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章末练习题

阅读: 评论:0

第三章 声
一、选择题
1.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震耳欲聋”来形容人说话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      D.都有可能
2.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A.音      u魅dr探测器B.响度    C.音调    D.声速
3.关于回声定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以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B. 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C. 科学家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发明了声呐,可以测量海底的深度,还可以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D. 倒车雷达利用了回声定位的技术
4.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
A. 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 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 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D. 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雷雨天,总是先听到雷声,稍后才能看到闪电
B.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C. 弹奏吉他时,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是要改变弹奏的响度
D. 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6.人潜入水中时,仍能听见岸上的人讲话的声音,这时声音的传播者是(  )           
A. 空气                               B. 水                               C. 讲话人的声带                               D. 空气和水
7.下列对声的应用中,不是利用了回声定位的是(  )           
A. 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防潮纸B. 医生为病人检查身体时所做的“B超”
C. 渔船探测鱼的位置                                           D. 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                      B.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来判断           D.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9.婷婷自制了一个叫做“水瓶琴“的乐器,如图所示,它是通过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而成.让水面高度不同,主要是为了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  )
A. 音调                                  B. 音                                  C. 响度                                  D. 传播速度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
C.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 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11.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关于超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 超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 超声波的频率比声音低                                       D. 人耳可以听见超声波
12.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B. 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 回音的声速比原来声音的声速要小                      D. 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二、填空题
13.在验证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快慢关系时,小明用钢尺接触如图所示的转动齿轮.当齿轮转动变快时,他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变________;当齿轮转动变慢时,他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
14.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能发出声音。吹气时,瓶口外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促使瓶内气体向外流动,使瓶内气体压强小于瓶外的压强,空气又向内流动。这样空气在瓶口不停地________,就发出了声音.空气进出瓶口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
​   
15.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而产生的;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汞、酒精或煤油等液体的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为________ V.    毛豆剥壳机
16.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________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________.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17.如图甲所示,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会看到橡皮筋变“胖”变“虚”了,同时听到了声音,此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从________ 控制噪声的.
 
18.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耳朵贴近管口会听到两次声音.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一定大于________ s以上;后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经________传来的,其理由是________.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另一端的人会听到________次声音.原因是________.   
19.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读作  ________,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   
20. 音乐会上听到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________ 产生的,同时我们也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 不同.   
21.人们用________来划分声音的等级.物理学上把发声体做________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对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要听的声音产生________的一切声音都是噪声.如图所示,图中a、b、c、d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__是噪声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________。

A                  b                c              d   
22.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震耳欲聋”说的是声音 ________大.   
(2)“悦耳动听”说的是声音 ________美.
(3)“尖厉刺耳”说的是声音 ________高.   
三、实验探究题
2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液晶屏保护膜B.借肋于仪器观察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图象不同.
C.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D.用一张硬纸片先后在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听声音的变化.   
(1)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________.(选填字母)   
(2)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和传播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________(选填字母)说明________.
②________(选填字母)说明________.   
24.利用气球可以做很多物理小实验.
(1)将吹好的气球用针扎破,气球发出响声,该响声的声源是________,破裂过程中,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如图甲所示,将气球吹大并用夹子夹紧,剪取一小段吸管用胶带固定在气球上,将一根细线穿过吸管并水平拉直,松开夹子,气球向前运动,此现象说明:①________②___
_____.此过程中,相对于气球,细线是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把气球放在钉板上,再把木板放在气球上,向木板上施加一定的压力,气球变形但不会刺破,若想让气球被刺破,可采取的方法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   
(4)如图丙所示,向悬挂着的气球的A侧吹气,气球会向________(选填“A”或“B”)运动,此现象说明________.   
四、综合题
25.雪花落水也有声    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在3月份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结论.
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赫到2×105霓虹灯变压器赫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海豚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海豚异常烦躁.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 著名的约翰·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是个奇才.普罗斯佩勒提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
滴撞击水面发出,他们确实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下雨时那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
      事情还没有结束,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一开始,他们也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但是,他们不是简单否认,而是要用实验来验证.在一个风雪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   

本文发布于:2023-05-14 03:19: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988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声音   气球   说明   产生   发出   听到   利用   空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