艇
主尺度:艇长155米,艇宽8.7米,吃水9.3米
排水量:10600吨(水上)/16000吨(水下)
航速:19节(水上)/24节(水下)
艇员编制:130-135名
潜深:300米
噪声值:135-155分贝
动力装置:2座VM-4S型(OK-700A型)压水式反应堆,功率60000马力;双轴。
弹道导弹:16枚SS-N-18(P-29P)"浦鱼"(Stingray)潜射弹道导弹。
:6具533毫米发射管,载18枚53型。
搜索雷达:"魔盘"(Snoop Tray)搜索雷达,I波段。
声纳:MGK-400型"鲨鱼齿"(Shark Teeth)主/被动搜索与攻击舰壳声纳,中/低频;"鲨鱼皮"(Shark Hide)被动舷侧阵列声纳,低频;MGK-519型"鼠叫"(Mouse Roar)主动攻击舰壳声纳,高频。 电子对抗:"砖浆"(Zaliv-P/Brick Pulp)无源威胁截获告警系统;"公园灯"(Park Lamp)侦察侧向设备;"圆边帽"/"克雷姆林"-2(Rim Hat/Kremlin-2)电子侦察系统。
通讯系统:2部超低频电子测位通讯浮标;卫星导航系统;船舶惯性导航
系统;"欢春"(Pert Spring)卫星通信系统;"鳕眼"(Cod Eye)辐射测量六分仪。
至2003年初,有5艘部署在太平洋舰队,有可能在2003-2005年全部退役。
"德尔塔"IV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排水量:108 00 t(水面),135 00 t(水下)。
艇总长:166m。水线长:158m。艇宽:12m。吃水:8.7m。
航速:24kn(水下),14kn(水面)。
人员编制:135人。
动力装置:核动力,2座VM-4压水堆,功率180MW;2台GT3A-365汽轮机,第一部136章物理老师李雪霜
功率27.5MW(37 400马力);2台应急电动机,功率450KW,双轴。
导弹:16枚马卡耶夫设计局SS-N-23"轻舟"("无风")弹道导弹,导弹采用三级液体燃料火箭推进,星体惯性制导,射程8300 km,具有4~10个分导弹头,每个 弹头当量为100kt,圆概率误差5 00 m。这种型号导弹的直径与SS-N-18相同,
但其射程更远。装有革新家设计局SS-N-15"星鱼"反潜导弹,惯性制导,射程45 km,可载200 kt当量的核弹头或40型。
颠沛的国宝
:4具533mm发射管,采用53cm,总共携带18枚。
对抗措施:"砖浆"/"砖堆"电子战设备,"公园灯"D/F雷达警戒设备。
雷达:"魔盘"对海搜索雷达,I波段。
声呐:"鲨鱼鳃"主/被动、低/中频搜索与攻击舰壳声呐。"黑蛎蛇"低频被
动舷侧基阵。"鼠叫"主动攻击高频舰壳声呐。"黑蛎蛇"甚低频被动搜索拖曳基阵。
(一)研制背景与计划
1.型号的产生
60年代初,前苏联海军重新承担对有限的陆地目标进行核攻击,进行第二
次打击的使命,随之建造了发射SS-N-6型弹道导弹的"扬基"(Yankee)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在1963~1974年间共建造了34艘。
70年代前苏联海军承担了以最大的努力来充实潜基战略核力量,奉行"有
限洲际核战争"的政策。鉴于"扬基"级核潜艇装备的SS-N-6导弹射程仅3000km,稍高于美国"北极星"A-1导弹的射程2200km,不能覆盖美国本土,因此开始研 制SS-N-8型弹道导弹,以便在巴伦支海、北冰洋以及西北太平洋前苏联控制的海域发射导弹,攻击美国所有主要城市。
该级艇即为"德尔塔"(DELTA)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共有四型,即D-I(667Б)、D-Ⅱ(667БД)、D-Ⅲ(667БДР)、和D-Ⅳ(667БДРМ)型弹道导弹核
潜艇。
2.研制计划
(1)计划概况
陈映真
"德尔塔"(D)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计划,从60年代末期研制SS-N-8型弹道导弹开始,又研制了SS-N-18、SS-N-23导弹,分别装备了D-I、D-Ⅱ、D-Ⅲ和D-
Ⅳ型核潜艇,共43艘,至今仍有16艘在役,仍然是俄罗斯战略核潜艇的主力,占现役弹道导弹核潜艇总数的88.8%。
(2)研制时间表
开始研制SS-N-8型弹道导弹:60年代末用人不察
开始建造D-I型核潜艇:1969年
D-I型首艇服役:1972年
开始建造D-Ⅱ型核潜艇:1972年
部署使用SS-N-8型弹道导弹:1973年
D-I型18艘艇建成:1974年
D-Ⅱ型4艘艇建成:1975年
开始建造D-Ⅲ型核潜艇:1976年
SS-N-8型导弹部署完成:1977年
开始部署使用SS-N-18型弹道导弹:1978年
开始建造D-Ⅳ型核潜艇:1981年
D-Ⅲ型14艘艇建成:1982年
开始部署使用S8-N-23型弹道导弹:1987年
D-Ⅳ型7艘艇建成:1992年
(3)研制单位
设计单位为红宝石设计局,建造厂为北德文斯克造船厂(SeverodvinskShipyard)和共青城造船厂(KomsomolskShipyard)。
3.使命任务
该级潜艇设计时以攻击美国本土为主要使命。她装备了前苏联第一型水平较高的潜基弹道导弹,在较安全的水域发射,即可覆盖美国领土的大量战略目标。
和平时期,该级艇可使用改装的导弹发射商业卫星。
4.服役状况
"德尔塔"(D)级核潜艇目前有16艘在役,其余都已退役:
D-I型核潜艇于1969~1974年共建造了18艘,目前还有2艘在役;
D-Ⅱ型核潜艇于1972~1975年共建造了4艘,目前已全部退出现役;
D-Ⅲ型核潜艇于1976~1982年共建造了14艘,目前还有7艘在役,即
K180、K211、K129、K449、K490、K496和K506艇;
D-Ⅳ型核潜艇于1981~1992年建造了7艘,目前全部在役
(二)总体性能与装备
1.总体布置与结构
建湖实验小学该级艇采用双壳体结构,水滴线型。首圆钝,尾尖瘦,圆柱形艇体。艇内采用小分舱布置,包括舱、蓄电池舱、住舱、指挥舱、导弹舱、辅机舱、反应堆舱、主机舱和尾舱。采用围壳舵,尾部为十字形操纵面。
该级艇的四型艇之间在总体布置与结构上略有不同。D-I型艇导弹尺寸较大,所以艇上只布置12枚,导弹舱长2m,而且在第4对与第5对导弹之间增加了耐压舱壁(见图2.2-8)。
D-Ⅱ型艇布置了16枚SS-N-8型导弹,所以艇中部增长了15m。导弹舱的高度与D-I型艇相同,但弹舱外面的非耐压壳体呈逐渐的向下倾斜,与尾部非耐压壳体连接在一起。
D-Ⅲ型艇携带SS-N-18型导弹,所以艇长度稍长5m,导弹舱外面的非耐压壳体更加高了,上层建筑也加高了2.5m。
D-Ⅳ型艇装备SS-N-23型导弹,艇具有"驼峰"或"龟背"甲板结构,导弹舱非耐压壳体与前几型艇基本相同,尾部安装了位置较低的有一定角度的水平尾鳍板,两侧有减摇鳍,以增加稳性。
缺氧诱导因子2.动力装置
该级艇装备了2台紧凑布置型压水堆装置。D-I、D-Ⅱ型艇装备了VM2型压水堆,D-Ⅲ、D-Ⅳ型艇为VM4型压水堆,两型堆内部结构有所不同,堆功率基本相同,200MW,可提供轴功率36.75MW(50000hp),堆芯寿命12年,续航力可达300000 nm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