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相关知识培训

阅读: 评论:0

药品相关知识培训
1、鼻炎
1、鼻炎指的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炎症。表现为充血或者水肿,患者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
2、慢性过敏性鼻炎
三栖人 (1)临床表现:反复出现打喷嚏,流清涕,鼻塞,鼻子发痒,不少患者在早晨起床的时候发作或症状最明显
(2)联合用药:西药+中成药+外用药  应用举例:氯雷它定+通窍鼻炎片+滴通鼻炎水
(3)保健方案:蜂胶软胶囊、葡萄籽素软胶囊  慢性鼻炎很顽固,时间长了引起头痛失眠等症状,抵抗力也下降,容易感冒。在服用鼻炎药物同时,建议您服用蜂胶,它既能抗炎,又能增强抵抗力,有利于鼻炎的康复。打喷嚏是过敏症状,建议平时服用葡萄籽素,抗过敏,改善过敏体质。
matlab带通滤波器
(4)专业关怀:注意不要感冒;药物要坚持服够疗程,不能有所好转就停药,不利于彻底,避免粉尘、花粉等对鼻子的刺激。
3、相关病症:慢性鼻炎、鼻窦炎(局部症状:流脓鼻涕、鼻塞、头痛、嗅觉减退或消失、视力下降(少见);全身症状:精神不振、易倦、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急性发作:有畏寒,发热)。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4、相关药品:(左)盐酸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通窍鼻炎片、鼻炎灵片、鼻炎康胶囊、鼻渊口服液、千柏鼻炎片。滴通鼻炎水、伯克纳、呋麻滴鼻液。
二、腹泻
1、概述: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2、怎么通过粪便形状来诊断腹泻原因?
(1)若粪便为灰白,可能是结石、肿瘤、蛔虫等引起胆道梗阻,导致胆黄素无法随大便排出;   
(2)若为黑,在没有进食动物血制品和黑的食物、药物的前提下,则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   
(3)粪便为红则常提示下消化道出血;   
(4)有柏油样腥臭味的粪便常提示痢疾;   
(5)淡黄则提示脂肪消化不良;   
(6)多泡沫、酸臭味一般多为糖消化不良;   
(7)恶臭则为蛋白质消化不良以及肠道有害菌多。
(8)大便中还能直接看到寄生虫或者虫多为寄生虫导致。
3、措施:病因,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必需抗感染,以针对病原体的抗菌
最为理想。复方新诺明、氟哌酸(诺氟沙星)、环丙氟哌酸(环丙沙星)、氟嗪酸(氧氟沙星)对菌痢,沙门菌或产毒性大肠杆菌,螺杆菌感染有效,甲硝唑对溶组织阿米巴、梨形鞭毛虫感染有效,因此,这数种药物常用于急性感染性腹泻,包括预防和所谓旅行者腹泻。乳糖不耐受症和麦胶性乳糜泻所致的腹泻在饮食中分别剔除乳糖或麦胶类成份。高渗性腹泻的的原则是停食或停用造成高渗的食物或药物。分泌性腹泻易致严重脱水和电解质丢失,除消除病因,还应积极由口服和静脉补充盐类和葡萄糖溶液,纠正脱水。胆盐重吸收障碍引起的结肠腹泻可用消胆胺吸附胆汁酸而止泻。胆汁酸缺乏所致的脂肪泻,可用中链脂肪代替日常食用的长链脂肪,因前者不需经结合胆盐水解和微胶粒形成等过程而直接经门静脉系统吸收。
三、胃炎
1、概述: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统称。常见病,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胃炎常见的为单纯性和糜烂性两种。前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后者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有呕血和黑粪。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
征,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
确诊主要依赖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本病常见于成人,许多病因可刺激胃,如饮食不当,病毒和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均可能引发本病。
2、胃炎:多为对症,药物包括制酸剂,H2拮抗剂和质子泵。
3、胃溃疡:消化性溃疡指胃肠黏膜被胃消化液自身消化而造成的超过粘膜肌层的组织损伤,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胃及十二指肠最为常见,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其病因、临床症状及方法基本相似,明确诊断主要靠胃镜检查。
刘智仁
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逐渐消失,再次进餐后疼痛重复出现,如此反复循环。
胃溃疡疼痛多位于剑突下(即通常所说的心窝窝)正中或偏左,疼痛范围一般较局限,局部有压痛,但是疼痛的部位,并不一定就是溃疡所在的部位。当溃疡深达浆膜层或为穿透性溃疡时,疼痛可扩散至胸部、左上腹、右上腹或背部等身体其他部位。
4、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餐前空腹时或半夜出现,进食或服用制酸剂后可稍缓解。有些特殊的溃疡病的疼痛节律性不是很明显,如老年人的溃疡及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等。
赵天麟十二指肠溃疡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右。疼痛范围一般较局限,局部有压痛,但是疼痛的部位,并不一定就是溃疡所在的部位。当溃疡深达浆膜层或为穿透性溃疡时,疼痛可扩散至胸部、左上腹、右上腹或背部等身体其他部位。
5、胃溃疡的:药物的目标就是消除病因和控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及避免并发症 目前最常用的药物分为以下几类:
(1)抑制胃酸分泌药:目前临床上主要有H2受体拮抗剂(H2-RA)及质子泵抑制剂(PPI)。H2-RA可抑制基础及刺激的胃酸分泌,常用的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尼扎替丁;PPI作用于壁细胞胃酸分泌终末步骤中的关键酶H+-K+ATP酶,使其不可逆失活,抑酸作用更强且作用持久。PPI促进溃疡愈合的速度较快、愈合率较高,适用于各种难治性溃疡或NSAID溃疡患者不能停用NSAID时的,还可与抗生素的协同作用可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因此是十二指肠溃疡乃至消化性溃疡的首选用药。常用的PP
I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等。   
(2)粘膜保护剂:目前已不属于溃疡的一线用药,但与抑酸药联用后,可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溃疡复发,常见的如硫糖铝、胶体铋,枸橼酸铋钾、米索前列醇等。   
(3)胃肠动力药:主要用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的患者以促进胃肠排空,缓解症状。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分散片。
6、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目前尚无单一药物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因此必须联合用药。近年来国际上抗幽门螺杆菌相关指南及共识,推荐的一线方案是以PPI为基础加上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方案,疗程7d~14d。临床证实其具有疗效高、耐受性和依从性好等优点。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的抗生素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某些喹喏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PPI及胶体铋体内能抑制幽门螺杆菌,与上述抗生素有协同杀菌作用。溃疡的疗程一般为4-6周,部分需要维持8周,前2周一般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随后继续予以抑制胃酸分泌及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巩固。由于周期相对较长,因此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坚持服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十二指肠溃疡的病情。
四、脚气
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
1、脚气与脚气病
  脚气是足癣的俗名,也称“香港脚”。有的人把“脚气”和“脚气病”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医学上的“脚气病”是因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而“脚气”则是由真菌(又称毒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
2、脚气与脚臭
也有人把脚臭认为是脚气,这也是不对的。在多汗条件下,脚上的细菌大量繁殖并分解角质蛋白,再加上汗液中的尿素、乳酸,产生脚臭。脚臭可能是脚气,但不是所有的脚臭都是脚气,脚气也未必都脚臭。二者没有必然联系,主要判断依据是镜检有无真菌,镜检呈阳性者为脚气。
3、病因:本病是由皮肤癣菌(真菌或称霉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湿或鞋袜不通气等都可诱发本病。皮肤癣菌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
4、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鳞屑角化型脚气
1)糜烂型:
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或伴有裂口,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
好发于足缘、足底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鳞屑角化型:
  好发于足跟、足缘部。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皮肤干燥、角质粗厚、脱屑,易发生皲裂。本型
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常年不愈,大多数患者由糜烂型、水疱型转化而成。
5、------根治脚气五大原则:
    1、对脚气病菌接触的鞋袜杀菌、消毒,并预防脚气病菌重新感染。
  2、时不能损害健康皮肤,尽可能不要使用激素类产品。
  3、此病传染容易引起手癣和性器官疾病,要及时。
  4、一定要保持脚的干净和干燥,才能预防脚气。
    (1)糜烂型: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然后外涂足安宁、龙胆紫或脚气粉,每日2次。
  (2)水疱型:足部起小水疱,未破溃者,可以先用3%硼酸溶液浸泡,或外搽克霉唑癣药水、复方水杨酸酊剂一次,然后选用酮康唑、特比奈芬等抗真菌霜剂、溶液。
  (3)角化型: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或使用具有皮肤修复功能的足安宁。最好涂药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皮剥脱。
  脚气是顽固的皮肤病,单一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利用中西医结合效果显著。
    5药物:主要有四种:1.咪康唑2.酮康唑3.益康唑4.克霉唑 其它联苯苄唑、特比萘芬
6、注意事项
codcr  1)要坚持用药,足癣是一种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质层中生长繁殖。需长期用药才能杀死它。 勿自动停药,通常应在自觉好了后,继续用药数周,最好是能作霉菌检查及培养,连续三星期都是阴性才算治愈。
  2)人体表皮细胞的更换周期是28天,所以必须用药不少于28天。

本文发布于:2023-06-25 23:24: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301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治疗   溃疡   腹泻   症状   引起   药物   鼻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