呢?他的目光落到了白堤上:再筑一道大堤,岂不一举两得?
于是,五里长堤,六座石桥,为西子湖再添两道亮丽的风景:“苏堤春晓”、“六桥烟柳”并称“西湖十景之首”。当春日晴朗,柳条低垂,微风过处,万枝婀娜;遇细雨蒙蒙,烟波浩淼,柳披纱缦,水被云吞……
这本是一道“不为游观为民耳”的大堤,却无意间成了世间最美的风景。这是一道为民谋福的堤,一道中国文人的社会良心筑成的堤。有了无数绝美的诗文,再筑一道实在的长堤。人生有如此成就,夫复何求?
站在西子湖畔,成就人生之巅。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左右人生的顺逆,如不系的小舟漂泊在茫茫的大海。但是只要有一颗不
屈的心,一颗爱人的心,那么,何必在乎站在哪里呢?站在哪里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文题目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
跑
——超然台怀古
汽车行驶在齐鲁大地上,远远地就看见一座貌似城墙的土堆,那就是密州的超然台。 晚云似火,登台漫想,历史的画卷在眼前展现开来……
初春的风还是寒冷的,但是已经柔和了很多。刚刚经历了一场大饥荒的密州正逐渐地显出生气来。一队人马轻快地奔驰在原野上,尘沙扬起,喊声震天。祈雨归来,他突发奇想,要顺便享受一下狩猎的乐趣。
这一年,苏轼正当不惑。经历了御史台案,经杭州辗转到密州,人生跨过了仕途的巅峰,正要走向不系之舟般的辗转。
面对密州长期干旱、蝗虫遍野的凄惨景象,他大刀阔斧,敢作敢为,上表减免赋税,开仓赈济灾民,鼓励恢复生产,救助收养孤儿……尽到了一个朝廷命官的职责。
也就是这一年,北方边界战事频繁,北宋抵御西夏入侵,取得了最大的一次胜利,收复了大量失地。不可理解的是,朝廷却在此时向辽国割地七百余里。苏轼因为战争的胜利而颇受鼓舞,更因为割地的屈辱而倍感痛心。
“老夫聊发少年狂……”
在密州至多有一两只小野兔的平旷土地上,他想象自己穿上汉代羽林军的锦帽貂裘,牵着黄犬,架着苍鹰,纵马奔驰,弯弓射虎,奔赴边关,杀敌立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他在奔跑,那颗年轻的心并没有因为一时的官运不济而受到太多的影响。但是,再坚硬的石头也耐不住流水的日夜消磨。
政局的风云多变,朋党的此消彼长,斗争的腥风血雨……苏轼仿佛一条小船,一路漂泊。御史台案、乌台诗案,黄州、惠州、儋州……最终客死天涯!奔跑的灵魂也有疲惫的时候。
“持节云中”的戍边报国的壮志豪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归隐之心。从密州的纵马奔驰,到黄州沙湖道中的雨中徐行,这一跑一走虽然促成了苏轼不朽的文学成就,但是背后却有着更多令人遗憾的东西。优秀的人才在无休止的相互倾轧,相互残害中消磨着他们的锐气,永无止境的内耗将那些优异者变成再也难以拿出实绩的“精神贵族”。 青年时,我们为了理想而呐喊,冲锋,劈波斩浪。日子一天天过去,呐喊变成了彷徨;射天狼变成了买田置产;奔跑变成了徐行!老年时,我们捋着长髯,飘飘似仙的感慨:也无风雨也无晴。代代相传,周而复始,两千余年!
道大难容,才高为累。当内耗逼着青年停下了奔跑的脚步,一个民族放慢了发展的速度。
氢氧化锰土筑的超然台已经残破不堪,在斜阳的余晖中显得那么的苍凉。
开心网001【作文题目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东坡的选择
我曾在这秋水之畔永日无言地伫立,凝视江水中那寂寞削瘦的身影。就像所有跋涉在官场仕途上的文人,孤独的我常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失意。是的,我拥有了荣华富贵,社会地位,不灭才情。但我年轻的心灵里仿佛总在下着濛濛的细雨。当夕阳西下,羁鸟归林,疲惫的我不得不黯然离去,空留下几声无奈的叹息。 我也曾在如火的七月来到这里,昔日的秋水已非昨夜的波澜不惊。我听见远古的呐喊穿越时空,激荡回旋这赭黄的浑流。当曹孟德把他的杜康倒入了滔滔的江水,猎猎东风吹拂起周公瑾的衣襟,熊熊的烈火点燃了两岸的芦苇,浓黑的烟雾弥漫了整个天际,于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那是历史的心跳与呼吸。
而今夜,我又来了,带着朋友,驾着扁舟,抱着美酒。还是千年前的明月,朗照着细草微风的原野;还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着亘古不变的忧愁。只是千年前那场著名的战役,已不到它一丝一缕的痕迹。而我的心,在这样的氛围中,亦迷茫而空灵。
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箫,怀古,感伤。微风吹过两岸的芦花飘飞起来,如烟如雾。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我的心仿佛被一只天外之手拨动,微微地震颤出一连串的轻音。三十多年的往事在我的脑海里一一映现:五岁时开始苦读,老父苏洵严厉地教导,与弟弟
子由快乐地嬉戏。十九岁上京赶考,文章震动天下,文坛领袖欧阳修不吝美地赞誉……但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灾难忽然降临,乌台诗案牵连家人朋友,自己被下放黄州……妻离子散,独居僻野,为何命运要如此作弄人?
凉风阵阵,我从无边的思绪中清醒过来。江水,明月,芦花,箫声,在我眼前和耳边交错出现。冥冥间,远古和自然的情思在我的心中交融了。于是,刹那间的感悟便如醍醐灌顶,我终于超脱了。——在焦灼与通达之间,我选择通达。在功名与自然之间,我选择自然。在官场与赤壁之间,我选择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