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
人物简介:刘宾,1977年12月生,汉族,现任沈阳通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天津大学无人机联合研究室副主任,铁西区第十三、十四届政协委员,文史委员会委员,其经历被区志人物志所收录,同时,其无人机设计作品约60余件先后被国家一级档案馆铁西区档案馆、工人收藏馆及中国工业博物馆永久收藏,并设有专门的展厅对外展出。 刘宾从1996年开始接触无人机的研发工作,目前已拥有“小型油动多用途直升机”、“流线运动型直升机外观设计”、“仿生学飞行机器人”、“复合式共轴反桨直升机”等多项国家专利。核反应堆的慢化剂2003年他曾设计了我国首架带电跨越的电力架线直升机,2004年被中国科学院特聘为自主直升机飞行平台项目研究员, 2005年受聘为北京国防科技学院教授、学科带头人,其间主持设计的无人直升机曾被国家核物理研究所选用,转信直升机被成功装备于我国数字化应急指挥车上。之后又为野战部队、消防部门设计过若干工程用无人直升机,很多项目被政府立项支持。
2008~2011年,刘宾和他的项目组利用多年来的技术积累,设计出了飞行更加稳定,任务载
荷更大的共轴式无人直升机结构,并得到了航空业内专家的支持,该机型目前正与无人机工程技术中心合作,进入了定型阶段。
2010年助板11月,刘宾与天津大学组建成立了无人机联合研究室,担任副主任职务。2011年9月,其主持设计的复合式共轴反桨直升机在国际无人机设计大赛上获得了创意奖,受到了中央军委、空军司令员许其亮上将的赞誉,并由宋庆龄基金会主席胡启立同志为其颁发了奖杯。
他曾是一名国家公务人员,率先在区法院提出网络化办公并制作管理软件;他曾是一名古董店主,邮票和鼻烟壶收藏让他获得了更多的博物知识;他曾是一名航模爱好者,建起一块按F3C国际标准设计的占地40亩的直升机模型飞行基地;他十六年坚持不懈钻研无人直升机设计,他心系祖国航空事业,志在长天舒展双翼。他是刘宾。
机械是所有男人的梦想
1977年,刘宾出生于沈阳。这是座孕育了辽河流域早期文化的历史名城,刘宾喜欢历史、热爱收藏,他集邮、开古董店、收集鼻烟壶,他说“收藏品本身就是历史,在每一个领域里讲述它的故事”。但这些爱好都不能与飞机相比,因为“机械是所有男人的梦想”。
17岁时,刘宾卖掉了收藏了数十版的“虢国夫人出游图”邮票,凑了4000元左右,买了一架遥控的固定翼飞机。“男孩子都喜欢拼装东西,特别是能跑能飞的东西,我记得那时三年级语文书封面的图片是两个拿着橡皮筋弹射飞机的学生,那些年我的梦想就是希望能有一架可以飞上天的飞机。”
干涉光刻这是一架正规的烧油(甲醇)的竞技飞机,遗憾的是,因为没有适合的飞行场地和飞行经验,飞机并没有飞起来。于是刘宾托朋友从国外购买了一架二手的遥控直升机。玩儿了一段时间,刘宾开始订购国外的竞技直升机。这种国际竞技比赛使用的正规飞行器全套最便宜的大约在1万6千元人民币左右,磕坏的配件需要从国外定购,为了节省时间,刘宾就开始手工制作配件,同时自学物理学、材料学、空气动力学等相关知识,慢慢的又开始开模具做易损坏的直升机配件,逐渐地,已经开始有朋友向刘宾购买直升机配件。 在制作竞技直升机的配件过程中,刘宾发现国外生产的遥控直升机存在一些问题。即使是制造精密的飞行器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控制飞行动作的拉杆部分,一根推拉杆的安全性差,剧烈飞行时容易造成飞行的意外。刘宾想,虽然这是国外制作的成品飞机,但是既然有问题就能有改进的空间,为什么自己不能设计呢?于是刘宾就开始计划设
计更安全的双推拉结构直升机,说服了家人后,他筹措了大约一百多万生产出了第一款30级甲醇动力竞技直升机,并申请到了第一个专利。
随着刘宾的“阿宾哥伺服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阿宾哥”的名字开始被广大竞技直升机爱好者所熟知。2001年初,一个韩国人带着翻译来到沈阳,刘宾从他手里接过厚厚的资料一看,打印出来的全是“阿宾哥竞技直升机”的照片。为了一个小直升飞机,一个爱好者竟然从韩国专门来中国刘宾,这似乎不可思议,但也更加验证了无人直升机的魅力。
辽宁电视台曾以《中国辽宁》为专题拍摄了《刘宾的飞行故事》,在美国中文台播出后,有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国内二十多个省市的竞技直升机爱好者与他进行了交流。有一位大庆的客户在亲眼看见刘宾设计的飞机起飞后激动地说:“刘宾,我三十年的梦今天被你圆了啊,要是大庆有你这样的人该有多好啊!”
中国制造无人机起航东方
在从事无人直升机事业之前,刘宾曾在法院工作过近十年,有令人羡慕的工作环境和稳定
的收入。刘宾对这份工作很认真,1998年初,他在所供职的区法院第一次提出网络化办公的概念,同时制作了区法院档案管理软件和诉讼文书索引系统,并录入了区法院第一套电脑庭审笔录。当所有人都认为他的事业一片光明时,他辞职了,因为他太痴迷直升机。当他决定想和无人直升机一起成长时,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
“为了飞行的梦想,2005年我彻底辞去了法院的正式工作。事实上,2004年开始我已经被聘为中科院自主直升机飞行平台项目研究员和国防科技学院无人机室副主任、学科带头人。我真的很庆幸在年轻的时候,自己的设计就能被中科院和国防学院所肯定。”中国当时没有无人直升机专业,能在年轻的时候与一个新兴的学科一起发展,刘宾认为自己是幸运的。
当第一款30级甲醇动力竞技直升机载着刘宾的梦想飞上蓝天时,他很激动。这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款自主设计的油动直升机,比国内其它同类产品早了5年。“我们中国人完全可以设计出来属于自己的无人直升机,虽然起步稍晚,但绝对是中国制造。”
那时国内还没有其它企业进行同类直升机的生产,通过网络和各种媒体的报道,“阿宾哥”国产竞技直升机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并开始走向国际。刘宾不断接到国内外的批量订
单,业务范围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及香港、台湾地区。出口美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墨西哥、阿联酋等国。
t型槽铣刀
刘宾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当时日本生产的竞技直升机的玻璃钢外壳每个售价1600元,但并不是特别结实,如果操作不当摔坏机壳,就无法再修复使用。而国内根本生产不出这种飞机外壳,即使再贵也只能从国外订购。很多竞技直升机爱好者都抱怨外壳太贵,最初刘宾也是使用日本生产的飞机外壳。有一天刘宾把自己设计的直升机的飞行视频给一个爱好者看,他问这飞机是哪儿产的,刘宾说是国产,对方指着飞机外壳说这不是日本生产的吗?这件事深深刺痛了刘宾,飞机结构我都能设计出来,难道做不出个外壳吗?他冥思苦想了几个月,终于琢磨设计出摔不坏的飞机外壳。随后花了8万元开了吹塑模具,采用泰国料做了全包流线运动型直升机外壳,每套仅售价50元。因为质量好价格低,刘宾一时间受到了国内外不少同行的排挤和攻击。
说起这些事,刘宾很无奈,“我从没想过要搅乱市场,也没想出什么风头,我就是觉得它的价格高得太离谱,不是中国普通竞技飞机爱好者所能负担的。我也想告诉世界,中国完全能制造出这种高科技产品,我们从没停止过向航空领域迈进!”
从竞技体育到工程应用的跨越
无人直升机比照其它飞行器,具有起飞场地小,可悬停等独有的飞行特点,所以也被市场所看好。第一代的30级甲醇直升机作为体育竞技直升机一直是刘宾的爱好,而从竞技飞行过渡到工程应用是偶然也是必然。
2003年,大连进行四环路线路改造,需要在原供电线路基础上再架设一条新的电缆,传统施工方法必须停电,而停电造成的损失太大,于是刘宾遥控改装后的架线直升机通过挂绝缘绳、合理布线等方法飞越了供电线路,执行了不断电情况下的架线作业,政府、银行、医院等单位都避免了断电情况,这是无人直升机第一次进行工程应用,同时也是国内第一次采用遥控直升机进行架线,央视和很多媒体进行了报道。
但那时,刘宾并不知道自己的直升机还能做什么。2003年底,在美国长期从事无人机研究的韩建达老师回国后到刘宾,聊过后,刘宾才知道自己这么多年完成的设计和制作材料的选型加工过程其实就是无人机技术的基础,也正确理解了国际上对无人机UAV的概念。也就是说,刘宾一直涉足无人机领域却不自知。
2004年,刘宾被受聘兼职为中科院自主直升机飞行平台项目研究员,参与了2008年之前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所有无人直升机的研制工作。刘宾感激那段工作的经历,“它使我系统地学习了无人机理论和科学系统的研发流程。”d2x说明书
如果说当时的甲醇动力直升机是第一代产品的话,那么2006年,刘宾加速完成了第二代产品——260汽油动力直升机的定型工作。“加速器”源于2005年一个外交事件。当时日本雅马哈公司违规向中国出口110公斤级气油动力农用无人机受到了日本政府制裁,日本政府的理由是中国可能会将其军用,且中国没有研发汽油动力无人直升机的能力。中国政府外交部随后发表了声明。事件发生后,刘宾当即提议立项制作中国人自己的汽油动力无人直升机。没有小级别的航空发动机做结构论证,他就用剪草机的发动机对竞技直升机的模具进行改制,经过一年多的折腾,2006年底,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款汽油动力无人直升机终于起飞了,并交交付给了它的第一位用户——中国核物理研究所。
第二代汽油动力无人直升机与第一代甲醇动力无人直升机相比具备了任务载荷和抗风能力,是无人直升机跨越式的发展,也是工程无人机实际应用的基础。2004年,中国奥组委主席刘淇看过刘宾设计的中继转信直升机后,还建议将此款设计用于2008年奥运会安保工
作,并装备了我国第一批数字化应急指挥车。之后刘宾又根据这款平台陆续设计出了吉林的消防特勤救援用无人直升机、山东的公安警用无人机、新疆的反恐无人机、机场的驱鸟直升机、安保的空中监控直升机等。汽油引擎广播级260航拍直升机执行了国内新闻媒体中首次电视直播任务。后来美国的IBHS公司由联邦政府资金支持定购了飓风灾害评估用的无人直升机。
定义“中式共轴直升机”
在设计单旋翼直升机的时候,刘宾发现其姿态的控制需要占用飞行员大量的训练时间,他琢磨着怎么才能让飞行更容易。他开始想要设计一款共轴直升机,因为它的任务载荷能力、操作的性都非常强,但共轴结构一直被俄罗斯所掌握,国内一直没有比较成熟的可变距共轴直升机结构。
刘宾的启动资金刚刚凑齐,公司突然出现了人事变动,职工全部离职,成品飞机也被拉走,甚至房子和车都一起搭了进去,辛苦经营的企业几乎一夜之间成了一副空壳。刘宾和厂长两个人站在一堆模具前一筹莫展。
飞机没了可以造,钱没了可以赚,设计不能不进行。那段时间,刘宾咬着牙坚持,“我一直在路上,我享受设计无人机的过程和飞翔的自由。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寻通向被我们称之为理想的远方。”他集中一二代无人机的库存产品,同时放弃第一代竞技直升机的生产,完全按照生产成本,精打细算地销售。半年后,刘宾手里的资金加上家中倾其所有,还是远远不够研发所需的费用,刘宾只能一边赚钱一边完成设计工作。
虽然在传统甲醇和汽油动力单旋翼无人直升机的设计生产工作中,刘宾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也正是因为知道传统单旋翼直升机的缺陷,才立志设计这款更容易操作的飞行器,但因为是全新结构设计,刘宾一步一步是摸着石头蹚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