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初三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单元期末复习汇编
一、选择题
1.小明和宁宁两人多次进行百米赛跑,同时出发,每次小明都比宁宁提前10 m到达终点。如果两人都以原来的速度跑,将小明的起跑线向后移动10 m,宁宁仍在原起跑线,两人同时出发,结果是()
A.两人同时到终点B.小明先到达终点
C.宁宁先到达终点D.无法确定谁先到
2.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刻度的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3.35cm,3.36m,3.55cm,3.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3.405cm B.3.36cm C.3.38cm D.3.41cm
3.a、b两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乙地,a车以速度v0出发,先加速再减速,到达乙地时的速度恰好还是v0;b车也以速度υ0出发,先减速再加速,到达乙地时的速度恰好也是υ0。两车所用时间分别为t a和t b,其大小关系是()
A.t a=t b B.t a>t b C.t a<t b D.无法确定
4.甲、乙两小车从相距20m的AB两点同时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 (b) 所示,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时间t后,两小车相距6m,则t不可能是()
A.20s B.260s C.140s D.180s
5.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
C.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m/s
D.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6.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
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A.28.33米/秒B.13.60米/秒C.14.78米/秒D.14.17米/秒
7.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A1B1C1凸形,一个为A2B2C2凹形,两个相同小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通过凹形槽的时间为t2,则t1、t2的关系为
A.t1=t2B.t1>t2C.t1<t2D.无法确定
8.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所做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三个物体运动速度关系是v甲>v乙>v丙
无镍电镀B.相同时间它们运动的路程关系是s丙>s甲>s乙
C.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关系是t丙>t乙>t甲
D.若路程相同,同时出发丙最先到达终点
9.某商场的自动扶梯在0.5分钟内,可以把站在扶梯上的顾客送到二楼.如果扶梯不动,人走上去需要1.5分钟,那么,当人沿着开动的自动扶梯走上去,需要的时间是
A.2分钟B.1分钟C.3/8分钟D.0.5分钟
10.“龟兔赛跑”是同学们熟悉的寓言故事。如图所示,表示了寓言中的龟、兔的路程s 和时间t的关系(其中直线段表示乌龟,折线段表示兔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赛跑中,兔子共休息了50分钟lrx
B.乌龟在这次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0.1m/min
C.兔子最后冲刺阶段的速度为0.5m/s
D.兔子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5m/min
二、选择题
11.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其中介绍了曾侯乙编钟如图所示。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过木槌敲击编钟使其振动发声
B.敲同一组编钟,通过改变钟的大小来改变音调高低
C.编钟具有特殊的音,雄浑深沉
D.用不同力度敲响同一个编钟,响度相同
12.小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能够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甲图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B.乙图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变小
C.丙图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向下拉动活塞声音变低
D.丁图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声音变大
13.下列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⑤将钢尺伸出桌面一定长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比较两次的不同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③④
14.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C.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D.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不
同
15.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配电装置
B.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C.在市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
D.道路两边植树,除了可以绿化,还可以控制噪声传播
汽结构16.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的是()
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人体检测B.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接收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17.国庆节前夕,同学们在操场上齐声高歌,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深情表白伟大祖国。演唱中涉及到下列声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自动化运维系统
A.歌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听众的耳中
B.唱歌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歌声的响度越大
C.“齐声高歌”指的是音调高
D.老师能通过音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
18.“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游戏,当你对着手机说话时,它会做一个侧着耳朵听你说话的姿势“认真”倾听,当你说结束时,它会用它独特的声音模仿你说的话并重复一遍,针对这一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我们听到“汤姆猫”说话的声音是由它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B.人说话声音太轻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这是因为人说话声音音调太低
C.“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音不同所以能够区分
D.两种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
19.下列几种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其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①摩托车的消声器②听到巨大响声时,用双手堵耳③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
a.阻断声音的传播
b.防止声波进入人耳
c.防止噪声的产生
A.①和a,②和b,③和c
B.①和c,②和a,③和b
C.①和b,②和c,③和a
D.①和c,②和b,③和a
20.如图所示,将闹钟放在鞋盒里,四周覆盖隔声材料,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需要控制许多变量,以下给出的控制变量,不合理的是()
A.闹钟响铃的时间B.听者到声源距离
C.所用材料的厚度D.声源发声的响度
三、选择题
2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t2
B.乙物质的沸点可能大于t2
C.甲物质在6~10min内可能没有吸热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22.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