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在地球大气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把这些统称为大气现象即气象。 天气:指某一地区的某一瞬时或某一段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暖干湿风雨雪霜等用几个气象要素或几个天气情况来综合描述的。
气候:指一地长时间或多年的大气状态,包括平均状态和极端状态,通常用各种气象要素的统计量来表示。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以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大气组成: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干洁大气:除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和气体。
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直呼,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辐射,对地面起到保 暖增温的作用。
卷尺设计农田中的CO2的主要来源为土壤和大气。
作物光合作用CO2的来源为大气。
辐射:自然界中一切物体,只要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就会不停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界传递能量,这种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辐射的特性:波动性和粒子性
太阳辐射的波长观测范围为:0.15~4.0um
地面和大气辐射的波长观测范围为:3~120um
黑体: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的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的物体。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散射: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大气中的各种质点,使太阳辐射能向四面八方分散开来,这一现象称为散射。
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的形式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
散射辐射:阳光被大气散射后,以散射光形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总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是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和。
地面辐射:地面按其本身的温度不断向外放射长波辐射,称为地面辐射(RLu)
地面反射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回大气空间,这部分辐射称为地面反射辐射。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传向地面的辐射。
把震动开关开到最大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亦称净红外辐射。
地面净辐射: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净辐射(Rn),也称地面辐射差额。
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光饱和现象: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的光照强度以后,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度增大而增加了,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光饱和点: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
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减小而降低,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与呼吸作用消耗的物质相平衡时的光照强度。
植物光周期现象: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日照长度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热容量:在一定条件下,物体温度变化1°C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热导率:当温度垂直梯度为1°C时,单位时间内通过水平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日较差: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工艺拖鞋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值。
非绝热变化:由于空气与外界有热量的交换而引起的空气内能的变化。 绝热变化:空气与外界没有热量的交换,而是由于外界压力的变化对空气做功,使空气膨胀或压缩引起的空气内能的变化。
干绝热直减率大小为1°C/hm
湿绝热直减率大小为0.5°C/hm 湿绝热直减率大小是变化的,随气压减小而减小,随温度增大而减小。
气温日变化: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
气温垂直梯度: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程度。
逆温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
三基点温度:最高、最低、最适温度。
农业界限温度: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某些重要物候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的温度。
积温:某一时间内逐日平均气温的累积之和。
活动积温:作物在某时期内活动温度的总和。
山药去皮机有效积温:作物在某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
农耕期: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0°C持续日期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值。
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的条件下,降低气温使空气达到饱和的温度。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的日变化相反,一天中最高值出现在清晨,最低值出现在14~15时左右。
水汽发生凝结的条件:空气达到饱和或者过饱和状态,并有凝结核或凝华核存在。
水汽凝结发生方式:增大水汽含量;降低温度
露:贴地层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发生凝结而形成的小水滴,T>0°C。
霜:贴地层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发生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T<0°C。
雾:当近地层的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弥漫在空中,使水平可见距离小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
云存在与发展的条件: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有凝结核;水气的不断输送和补充;使空气中的水汽发生凝结的冷却过程。
降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
降水的形成:充分的水汽供应和空气的绝热上升运动。
降水量:从大气降落到地面的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层厚度。
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存在时,单位质量空气所承受的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始动力。
地转风:在自由大气平直等压线的气压场中,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所形成的的风。
梯度风:在自由大气中,空气作曲线运动时,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
蛋白纯化
白贝罗风压定律: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南半球则相反。
大气环流:大范围的大尺度的大气运动的基本状况及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可以促进热量的交换,使高低纬度之间的温差得以缓和,也可以带动水汽的输送,使海陆之间的水分得以循环。
大气环流的特性:稳定性和易变性
行星风系:全球范围内呈纬向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的名称(由上到下):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
风带的分布名称(由上到下):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焚风:气流翻越高大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形成又干又热的风称为焚风。
气团:在水平方向上仍然存在着物理属性比较均匀,垂直方向变化比较一致的一大块儿空气。
峰:冷暖气团之间过渡区域称为锋面,将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冬季:西伯利亚气团,热带太平洋气团 夏季:西伯利亚气团,热带太平洋气团,赤道气团,热带大陆气团。
锋的类型:暖锋、冷锋、准静止锋、锢囚锋。
暖锋: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冷锋:在锋面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
暖锋过境后的天气: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冷锋过境后的天气:阴雨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风力减弱。
气旋:在同一高度中心气压低于周围的大尺度漩涡。
气旋的天气特点:多阴雨;成因:气旋内部气流运动模式为,近地层气流围绕中心作逆时针旋转,由于摩擦作用,气流向中心幅合,中心气流由于周围气流的幅合作用而上升。因为绝热冷却,发生水汽凝结,形成云雨所以气旋内部一般多为阴雨天气。
反气旋:在同一高度中心气压高于周围大尺度漩涡。
反气旋天气特点:多晴朗;成因:中心气流下沉增温,所以一般为晴好天气。
灾害性天气:指能够对人类生产,生活或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特殊天气。
冷害:指农作物生育期间遭受0°C以上的低温危害,引起农作物生育延退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活动受阻,造成农业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
冻害:越冬作物,经济林果木以及人畜在越冬期间遇到较长时间的低于0°C的低温或剧烈降温引起体内结冰或躯干冻伤,丧失生理活力,继而造成整体死亡或部分死亡的现象。
霜冻:在植物生长季内,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气层的温度降到0°C以下,引起植物体冻伤害的现象。
白霜指有白小冰晶 黑霜指不出现小冰晶
霜冻的类型:早霜冻,晚霜冻,平流型霜冻,辐射型霜冻,平流辐射型霜冻
霜冻的防御政策:农业技术措施:培育抗寒品种,编制农业气候区划,选择适宜种植区,选择适宜播栽区,加强田间管理以培育壮苗,增强抗逆性等。
物理措施:灌水法,熏烟法,覆盖法,加热法,鼓风法,喷雾法,风障法。
台风:形成在热带海洋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台风的垂直范围:对流层及平流层下层
水平范围:海平面气压场中最外围的闭合等压线
台风水平结构:从内到外;台风眼、台风涡旋风雨区,台风外围大区
台风天气:狂风,暴雨,风暴潮
气候形成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形既可形成其本身独特的气候特点,又可以改变邻近地区的气候状况,以致对辐射,温度,湿度,降水,风等多种气候要素造成影响。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以气候条件来估算的农业生产潜力。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依光,温,水,CO2组合状况而不同。
中国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区别:海洋性气候:岛屿或邻近海洋的地区,由于受海洋,特别是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的影响,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温低于秋温,温度变化和缓。气温的年、日较差较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降水丰富,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云雾较多,日照较少。
大陆性气候:分布于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常受大陆气团控制,很少受到海洋暖湿气团影响所形成的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温高于秋温,温度变化剧烈。气温的年、日较差比较大,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降水稀少,季节分配不均匀,多集中于夏季,年际变化大。干燥、相对湿度低,云雾少,日照多,终年多晴朗天气。
水析仪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在大陆东部地区形成的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类型。夏季:有来自海洋的海洋气团,海洋性气候特点突出。
冬季:有来自大陆的大陆气团,大陆性气候特点突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较差较大。
东亚季风最强,包括我国东部的广大地区、朝鲜、日本。
季风更替时间和强度等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
地中海气候:指纬度30-40°附近大陆西岸的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气候类型。地中海地区最典型。地中海气候:指纬度30-40°附近大陆西岸的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气候类型。地中海地区最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