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功能派理论视角下的游戏本地化翻译——以幽游白书等游戏翻译

阅读: 评论:0

德国功能理论视角下的游戏本地化翻译——以幽游白书等游戏翻译实践为例
谢久旺
一水氢氧化锂
(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广东珠海519080)
水溶性抗氧化剂摘要:本文用德国功能派的相关理论分析游戏本地化翻译中常见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作者先是从词和句两个层面初步探讨了游戏的语言功能特点,接着在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和文本类型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对游戏语言的词、句和语篇三个层面进行逐步地剖析。本文认为,游戏本地化翻译是朝阳产业,译者应提升自身素质,用正确的理念和方法积极投身于游戏本地化行业中。
人工智能建站
关键词:游戏本地化;翻译目的论;文本类型和功能
闪蒸器
除铁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6)15-0134-03
1引言
游戏是一类软件,因此游戏的翻译过程与软件一样被称为“本地化”[1]。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使电子产品“从语言和文化上适应目的市场”[2]。不过,游戏本地化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它结合了软件开发和影视翻译的特点,过程包括译者熟悉作品、翻译、编程、质量控制、批准生产、实际生产[3]。言明乐将游戏翻译的内容概括为弹出窗口和工具提示、系统信息、电脑安装程序、帮助文件、错误提醒、游戏内文本、音频软件和过场动画[4]。其中游戏内文本是翻译的重头戏,且大多数都具有高度的创造性与想象力。翻译者不仅要了解目的语文化,还要熟知游戏设计者创造出的虚拟世界,才能确保译出游戏的“形与神”[5]。
任何一款网络游戏的设计过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或再创造的过程[6]。游戏里有很多东西都是现实世界的再现或者还原。例如,在游戏里也会出现诸如“圣诞节礼物”“矿场”“城堡”“AK47”等现实生活中可以见到的事物。游戏里也有些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事物,比如“僵尸”“金币”等。游戏会给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熟悉的是游戏中的场景和任务的执行过程都与现实世界中的行为方式极为相似,陌生的是游戏中的角和将要进行的、下一步将要执行的任务较之于现实世界中的“未来”更有吸引力和现场感,更能激发玩家深入其中、乐此不疲[6]。此外,游戏还要求玩家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研究能力。游戏中并没有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老师或者长辈以教会玩家学习、做人等。一切都要玩家自己根据游戏提示去获知通关升级的办法。因此,所有的网络游戏都是以主动探索和学习为核心的过程,当通过窗口登录到网络游戏的时刻起,玩家便进入到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学习环境[6]。
游戏词汇多种多样,包括缩略语、游戏术语和日常用语等。缩略语简洁方便,通常为熟练的游戏玩家才能掌握,是各游戏玩家为了追求简便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于游戏玩家之间的交流而产生的。例如,“GM”就表示“游戏管理员”的意思。其次就是游戏术语。玩家之间的交际是以游戏背景和游戏语境为依托的,游戏内专业术语正是在特定游戏背景和语境中由玩家创造出来[7]。例如,游戏中的“HP”指代“生命值”或者“血量”。派生出的词有“血槽”“满血”“损血”“血牛”等[7]。最后就是游戏中的日常用语。游戏中常常会出现很多生活化,甚至平民化的词汇,比如“好啦好啦”“啊啊啊啊”等语气助词。游戏中的某些词汇甚至可以称之为低俗词汇。在网络游戏聊天窗口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话[7]。
游戏的句法结构简单,句型多样,整体句子风格生活化、平民化甚至可以说是低俗化。游戏里出现的句子非常简单,原因在于几乎所有游戏中的玩家之间交流都是利用计算机屏幕与键盘提供的信息系统得以实现的,而网上信息传递又通常是一种实时交流,这就对玩家们的键盘输入速度和简易程序有所要求[7]。此外,游戏中玩家的聊天对话要求快速给对方作出回复,所以玩家们几乎不会使用长句、复杂句,而多使用短句,甚至一两个词就能解决,如:“+++”“==”“703”等。有些句子的构成非常随意,甚至常常突破汉语构句的规则。而为了对话简便,玩家甚至还会使用一些网路用语,比如“23333”“66666”等。游戏里话语的句型非常多样。为了节省时间,减少打字量,玩家们使用省略句、独词句和感叹句非常普遍,很少使用转折、假设、因果等关联词语[7],比如,“这是……灵剑吗?
好!看我把你……!!”等。短短一句话中会出现很多带标点符号的短句。如上所示,有问号(?)、感叹号(!)、省略号(……)以及一些用法不规则的符号“!!”和“~”。这些符号对应的句型也就自然非常多样了,有省略句、感叹句、疑问句等。总之,游戏句子呈现的整体风格非常生活化、平民化甚至可以说是低俗化。
2理论框架:德国功能翻译论
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始兴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由奈达提出的对等翻译理论曾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采纳。以卡塔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汉斯·弗米尔(Hans J.Vermeer)、贾斯特·赫尔兹·曼塔里(Justa Holz-Mantta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等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人物提出的翻译理论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著作中,赖斯首先提出了功能派理论的基本思想。在赖斯看来,翻译的核心是译文的功能及特征,而非所谓的译文与原文对等。赖斯的学生费米尔则是翻译目的论的正式提出者。费米尔认为,翻译有三条重要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目的原则是首要的原则,其他两条原则都要无条件服从目的原则。在弗米尔看来,翻译行为理论把翻译看作是由目的所驱动、以结果为中心的交际活动[8]。在费米尔提出目的论之后,曼塔里和诺德对该理论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曼塔里更进一步拓展了功能翻译理论的范围,以交际理论和行为理论为基础,
收稿日期:2016-05-20修回日期:2016-06-10
作者简介:谢久旺(1993—),男,江西赣州人,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学生,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以及语言学与翻译。134
脱模剂原料翻译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

本文发布于:2023-05-13 02:20: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974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游戏   翻译   玩家   理论   功能   过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