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可的松
第七章 安全防护知识
一、防火、防爆
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形成的灾害..
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燃烧的三要素..这三个要素中缺少任何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和维持;因此;在火灾防治中;如果能阻断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扑灭火灾..火灾过程一般分为初起、发展、猛烈、下降、熄灭五个阶段..在灭火中;要抓紧时机;正确运用灭火原理;力争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
2、点火源概念及分类
点火源是指能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这种能量可以是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也可以是机械能;根据点火源产生能量的来源不同;点火源可分为火星、火焰、高
热物体、电火花、静电火花、撞击、摩擦、化学反应热、光线聚焦等..
①在原材料使用会用到一些易燃易爆物品;这些物料具有闪点低;易挥发等特性;遇到明火或静电;很容易发生着火事故; ②在设备改造、检修过程中;违章动火或防范措施未落实到位;极易发生火灾;
③由于电气设备老化、短路;造成过载、过热现象;很容易发生火灾;
④雷击也是造成建筑物、配电设施火灾的不容忽视的因素..
归结火灾爆炸的常见原因有:1.吸烟引起的事故..2.在使用、运输、储存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粉尘时引起的事故..3.使用明火引起的事故..4.静电引起的事故..5.由于电气设施使用、安装、管理不当引起的事故..6.物质自燃引起的事故..7.雷击引起的事故..8.压力容器、锅炉等设备及其附件;如果带病运行或管理不善时;都会发生事故..例如安全阀、液压计失灵;压力过高而无法泄出;液位不准就会烧干锅等;都会发生爆炸.. 在生产过程中要采取措施控制这些点火源引起的火灾;为防止电器火源引起的火灾;电器线路
、接头必须牢固;不准乱拉乱接电线;不准随便使用电炉、电热水器等..为防止机械点火源引起的火灾;在易燃易爆场所不能使用铁制工具;应使用铜制或木制工具;不准穿带钉鞋;对机械传动轴与轴套;应定期加润滑油;以防止摩擦发热引燃轴套附近散落的可燃粉尘等;为防止静电引起火灾;生产场所不准穿化纤工作服;必须穿棉布工作服等..
3、爆炸、爆炸极限
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程;是系统蕴藏的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骤然释放或转化的现象..爆炸可以由不同原因引起;但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归根结底必须有一定的能源;按能量来源爆炸可分为三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爆炸极限:当可燃气体、蒸汽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把能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作爆炸下限;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气体、蒸汽和可燃粉尘危险性的主要参数;物质的爆炸下限越低;危险性越大;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物质危险性越大..
从爆炸极限概念可以看出可燃气体或蒸汽发生爆炸必须与空气或氧形成爆炸混合物;且达到一定浓度;并有点火源才会爆炸..所以说;整个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系统内虽存在可燃气体或蒸汽;但整个系统是密闭的;在系统内形不成爆炸混合物;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
4、防中毒
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在常温常压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气体如一氧化碳、氨、氯等;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等;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喷漆时形成的雾滴等;这些都是毒物存在形式..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也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
毒物危害治理措施: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加强排风;将含毒空气排出也是防治措施之一;对接触毒物作业的工人进行个体防护有特殊重要意义;如穿防护服装;戴防腐手套;防毒面具等..
总之;常用的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有隔离、设置薄弱环节、个体防护、避难与救援等;岗位上操作室与生产装置隔开;加强系统密闭化减少跑冒滴漏;就是防止中毒、火灾爆炸
事故的安全措施..个体防护是一种不得已的安全措施;但却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5、灭火的方法
主要有冷却灭火法水、隔离灭火法开辟隔离带、窒息灭火法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抑制灭火法干粉、1211灭火器..
1冷却灭火
接喷洒在燃烧的物质上;使可燃物质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
用水冷却灭火;是扑救火灾的常用方法;用二氧化碳灭火剂则冷却效果更好..还可用水冷却建筑构件、生产装置和容器等;以防止它们受热后压力增大变形或爆炸..
2隔离灭火
是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这个条件;将燃烧物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分散开;使燃烧停止..
这种灭火方法;是扑救火灾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
3窒息灭火
是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通常需要足够的空气氧这个条件;采取适当措施来防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者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氧的含量;使燃烧物质因缺乏或断绝氧而熄灭..
这种灭火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性较强的空间或设备容器内的火灾..
常用灭火器的名称和用途及种类
灭火器的类型:清水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
1二氧化碳灭火器
不导电;扑救电气、精密仪器、油类和酸类火灾;不能扑救钾、钠、镁、铝物质火灾..
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2干粉灭火器
不导电;可用于扑灭燃烧液体、贵重仪器、油类、可燃气体的火灾;也可扑灭带电设备的火灾;灭火效果好;无毒性;无腐蚀作用;所以被广泛应用..
3泡沫灭火器
有一定的导电性;扑救油类或其他易燃液体火灾;不能扑救忌水和带电物火灾..
7、灭火器的使用方法:1占领上侧风2保持适当距离2-3米3拔掉保险销、压下压把4忌颠倒使用5对准火焰根部6由远及近;水平扫射7火焰未灭不轻易放松压把8一经使用需重新充装..
8、室内消防栓的使用方法
1打开消火栓门;按下内部火警按钮按钮是报警和启动消防泵的..
2一人接好头和水带奔向起火点..
3另一人接好水带和阀门口..
4逆时针打开阀门水喷出即可..注:电起火要确定切断电源..
9、室外消防栓的使用方法
1用扳手打开地下消防栓的水袋口连接开关..
2将消防水袋进行连接..
3用扳手打开地下消防栓的出水阀门开关..
4接连水袋口及出水头..
5至少两人以上手拿喷水头;向火源喷水直到火灭熄为止..
消防安全的四懂四会:
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会报火警;懂预防火灾的措施;会使用消防器材;懂灭火方法;会扑救初期火灾;懂逃生方法;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二、电气安全技术
(一)安全电压是指:42V、36V、24V、12V、6V..
(二)安全电压的应用
1、在有触电危险的场所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可采用42V安全电压..
2、无特殊防护的局部照明灯应用36V或24V的安全电压..
脉管舒3、在金属容器内、隧道内、矿井中等特殊危险环境中使用照明灯;应根据危险程度采用24V或12V安全电压..
(三)防静电安全操作
1、工作中;应尽量不进行可使人体带电的活动..
2、合理使用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和工具..
3、工作时应有条不紊、果断稳重;避免急骤动作..
4、在有静电危险的场所;不得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如钥匙、硬币、手表、戒指等;也不许穿钉子鞋..
5、不准使用化纤材料制作的拖布或抹布擦洗物体或地面..清教运动
栅栏组织四安全用电常识
触电事故是由电流的能量造成的;是电流伤害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要注意以下几点安全要求:
1、车间内的电气设备不要随便乱动;发生故障或损坏;如刀闸、电灯开关的绝缘或外壳破裂等;应及时报告;请电工检修;不要擅自拆卸修理..
2、经常接触使用的配电箱、闸刀开关、按钮开关、插座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在生产中;如遇照明灯坏了或熔断器熔体熔断等情况;应请电工来调换或修理;调换熔体;粗细应适当;不能随意调大或调小;更不能用铁丝、钢丝代替..petri网
3、使用的电气设备;其外壳应按安全规程;必须进行保护性接地或接零..移动电气设备时必须切断电源;导线不得在地面拖来拖去;以免磨损;导线被压时不要硬拉;防止拽断..
4、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用电动工具;应有漏电保护器;其导线、插销、插座必须符合三相四线的要求;要有接零接地保护..不得将导线直接插入插座孔内使用..
5、在清扫环境时;不要用水冲洗电器开关箱或电器设备;更不要用碱水揩拭;以免使设备受潮受蚀;造成短路和触电事故..
6、在雷雨天;不要走进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20米以内;以免有雷击时发生雷电流入产生跨步电压触电..
7、对设备进行检维修时;一定要切断电源;并在明显处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安全警示标牌..
8、动力配电箱、柜、板周围不得堆放物品;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正确的安全距离是1.2米..
9、使用行灯要有良好的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灯泡上的金属灯口不得外露..引线要采用有护罩的双芯软线;并装“T”型插头;防止插入高压的插座上..行灯的电压在一般场所不得超过36V;在特别危险的场所;如锅炉、金属容器内;潮湿的地沟处等;其电压一般不超过12V..
10、在遇有高压线断落到地面时;导线断落点周围10m以内;禁止人员入内;以防跨步电压触电;不要跨步行走;应用单足跳离危险区域..
11、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沙土、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等灭火器材灭火;切不可用水或者泡沫灭火器灭火;救火时应注意自己身体的任何部分及灭火器具不得与电线、电气设备接触..
三、机械安全技术
首先是企业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机械本身处于安全状态;作为员工;在操作机械时危险时时存在;操作者应注意:
1、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掌握设备的操作要领后方可上岗..
2、严格按照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操作前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在确定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4、机械设备在运行中也要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是检查紧固的物件是否由于震动而松动;以便重新紧固..
5、机械设备严谨带故障运行;千万不能凑合使用;以防出事;
6、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不准不用或将其拆掉..危险机械设备是否具有安全防护装置;要看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是否能防止操作人员身体任何一部分进入危险区;或进入危险区时保证设备不能运转运行或者能作紧急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