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雷让斯咖啡馆的会晤

阅读: 评论:0

同学们好!上一节课我们讲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哲学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经济学重要转向。
这节我们将继续探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会晤,以及二者合作的第一部作品《神圣家族》。
故事八:雷让斯咖啡馆的会晤
图书管理系统马克思、恩格斯在见面之前,实际上是神交已久。两人的首次见面是在1842年11月,恩格斯称为“十分冷淡的初次见面”。1844年,他们两人都通过《德法年鉴》上各自发表的文章对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并迫切希望进一步交换思想、探讨问题。
1844年8 月的一个晚上,马克思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叫雷让斯的咖啡馆再次会见了恩格斯。正是这次会面,他们彼此发现什么叫作“英雄所见略同”,于是在两人头脑中渐渐萌发了携手开创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念头。从此,这两位伟人便结下了终生的友谊,他们的首次合作也很快正式启动。当年九月,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合著《神圣家族》。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伟人始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友
谊也堪称举世无双。列宁曾这样称赞到:
catia逆向设计“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一名典型的“富二代”,几代经商,家境殷实富足。而出生知识分子家庭的卡尔·马克思,父亲是一名律师,家庭条件也很不错。在他的朋友圈中,交往的亲友概属知识分子类型,生活在这种“象牙塔”环境之中,马克思怀揣浪漫主义的理想彩,精于辩证批判,可谓是一名“知识青年”。那么这样的一位“知识青年”是怎样与“富家公子”产生出友谊火花的呢?
18201128日,恩格斯出生在德国巴门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与马克思相比,恩格斯的家庭环境和童年生活有着不一样的景象。恩格斯家族几代经商,还有贵族血统,可以说是当地的名门望族。1842年,由于父亲生意需要,恩格斯被送往曼彻斯特的分厂工作。在去往曼彻斯特途中,他经过莱茵地区,访问了科伦的《莱茵报》编辑部。马克思当时任主编,在那里恩格斯与马克思第一次见面。但是,在这次会见中,马克思对恩格斯表现的并不友好,而是非常冷淡。恩格斯在后来回忆说:
11月底我赴英国途中又一次顺路到编辑部去时,遇见了马克思,这就是我们十分冷淡的初次会见。马克思当时正反对鲍威尔兄弟……因为我同鲍威尔兄弟有书信往来,所以被视为他们的盟友,并且由于他们的缘故,当时对马克思抱怀疑态度。”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是由最初相遇的各自冷淡到再相见的彼此欣赏进而逐渐升温。他们同住伦敦时,每天下午马克思都会邀请恩格斯来家中做客,有时会就某一问题探讨好几个小时。周末时,两人也常一起来到郊外散步。即使在他们分开后,也一直保持书信联系,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看法
作为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也为无产阶级革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恩格斯是享誉德国的思想家、革命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大量经济支持。马克思去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在两人初次见面后的一年中,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马克思为厘清国家是维护私人利益的工具还是实现理性与自由的保证问题,开始撰写黑格尔法哲学批
米尔斯海默。而恩格斯由于身处资本主义的中心——英国,对资本主义的感受与理解更为直接而深刻,他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等文章,表明了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于是,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开始逐渐升温,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8448月28日,恩格斯在回德国的途中经过了巴黎,提出要再次与马克思见面。在这天晚上,马克思与恩格斯相见于巴黎的雷让斯咖啡馆。这是一间具有法国摄政时期风格的咖啡屋,也是当时巴黎最为著名的咖啡屋之一。他们在这里进行了第二次会见,这次交谈与上次明显不同,他们都惊喜的发现彼此都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这更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好感,增加了两人继续进行理论研究和政治斗争的信心。
1844年8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在雷让斯咖啡馆会晤后,他们进行了透彻的交谈,打算通过一部小册子对布鲁诺·鲍威尔做最后的清算,公开发表他们的共同观点。在那次见面后的一个月左右,即1844年9学院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合著了《神圣家族》。
我的老师璐君《神圣家族》全名为《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主要是针对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鲍威尔将自己的学说称为是“批判的批
判”,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把他们的这部著作命名为《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借此讽刺青年黑格尔派一伙妄自尊大,自以为超乎众的丑态。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揭露了鲍威尔等人英雄史观的思想根源和认识论根源,阐发了唯物主义众史观的一系列基本观点,科学地解决了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地位以及众创造历史的途径和动力等问题,提出了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在《神圣家族》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性成果,就是对唯物主义史,特别是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进行了详尽的甄别与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此时已经意识到,他们将要构建的“新哲学”体系,虽然属于唯物主义谱系,但却是它的一种现代形态,是一种超越旧哲学、旧唯物主义的“新唯物主义”。
1845年2月《神圣家族》在法兰克福出版单行本。这一年,由西印度银行改称的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设立分行。它是外国银行侵入中国的开始,也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家新式金融机构。第一次战争之前,西方殖民者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主要由公司、洋行承担,主要业务也只是进行国际间的货币兑换和金融周转。而丽如银行在中国设立分行之后,大批的外国银行开始进入中国。一方面,西方列强希望通过这一手段吸收中国资金,
扩大自身实力,并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获得各种特权,使中国财政金融命脉逐渐被列强控制。另一方面,外国银行的入侵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变化。随着外国银行的不断设立,中国旧有的钱庄、票号等逐渐被近代意义的银行所代替。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本期推荐图书: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再见!

本文发布于:2023-06-26 05:53: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13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批判   中国   银行   进行   群众   唯物主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