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的颜——周作人小记

阅读: 评论:0

疲劳的颜——周作人小记
作者:孙德鹏
来源:《读书》2012年第02
        我仍旧不觉得文学与人心世道有什么相关。
自应力混凝土        ——周作人
        周作人一个人独自追求着中国的文艺复兴
        ——木山英雄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文章有如祭器,这是周作人的说法。祭器放在神坛上,在祭者看来是颇庄严的,有没有一个霹雳打死妖怪的功效就另当别论了。所以,写好文章第一须得不积极。不管他们卫道卫文的事,只看看天,想想人的命运,再来乱谈,或者可以好一点(《关于写文章》)。十年后,周作人又重申了这种态度:
        做文章最容易犯的毛病其一便是作态,犯时文章就坏了。……文章是个人所写,对手却
是多数人,所以这与演说相近,而演说更与做戏相差不远。我是不懂戏文的,但是听人家说好的戏子也并不是这样演法,他有自己的规矩,不肯轻易屈己从人。小时候听长辈谈一个故乡的戏子的轶事,他把徒弟教成功了,叫他上台去演戏的时候,吩咐道:你自己唱戏要紧,戏台下边鼻孔像烟囱似的那班家伙你千万不要去理他们。(《谈文章》)
        周作人对文学的看法近于常识。其一,好文字是浸在自己性情里的见识与趣味,所以从不屈己从人;其二,拿腔作调最是为文大忌。腔调是什么?是凡事都煞有介事的样子,处处流露出非凡的自觉,好像要把读者也装订成册。阿城有好语:好文章不必好句子连着好句子一路下去,要有傻句子笨句子似乎不通的句子,之后而来的好句子才似乎不费力气就好得不得了。人世亦如此,无时无刻不聪明会叫人厌烦。这好比说写文章就是参加狂欢,没有套路、风格、腔调……带着腔调的狂欢多尴尬,统一了腔调的狂欢就是可怕了。
        在民国史上,胡兰成是自在地读周作人的第一人。他的笔端如有禅机,英雄多是家常味道,寻常小人物却成了天下人的知己。周作人被他描绘成道家隐士,只是寻味于人间。胡兰成擅写中国的礼乐风景,对同时代的破落文人则难得有一句好语,周作人是少数几个能得到他尊敬的、神清气爽的一个人。在《周作人与路易士》一文中,他为周作人
描画出一种平实的人生:超声功率放大器五四时期写过吸收犯“谈龙谈虎,令人变的文字,北伐之后则把人生收缩了,表现出淡淡的忧郁绝对大牌>乳胶手套生产线,不过这仍是一种令人喜爱的落叶气质。生在一个急于要求完成的时代里,周作人却较少飞扬刺激的姿态,恰如他钟爱的小品文风格,给人生设定了简静的底。

本文发布于:2023-06-26 03:49: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10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周作人   祭器   狂欢   文学   句子   演说   风格   戏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