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章 醇、酚、醚
一 基本内容
1. 定义和分类
(1) 醇
醇即是烃分子中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不包括某些化合物的烯醇式)。羟基-OH是醇的官能团。根据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和多元醇。根据分子中羟基所连烃基的类型不同,可分为饱和醇、不饱和醇、脂环醇、芳香醇等。根据羟基所连碳原子的不同类型,可分为伯、仲、叔醇。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元醇分子中,两个或三个羟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化合物不稳定,容易失水生成醛、酮或羧酸;羟基连在双键碳原子上的醇为烯醇,烯醇与醛或酮形成动态平衡: 聚结器
(2)酚
酚为芳烃中芳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根据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酚(如苯酚)、二元酚(如对苯二酚)和多元酚(如1,3,5-间苯三酚)。铂钛催化剂
(3)醚
醚可以看作是水分子中两个氢分子被烃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两个烃基相同的称为简单醚,通式为ROR;两个烃基不同的称为混合醚,通式为RORˊ。随着烃基的结构不同可分为:二烷基醚、二芳基醚、烷芳混合醚、乙烯醚、环醚等。
(1)醇的反应
主要发生在羟基上,由C-OH键和O-H键的断裂而引起的反应。
(ⅰ)酸碱性:醇分子中含有极化的O-H键,电离时生成烷氧基负离子和质子而具有微弱的酸性;羟基上的氧原子有孤对电子,也能接受质子,因而又有一定的碱性。
由于烷氧基在溶剂中的溶剂化程度不同,所以醇的酸性次序有H2O>CH3OH>伯醇>仲醇>叔醇。醇分子中烷基上的氢被电负性大的原子取代,其酸性增强,如:2,2,2-三氟乙醇(pKa=12.4)的酸性比乙醇(pKa=15.9)强得多。这样的取代基越多及距离羟基越近,取代醇的酸性越强。醇的酸性虽然很弱,但能与K、Na、Mg、Al等活泼金属、NaH、RMgX、RLi及其他强碱作用生成醇金属化合物。如:CH3OH + Na+H- → CH3O-Na + H2↑。醇金属化合物既是强碱又是亲核试剂,遇水迅速分解。
醇分子中羟基氧原子上有孤对电子,能从强酸接受质子、某些路易斯酸或某些正离子显示其碱性,如:
(ⅱ)转变为卤代烃
ROH + HX → RX + H2O
反应活性次序为:叔醇>仲醇>伯醇,HI>HBr>HCl≥HF。
伯醇主要按SN2机理进行,在硫酸、磷酸或氯化锌的作用下羟基转变成离去倾向更大的基团,促进取代反应的进行。如:
随着α-碳原子上的位阻的增大,反应逐渐不利于SN2机理进行,而有利于SN1机理进行,如叔醇、苄醇及烯丙醇等按SN1机理进行,S N1机理经过碳正离子中间体,所以,可能有重排产物产生,如:
因卤代烃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浓盐酸-氯化锌(Lucas试剂)与醇反应的速度的不同来区分四碳或以下的伯、仲、叔醇。三卤化磷、氯化亚砜常用作卤化试剂,重排产物比用氢卤
酸时少。
(ⅲ)转变成烯烃
醇与强酸,如硫酸、磷酸、硫酸氢钾和对甲苯磺酸等一起加热脱水生成烯烃。醇脱水的相对速度为叔醇>仲醇>伯醇。反应通常经过碳正离子中间体,伴随有重排产物,例如:
有两种或三种β-氢原子的醇,脱水时生成几种烯烃的混合物,主要产物为双键碳原子上烷基较多的烯烃(Saytzeff烯烃为主),而且得到的是反式烯烃为主。
(ⅳ)氧化成醛或酮
伯醇具有2个α-氢,氧化时,失去一个α-氢得到醛,失去两个α-氢得到酸;仲醇失去仅有的一个α-氢生成酮;叔醇因无α-氢,通常不被直接氧化。实验室广泛应用的氧化剂是铬酸。对于低分子量的醇可以利用醛的沸点比醇低这一特点,使生成的醛不断蒸馏出来,避
免继续被氧化为酸。若应用更强的氧化试剂HNO3或KMnO4,伯醇被氧化为相应酸;仲醇氧化时,相应的碳链发生断裂。
(ⅴAR空间定位)成醚反应
可应用醇金属化合物与卤代烃等的亲核取代反应制备混合醚:
与X相连的通常为伯烷基,反应按SN2机理进行;同样条件下,仲及叔卤代烃往往发生消去反应。卤代烃的β-位有支链或芳基,非常容易起消去反应,不能用此方法合成醚。乙烯式和简单的芳香族卤代烃一般难以发生成醚反应。
(2)酚的反应
(辐射取暖器ⅰ)酚的酸性
酚的酸性比碳酸弱,但比醇强得多。这是因为苯酚负离子的负电荷可以分散到苯环中去,
使其稳定性增加,酸碱平衡的位置比醇更偏向于共轭碱。苯环上的拉电子取代基使苯酚的酸性增强,在酚羟基的邻对位时比在间位时的作用更强。
(ⅱ)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酚羟基是强的致活基团,芳环上的卤代、硝化、磺化及Friedel-Crafts等亲电取代反应比苯更容易进行。如:
这一反应可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
(ⅲ)氧化
酚的氧化是一个很复杂的反应,可以用不同的氧化剂得到多种类型的氧化产物。如:
(3)醚的反应
醚是一类相当不活泼的化合物,它的反应与醚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有关。
(ⅰ)碱性
醚氧原子上有孤对电子对,可以作为电子给予体,接受强酸的质子而显示其碱性;醚还可以同缺电子的化合物,如氟化硼,三氯化铝,格利雅试剂等生成络合物。如:
(ⅱ)醚链的断裂
在较高温度下强酸能使醚键断裂。氢卤酸使醚键断裂的能力为HI>HBr>HCl,HF不是使
醚键断裂的有效试剂。常用的试剂为57%的氢碘酸,醚键的断裂一般为SN2反应:
有时也可能以SN怎么自制纳米胶带1反应机理进行:
烷芳混合醚与氢碘酸一起加热生成碘代烷和酚,氢碘酸不能使酚变成碘代芳烃。
乙烯基醚加酸即可裂解。如:
鸟笼灯(ⅲ)氧化
烷基醚在空气中放置会慢慢地生成过氧化物,过氧化合物是不稳定的,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在使用前,特别是在蒸馏以前,应用KI水溶液检查是否有过氧化物,若有过氧化物存在,可用FeSO4溶液振摇去除。
(ⅳ)Claisen重排
苯酚的烯丙醚在加热时,烯丙基迁移到邻位碳原子上。若两个邻位被占,则烯丙基迁移到对位上。
(4)环醚的反应
小环环醚化合物由于环的巨大张力,反应活性远大于开链醚或其他环醚。它们在碱性、中性或酸性条件下都可以开环。在酸性条件下,亲核试剂进攻环醚中取代较多的碳原子,被
进攻的碳原子构型发生转化;在碱性条件下,亲核试剂则进攻环醚中取代较少的碳原子,被进攻的碳原子构型也发生转化。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