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危险事项及应急处理知识

阅读: 评论:0

第一章  安全危险事项
1、加气过程的危险性:在加气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阀门、法兰盘及焊缝处泄漏等现象。
2、由于设计考虑不周到、管道、阀门等质量原因,造成气体泄漏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发生爆炸和燃烧。
3、带有天然气的设备、管道、阀门等因为种种原因发生泄漏,其泄漏速度很快,若处置不及时、不得力,容易造成气体大量泄漏,大面积扩散,有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
过滤膜4、由于操作、控制失误,使设备、管线内气压超过安全放散阀的额定工作压力,便会自动放散、排气,也具有爆炸燃烧危险。
5、LNG的维修、充装、储存区内有产生着火源的危险。气体处理系统的工艺管道,设备静电接地和防雷接地装置失效而产生的静电火花、雷电火花;电气设备和仪表因丧失防爆性能而产生电气火花;安全管理不严出现漏洞等都会产生着火源,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6、气体储存系统的危险性
气体储存系统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储气系统都属于高压容器,因此,储气设备的质量问题就非常重要,储气设施基本都是钢质耐压,由于受腐蚀或存在先天性缺陷,如制造工艺不能满足规定的技术要求,加上维修保养不善,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等因素,极易造成储气设施或零部件损坏,发生泄漏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7、设备控制系统的危险性
在加气过程中对各种设备实施手动或自动控制。因此,加气站内存在着潜在的点火源,各生产环节防静电接地不良或者各种电器设备、电气线路不防爆、接头封堵不良,在天然气稍有泄漏时就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8、违章操作的危险性
违章操作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例如工作人员违章穿钉子鞋、化纤服,也易造成事故。
9、加液管线进入含有微量油污和杂质的气体,造成电磁阀泄漏,由于某高、中或低压阀关闭不严,阀门损坏漏气,遇明火都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此外,
晴天小秘书1)接地线连接不牢或松动断开,电阻大地10Ω,甚至无穷大,产生放电,遇泄漏的气体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加气员不按规定对加气车辆的储气瓶仪表、阀门管道进行安全检查。
3)加气员在加气时没有观察流量,在加气过程中发生气体严重泄漏时,没有及时关闭车辆气瓶阀和现场紧急关闭按钮,没有把气体泄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0、电器设备危险、有害性
电气设备封闭不严,金属碰撞产生火花,均能够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11、LNG的维修、充装、储存区内天然气泄漏危害
升降式晾衣架LNG的维修、充装、储存区内气体外泄可能发生地点很多,管道焊缝、阀门、法兰盘、过滤器等都有可能发生泄漏;当天然气管道被拉脱或加、运气车辆意外失控等都会造成天然气大量泄漏。泄漏气体一旦遇引火源,就会发生火灾和爆炸。
1)加气站泄漏的主要设备
根据加气站使用设备的实际情况分析认为,加气站易发生泄漏的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类:输气管道、挠性连接器、过滤器、阀门、压力容器、泵、压缩机、加气机或放散管等。①管道:它包括管道、法兰和接头。②挠性连接器。它包括软管、波纹管等,其典型泄漏情况为:连接器本体破裂泄漏;接头处泄漏;连接装置损坏泄漏。③过滤器。它由过滤器本体、管道、滤网等组成。④阀门。其典型泄漏情况为:阀壳体泄漏、阀壳泄漏、阀杆损坏泄漏。⑤压力容器。主要有储罐、回收罐和容器等。此类容器泄漏的情况主要有:容器破裂而泄漏、容器本体泄漏、孔盖泄漏、喷嘴断裂而泄漏、仪表管路破裂泄漏、容器内部爆炸等。⑥压缩机。其典型泄漏情况为:压缩机壳损坏而泄漏、压缩机密封套泄漏。⑦放散管。放散管泄漏主要发生在筒体部位。
2)造成泄漏的原因:从人—机系统来考虑造成各种泄漏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几类。ipanel
a)设备原因:①加工不符合要求,或未经检验擅自采用代用材料;②加工质量差,特别是不具有操作证的焊工焊接质量差;③施工和安装精度不高,如泵和电机不同轴、机械设备不平衡、管道连接不严密等;④选用的标准定型产品质量不合格;⑤对安装的设备没有按《机械设备安装安装及验收规范》进行验收;⑥设备质量差造成泄漏;⑦计测仪表未定期校验,造成计量不准;⑧阀门损坏或开关泄漏,又未及时更换;⑨设备附件质量差,等。
b)管理原因:①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②对安全漠不关心,已发现的问题不及时解决;③没有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制度;④指挥错误,甚至违章指挥;⑤让未经培训的工人上岗,知识不足,不能判断错误;⑥检修制度不严,没有及时检修已出现故障的设备,使设备带病运转。
d)人为失误:①误操作,违反操作规程;②判断错误,如记错阀门位置而开错阀门;③擅自脱岗;④思想不集中;⑤发现异常现象不知如何处理。
12、压力容器爆炸的主要危害
1)碎片的破碎作用;高速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把壳体向破裂的相反方向推出。有些壳体则可能裂成碎块或碎片向四周飞散而造成危害。
2)冲击波危害。容器破裂时的能量除了部分消耗于将容器进一步撕裂将容光焕发器或碎片抛出外,大部分产生冲击波,冲击波可能建筑物摧毁,使设备、管道遭到严重破坏,所处的门窗玻璃破碎。冲击波与碎片的危害一样可导致周围人员伤亡。
3)有毒介质的毒害。盛装有毒介质的容器破裂时,会酿成大面积的毒辣害。
4)可燃介质的燃烧及二次空间爆炸危害。盛装可燃气体的容器破裂后,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触发能量(火种、静电等)在器外发生燃烧、爆炸、酿成火灾事故。其中可燃气体在器外的空间爆炸,其危害更为严重。
13、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1)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LNG的维修、充装、储存区的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如:携带烟火,使用手机、穿戴极易产生静电的衣物,领导指挥错误,操作人员操作失误和监护失误以及其他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均可能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2)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
LNG的维修、充装、储存区的周边环境与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LNG的维修、充装、储存区外围闲杂人员焚烧物品的飞火,孩童放炮玩火的飞溅火花,外来人员携带火种,在LNG的维修、充装、储存区区内吸烟,以及使用手机等均可能危及安全。
第二章  常见违规行为: 
一、习惯性“三违”行为
1、未按要求着装上岗
危害:易产生静电,在生产区有泄漏的情况下,可能引燃天然气,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要求:穿防静电服装上岗,按要求佩戴各种劳保用具。
2、在LNG的维修、充装、储存区区使用手机
危害:在爆炸危险环境下,使用手机拨打、接听电话,可能引燃天然气,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要求:严格进站安全管理规定,关闭手机或由值班人员暂时保管。
3、携带火种(如打火机、火柴)进入LNG的维修、充装、储存区
危害:天然气泄漏遇到明火易引燃天然气,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要求:严禁携带火种进入作业现场。
3、上岗期间违反劳动纪律
危害:窜岗、脱岗、睡岗、酒后上岗等违纪行为,导致误操作或不能正确处理出现的问题,导致人身伤害或机械损伤事故。
要求:严格遵守管理规定,不得窜岗、脱岗、睡岗、酒后上岗。
4、进入生产区不释放人体静电
危害:人体携带的静电,可能产生电火花。
要求:进入爆炸危险区前必须释放人体静电。
5、在爆炸危险区使用非防爆工具
要求:禁止在爆炸危险区使用非防爆工具作业。
危害:非防爆(铁制)扳手等工具与其它铁制品碰撞时易产生火花。
6、现场作业脱岗
要求:卸车、出液、倒罐、动火作业必须进行现场监护。
危害:无人监护,在阀门(安全附件、管线)故障、设备故障、机泵憋压、槽车超压、流程错误等情况下,不能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易造成重大事故。
7、信息传递不及时
要求:严格按照作业程序传递信息。
危害:交接班及作业人员之间交代不清、作业环节不协调,容易发生设备损坏或超压、泄漏等情况。
8、操作错误时不报告
要求:正确分析、判断事故苗头,正确处理,及时报告。
危害:操作错误时不报告,留下隐患或导致事故扩大。
9、禁忌物品混放
要求:严禁将禁忌同方的物品混放。、
危害:禁忌同方的物品混放,在有挥发或接触、碰撞及其它有利条件时,容易引起化学反应,导致燃烧、中毒、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二、卸车作业“三违”行为
1、非岗位人员参与操作
要求:禁止非岗位人员作业
危害:非岗位人员穿戴衣服可能不符合防静电或自身保护要求,不熟悉设备性能及作业风险,不具备操作证,易引发事故。
2、未连接静电接地线进行卸车作业
要求:卸车作业前,必须将槽车进行静电接地。
危害:槽车携带的或卸车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静电,不能有效消除,易引发火灾。
3、车辆未熄火进行卸车作业
要求:汽车电气火花或排气管喷出的火花引燃天然气,发生火灾事故。
4、站在下风方向作业
要求:禁止站在下风方向进行灭火、堵漏、改动流程等作业。
危害:站在下风方向上作业时,一旦发生泄漏,容易发生冻伤、烧伤、中毒等事故。
第三章  应急设备
第一节  场站常用的应急设备
一、伤害急救设备
急救箱(纱布、外伤创伤药品、三角巾、血压计、酒精等)。
二、个体防护设备
安全帽、防静电服装、防静电鞋、护眼镜、棉手套、防毒面具、救生衣等。
三、应急通信设备
防爆对讲机、固定电话等。
四、消防设备
消防水池、消防泵、消防水带、消防水、消防栓、消防桶、消防斧、消防钩、消防铲、消防铁锹、消防石棉板、消防应急灯、保险绳、手套式及推车式灭火器等
五、泄漏控制设备(材料、工具)
管卡、快装接头、钢带、手动紧带器、防爆工具等。
六、监测设备
于全测氧仪、可燃气体检测仪、视频监控设备、SCADA系统等。
七、照明设备
防爆手电、防爆应急灯。
第四章  应急处理
纳米导光板第一节  常见伤害应急处理
基本原则:脱离危险环境,妥善急救处理,立即送往医院。
一、烧伤
先用蒸馏水充分冷却烧伤部位,解脱衣服,如与皮肤粘连时,剪去未粘连部分。充分冷却后,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布等包裹上面并及时。送医院时,用浸在清洁冷水中的毛巾敷在伤口上冷却。对呼吸道烧伤者,注意疏通呼吸道,防止异物堵塞。伤员口渴时,可饮少量淡盐水。
二、冻伤
LNG喷溅到人身上,因急剧气化吸热会造成冻伤。遇到冻伤时,应:
1、将伤者移到暖和的地方,并将衣服解开,用毛巾、毛毯让全身保温,不可搓揉冻伤部位。
2、将冻伤部位浸入37~40的温水中,不可用热水浸泡或火来取暖。
3、呼吸停止时,立刻进行人工呼吸,若脉搏停止跳动,则要进行心肺复苏术。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送医院救治。

本文发布于:2023-05-12 13:33: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967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泄漏   设备   气体   爆炸   造成   发生   作业   要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