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比较研究作者:张婧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04期 摘要:根据教育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目的和作用,可将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目前,终结性评价仍是我国外语教学中主要的评价方式,而形成性研究仍处在发展阶段。本文旨在通过阐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涵义以及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来对未来教学评估的发展予以展望。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比较研究
中央军葛菲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评价受到极大的关注。早在1967年斯克里文就在他的《评价方法论》中提出,评价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目标,用可比较或可量化的尺度进行合理的评判。斯克里文提出的“评价是一个单一过程”的说法产生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有不同的作用,但这些作用不会影响评价的过程。形成性评价强调的是过程,终结性评价强调的是结点或起点。下文将阐释形成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的定义。
溧阳市文化小学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一、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义
br35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教学评价[1]。其目的在于了解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或缺陷。具体地说,形成性评价指教师实施的所有活动,和学生在评价自己中进行的活动。这些活动提供了反馈的信息以使教师来更改教学活动,当证据真正地用来适应教学的需要时,这些评价就是形成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体系由教师、学生、学校、家长、社会、课程与教材,评价方式及手段,每个因素相互独立自的作用。但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形成性评价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它的目的是对整个教程或其某个重要部分取得的较大成果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因而它是一种评定分数划分等级的评价。终结性评价还应具有形成性评价的职能。通过终结性测验,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