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起源于中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是富有自然情趣的东方艺术精品之一,也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园林艺术之一,这是世界公认的。我国盆景艺术,孕育于东汉,成于唐代,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十分悠久的历史。1972年,在陕西省乾陵发掘出来的唐代章怀太子墓甬道壁画上有侍女手捧盆景图。中国盆景是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主要分为四大类:树桩盆景、山石盆景、树石组合类盆景、微型组合类盆景。中间道路
第一节树桩盆景的造形
树桩盆景树坯的选择来源于两个方面,即山野树坯的采掘和树苗的培植,因为我们对树桩的要求要以苍古朴拙为主,所以盆景工作者大都在山野自然中采掘野生坯料来进行加工。一株普普通通的树木,之所以能成为具有思情画意的盆景艺术作品,是通过盆景大师精心造型制作而实现的。再好的树桩或苗木,也难以完全符合盆景造型的要求。因此,要使树桩或苗木变成盆景,必须对植株进行艺术加工,盆景的加工方法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蟠扎、修剪、提根、抹芽、摘心等,其中蟠扎法和修剪最为常用和最为重要。 一、播扎法
盆景树木的播扎,是古老的园艺技术,是用棕丝或金属丝对树桩进行造型。以下就金属丝(铜丝或铅丝)
对树坯进行造型作以介绍,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对初学者来说非常方便。一般铅丝,铜丝价格较高,初学者可使用铁丝,在使用前,将铁丝在火上烧
盆景树木的播扎
红后自然冷却进行“退火”处理(使铁丝变软),使用也十分方便。金属丝的粗细是根据树干和树枝的粗细来确定的,14号至20号丝较为常用。
蟠扎顺序为先树干后树枝,先下部后上部,遁序渐进,蟠扎后根据树形整形,对不满意的进一步调整。(图-2)
两人一组,采集校园树木枝条,一人固定树枝,一人用金属丝蟠扎,使其成“S”。然后交换再做另一树枝。操作时,先将金属丝一端固定在枝干的基部或交叉处,固定的好坏很重要,不牢
会在枝条上旋转,损伤树皮,弯曲力度也不够,固定方法因人而异,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便于应用为原则。然后紧贴树皮缠绕,边扭曲树枝(干)边缠绕,或左或右,丝与树干(枝)成45度角。
修剪造型盆景
用力要均匀,以防扭伤树干(枝)的形成层和树皮,若是易脱皮的树种或粗干,可先用麻、棕皮等包熏蒸床
裹枝干再行缠绕。有时遇到枝条较粗,一根金属丝不能达到弯曲效果时,可用双丝缠绕,加强弯曲力度,金属丝蟠扎的方向应一致。
二、修剪法
修剪一般是蟠扎基本造型后再进行的,有平剪、选剪等。树坯经挖掘后按造型要求长短、高矮进行截干截根,当定植萌发新技后经选定技位,矫正技形朝向,蓄养到粗细合度时,按照造型要求的长、短、粗、细及时进行剪截,接着萌发新技,又再次进
行剪截,如此反复交替,直至“鹿角”、“鸡爪”技成型。(图-3)
三、抹芽、摘心法
抹芽、摘心是树桩盆景造型与保持树姿的主要手段之一。可改变树形,减少不必要的营养消耗,使树叶疏密得当,通风透光性能良好,树形更加美观。
四、摘叶法
凝胶珠摘叶是树木盆
景又一项技术措施,
叶片丛生密集难以
观看到曲折、苍劲、
优美的树干。尤其是
大树型树桩盆景。稀
疏有致的叶片,更能
显出枝干的奇特。杂
木类盆景中有的叶
提根后的盆景
片较大,通过摘叶能起到叶片变小的作用。有的树桩一边叶片生长不旺盛,更甚者逐渐枯死,可把生长旺盛的枝条的叶片全部摘去,促使另一半生长。
五、提根法
热镀锌线槽
自然界深山老林溪边涧畔的一些老树,由于泥土被水冲击而流失,树根常裸露于地面,蟠曲如龙爪,非常奇特。为了使树桩盆景也能产生这种形态,提高观赏效果,可用提根法来达到此目的。提根法通常用深盆高栽壅土法;深盆平栽水冲法;桶、筐状砂上或砂石培根法(图-4)。
在老师指导下,选择一种树木,在树木的侧枝上对其进行摘心、摘叶处理,两周后观察经过处理后的树木侧枝的枝叶有何变化,利用这中方法是否可以使树木盆景枝繁叶茂呢?
第二节微型盆景制作清烟器
微型盆景用盆小巧,构思精细,造型美观,点缀居室,生意盎然。微型盆景的标准一般限定在10厘米(或15厘米)以下,要求必须在5盆以上放置博古架上进行组合配置。
一、盆景的取材
自动点火器制作微型盆景,一般选择枝细叶小、上盆易活而且根干奇特、花果艳丽、易造型的材料。常选用的有小叶榆、五针松、真柏、黑松、瓜子黄杨、小叶女贞、六月雪、雀梅、南天竹、枸杞、锦鸡儿、金银花、紫藤、银杏、石榴、铺地蜈蚣、火棘等树桩。二、微型盆景的造型
微型盆景的制作要意在笔先,胸中备古木之形。制作前要对各种树木的姿态、习性等了如指掌。造型要高度概括,按照树干的特征、适当地作些画龙点睛的加工,使之疏密有致、层次分明。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